石探记科学家带着小朋友在野外观察。
通过观察培养探究精神。
温川林同学在马来西亚观察巨扁竹节虫。
近日,由石探记科学团队、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主办的“疯狂动物世界——福建首届生物多样性展”在福州天虹百货公司王庄商场拉开序幕。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数十种昆虫与福州的小昆虫迷们“会面”,现场气氛高涨。
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场地被分为完全变态昆虫和不完全变态昆虫两大区域,墙上挂满了国内罕见的各类昆虫标本。“我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锹甲!”来自福州金山小学的林钰雯小朋友开心地叫道。
据展会负责人王浩介绍,像小提琴步甲、南洋犀金龟等奇异昆虫标本,多是由石探记科学团队在亚马孙、秘鲁科考时带回,此次乃国内首次展出。
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
“孩子本来是世界上最不怕虫子的,但因后天影响,他们可能会渐渐放大对虫子的恐惧,见到就躲得远远的,甚至一脚上去把它踩扁。”石探记科学团队成员王浩说,为了让孩子们重拾好奇心,石探记在全国许多城市举办不同主题的生物多样性展。
在完全变态昆虫区,种类最多的莫过于蝴蝶,其中大蓝闪蝶引来不少人围观。大蓝闪蝶是蛱蝶科闪蝶属中最大的一个品种,翅膀呈蓝色,闪烁着绚丽的金属光泽。
“大蓝闪蝶的颜色由翅膀上众多的小鳞片形成,当光线照射到小鳞片上,会产生折射、反射等物理现象。一群闪蝶在雨林中飞舞时,就会闪耀出蓝色、绿色、紫色的金属光泽。”石探记科学团队成员马帅绘声绘色地介绍,大蓝闪蝶来自遥远的亚马孙平原,制成标本前要经过“切腹”等复杂过程,以延长储存时间。
被喻为“日本国蝶”的大紫蛱蝶,同样备受关注,它的翅膀具有昆虫家族少见的紫色,且飞行速度极快。
“我以前在生物课上学过蝴蝶的完全变态发育模式,今天终于直观地看到大蓝闪蝶的变态过程,从卵到幼虫,再到蛹,直到最后长出蓝色翅膀,感觉很神奇!”来自铜盘中学的学生林恒说,他回家后会好好研究其他完全变态的昆虫们。
来到不完全变态昆虫区,一只巨型竹节虫标本引人瞩目,它的虫体与后足展开后可达30厘米。“这可是著名的伪装大师,当它栖息在树枝或竹枝上时,就像一根枯枝,很难分辨。”马帅说,多数竹节虫通体呈深褐色,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形成优良的伪装,从而逃避天敌攻击。
让人称奇的不只是大体积昆虫,“颜值超高”的斯贝拉宝石蝉、头顶“爱心”的长角象等小昆虫,都引得小朋友们驻足欣赏。
生物多样性就在身边
今年7月,福建省石探记生物学研究中心与福州福山郊野公园签署生物多样性调查战略合作协议,在之后的五年中,石探记将对郊野公园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
“郊野公园是福州市区生物多样性指标最丰富的区域,公园内还有白鹇、褐翅鸦鹃、凤头鹰等国家级保护鸟类。”王浩说。
依托福山郊野公园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石探记面向福州青少年群体,在公园内举办了数场“生物多样性在身边”的科普活动。
来自钱塘小学的温川林小朋友是郊野公园的“常驻嘉宾”。“每回去郊野公园,我身后都会跟着一群既好奇又害怕的小朋友。”作为“公民科学家”团队的一员,温川林在郊野公园进行生物探索时,会带领感兴趣的同学一起进行观察。
郊野公园一期刚完工时,温川林就常与家人一同前往大腹山步道散步。山上的原始植被和人工种植树木被养护得特别好,吸引来大量的鸟类和昆虫。
“我觉得如此丰富的虫和鸟只是看看不过瘾,很想把它们记录下来。”温川林说。
在石探记刘晔、陈睿两位老师的指导下,他开始对郊野公园进行观察与记录。“我了解到,公园在前期建设规划时没有对所有的生物状况进行调查。这样的话,我就是在做一件别人没做过的事,觉得特别有意义。”他说。
短短一年时间内,温川林开展了几十次观察,记录下120多种鸟类和200多种昆虫及两栖爬行类动物,填补了福州市区山体生物多样性数据的空白。他的调查报告《福山郊野公园生物多样性调查》,荣获第35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川林身边的同学都不喜欢虫子,其实是因为不了解。当同学问及相关问题时,他都会耐心解答,也一定程度上感染了周边的朋友们。”温川林的母亲告诉记者,与大自然长时间亲密接触,可以培养孩子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道法自然”的教育法则
石探记成长导师团成员李瑞文,分享了一个令她印象深刻的案例。“在参与儿童心理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很小的孩子差点自杀!”她说,当和孩子、家长做了深度访谈后,发现导火索只是很小的原因,而孩子对死亡的理解却是“在游戏里死了,还能再来一局”。“案例中的这个孩子不理解何为生命,如果他能走进自然,与自然产生联结,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缺陷。”
“去年暑假我在邵武营地看到了不同阶段的蝉,有正在脱皮的、刚脱皮成功的、已经成熟的,还有地上的蝉尸体。从生到死,我感觉自己见证了蝉的一生。”石探记学员郑施泽说。
蝉脱皮的过程有一定的失败率,有的蝉没有完成这个过程就结束了生命。生活在美洲的“十七年蝉”,在地底生存十七年后才到地面上羽化、交配,却在繁殖后很快死去。通过观察蝉的生命过程,可以拓宽对时间维度的理解,见证从生到死的生命宽度。
自然界对生物有独特的评价标准。“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总认为蝴蝶是益虫,飞蛾是害虫,事实并非如此。”李瑞文举例说,有的蝴蝶在幼虫期会啃食农作物,但成虫期又可以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外观漂亮的不一定是蝴蝶,也可能是飞蛾。每一种生物的价值都无法被简单、功利地评判。
李瑞文建议父母多带小朋友到大自然中去,通过对不同生命形态的观察,加深对自身独特性的认可。“小朋友知道的动物大都是狮子、斑马一类,而身边有很多本土的、有趣的‘小生灵’值得我们去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探究精神和方法,可以让他们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