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50年授任翰林院编修,到1901年病逝于直隶总督任上,李鸿章足足当了51年官,见证了晚清50年的绝大部分风云历史。如果把李鸿章担任过的职务,放在今天来看,相当于什么官职呢?
我们从头说起吧。
直接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李鸿章”,有更多精彩内容送给大家:
李鸿章是在1847年考上进士的。随后,他进入翰林院学习。3年后的1850年,翰林院散馆,李鸿章授任翰林院编修。
翰林院编修为正七品,与知县一个级别。翰林院编修的职责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负责起草诏书及机密文件,相当于现在的中央两办秘书局的工作人员。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李鸿章随工部左侍郎吕贤基回安徽老家与太平军作战。1857年,李鸿章父亲去世,他丁忧回家,为父亲守制。
1859年,当太平军打到李鸿章老家合肥一带时,李鸿章举家逃走,到江西南昌李瀚章处避难。曾国藩知道后,将李鸿章召至幕府,担任幕僚,负责起草文书。
清朝时期,地方官员都聘请了幕僚。幕僚俗称“师爷”,他们没有编制,也没有俸禄,由地方官员支付薪酬,相当于临时工。在晚清四大名臣中,除了李鸿章,左宗棠也做过幕僚。
李鸿章在曾国藩幕府工作了好几个年头。1860年。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后,顺势而下,攻陷了江苏多个地方,兵锋直逼上海。上海士绅请求曾国藩派兵相救。曾国藩最初希望曾国荃率领湘军前往上海,但曾国荃一心一意包围攻打南京,不愿分心去上海。曾国藩又写信邀请湘军宿将陈士杰出山,也被他婉拒了。
李鸿章看到机会难得,主动请缨,请求曾国藩派他到上海去。随后,李鸿章在曾国藩的派遣下,回到安徽老家招募了一支军队淮军,浩浩荡荡地开到上海。手里有了军队还不行,李鸿章还得有一份职务才行。1862年,在曾国藩的推荐下,李鸿章出任江苏巡抚(清朝时期,上海属于江苏管辖)。
巡抚是封疆大吏,为从二品,如果加兵部侍郎衔则为正二品。李鸿章所担任的江苏巡抚,相当于现在的江苏省长。
李鸿章率领淮军在江苏一带与太平军作战。由于李鸿章有财力雄厚的上海作为靠山,不差钱,买了一批新式武器,并雇请外国教练训练的新式军队,大大提高了淮军的战斗力,几场硬仗打下来,收复了不少实地。
1865年,僧格林沁亲王在攻打捻军时,落入捻军的包围圈,战死沙场。
清廷任命两江总督曾国藩为钦差大臣,北上督师与捻军作战。与此同时,又命李鸿章署理两江总督一职。在清朝,“署理”的意思是官员出缺或离任后,由其它官员暂时代理职务。两江总督管辖总管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相当于今天这3个省的省长,同时兼任卫戍区(警备区)的司令员。1868年,曾国藩从两江总督任上调任直隶总督。李鸿章随即正式担任两江总督。1870年,曾国藩从直隶总督任上回任两江总督,李鸿章再次接任直隶总督。
直隶总督负责总管直隶的军民政务,为正二品,加兵部尚书衔后为从一品,相当于现在天津市的市长和河北省的省长,同时兼任卫戍区(警备区)的司令员。
李鸿章在担任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时,还兼了一个职务,分别是南洋通商大臣和北洋通商大臣。清朝在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之前,没有专门的外交部门。南洋通商大臣和北洋通商大臣分别负责各自区域的外交事宜。因此,李鸿章又兼具了今天外交部长的身份。
正因为此,李鸿章才获得了丰富的外交经验,从而出现在《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谈判桌前面。当然,这对于李鸿章来说,未必是什么好事。
李鸿章除了担任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外,还短暂担任过湖广总督和两广总督。湖广总督的辖区是湖南和湖北,两广总督的辖区是广东和广西,这就说,李鸿章相当于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的省长,同时兼任卫戍区(警备区)的司令员。
1868年,李鸿章曾经被朝廷补授为协办大学士。协办大学士为从一品,相当于现在的副国级。1895年,李鸿章因为中日甲午战争失利,被革除了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等职务,只给了一个文华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为正一品,相当于现在的正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