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婚姻情感

最早采用人工呼吸方法救人的医学家是

这两天,格致中学高一(7)班男生盛晓涵的事迹,刷爆了微信朋友圈。

一个多月前,他利用之前在学校里学到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为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挽救了老人的性命。

若不是老人家属循着校服上的校徽线索找到学校,这个低调的男生压根没打算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

盛晓涵的善良、热心与镇定,令网友们纷纷点赞。

周到君采访中了解到,其实盛晓涵的善举,正是上海多年来不断提升师生应急救护能力,高度重视综合素质评价和青少年健康教育的缩影。

大家第一反应都是救人,这个社会就赢了

今天上午,周到君在格致中学见到了盛晓涵。当时,盛晓涵正在食堂用餐。

对于一个月前发生的事,他显得很淡然。

提起被许多网友怒赞的专业急救手法,盛晓涵说,这是因为他就读的小学、格致初中、格致高中,每所学校都设有急救课程。

就在今年10月初,作为高一新生军训的他,还进行了心肺复苏和救护包扎技能培训和考核,加上平时家人有药学专业背景,他从小看了不少医学书籍,对医学护理也颇感兴趣,所以在学急救的时候也特别用心练习。

不过,第一次要“真刀真枪”上手,他其实也并没有完全的把握。但情况紧急,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眼看着生命消逝”。

而当知道事情原委后,身边的大人暗暗捏了一把汗:万一老人没有被救回来怎么办?万一当时急救处理方式不专业,反而加重了病情怎么办?

可盛晓涵说,危急时刻,谁能想这么多?“如果看见有人倒在路边,如果大家第一反应都是担心被讹,这个社会就输了;如果走过去的人第一反应就是要去帮他,不管最后有没有起到效果,那么这个社会都赢了”。

其实,从小他和外婆最亲,今年一次发病后,外婆坐上救护车却再也没有回来。他说,知道自己做了好事,外婆一定会欣慰的。

爱打破砂锅问到底,校长的课照样较真质疑

其实,之所以老师能从模糊的照片上一眼认出盛晓涵,也是因为他给大家的印象很深刻。

格致中学校长吴照也是盛晓涵班上的地理老师,第一次上课,他就觉得这个孩子很特别,知识广博,但有种特别的“较真劲”。

“他不是那种‘乖宝宝’,上课的时候经常质疑老师”,比如有次上课讲到陨石,吴照讲到中国最大的陨石在新疆,有30多吨,盛晓涵当场举手反对,称根据自己看到过的资料,最大的陨石在吉林,并且报出了精确的数字。

第二次上课,吴照特地带来了他在新疆拍摄过的这块陨石照片,盛晓涵仔细观看后,仍“不依不饶”地提出疑问,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治学精神,也让吴照非常欣赏。

“他有很强的质疑精神,下课后经常会找老师讨论,所以许多老师都认识他”,吴照表示,当得知盛晓涵救人的新闻时,他并不觉得诧异,“一方面,我们每年军训都会对学生进行急救训练和卫生健康教育,另一方面,盛晓涵确实是个非常认真、务求专业的学生,而且非常有胆识。”

而盛晓涵在奥林幼儿园就读时候的老师吴轶都清楚地记得,“小盛是个很热心、热情、积极开朗的小男娃,虎头虎脑很有主见和个性,因为他从小爱看书、特别爱看医学书,因此大家都喜欢叫他‘小博士’,做游戏时,也最爱当救死扶伤的‘小医生’”。

盛晓涵的同班同学张芳宁告诉周到君,盛晓涵是个非常热情的同学,课前为老师投影课件,课后追着老师答疑解惑,而且知识面相当广博,经常侃侃而谈,也非常热心地帮助同学,“他是如此活泼纯真,只是想着尽力关心他人,似乎从不害怕犯错,这样善良可爱的他,大家都喜欢。”

急救能力培训持续多年,形成了区级课程

“我在网上看到了小盛救人的事,太开心了,他的急救步骤专业,从海姆立克到心肺复苏,再到人工呼吸,每一步都是正确的,而且沉稳大方,能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让人看到了上海中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今天一早,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东方绿舟副主任吉峰告诉周到君。

原来,黄浦区多年来一直在东方绿舟进行高一军训,而军训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急救护理。

黄浦区青少年艺术活动中心的主任郑瑾告诉周到君,为提升校园应急救护保障能力,培养青少年学生自救、互助意识,黄浦区从多年前就进行师生的急救能力培训,还形成了区级课程。

比如,盛晓涵在高一军训时接受的急救技能培训,就包括两个半天共计8课时的内容,涵盖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心肺复苏等内容;理论与实操结合,考核通过后,学生们还会收到区红十字会发放的紧急救护技能证。

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黄浦区教育局与东方绿舟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原则,“送急救培训上门”,让学生学习紧急救护、心包扎、止血、固定、搬运与自救互救的方法。了解战伤救护的作用,熟悉战伤救护的种类,学会救治伤员以及自救的方法等。

吉峰介绍,其实本市从2017年,就由东方绿舟组织上海市中小学校园应急救护基本知识与技能宣传展示活动,已经连续举办四届,每年知识与技能教育培训覆盖上海16个区每个学段1000人次,展示活动覆盖上海市16个区300余名中小学生,4年共计20万人次。通过师生同训,以赛促练,进一步掌握应急救护知识,培养青少年在突发事件中的自救互救能力,提升其现场应急救护的处置水平。

师生人人懂急救,不断提升应急救护能力

盛晓涵在小学、初中、高中都接受过急救培训,这并不是黄浦区的个例。事实上,上海的很多学校都把急救培训和生命教育相融合,不断提升师生应急救护意识与能力。

比如,上海市红十字示范校尚文中学。

“每年的世界红十字日,我们都会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会把新入职的教师和新生发展为红十字会的会员。”尚文中学党支部书记谢慧芳告诉周到君。

而作为红十字会会员,其中的一个义务就是要进行相关急救知识的培训,所以新入职的老师和新生都会进行相关培训。

周到君了解到,在尚文中学的安全教育教室,设置了丰富的安全教育教学内容,其中在急救装置方面,就有心肺复苏等相关器械,学生可以直接上手操作。

此外,每周卫生老师的健康教育宣讲中,也会通过播放视频、现场演示演练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常态化的急救知识教育;体育课上,老师也会结合体育运动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突发状况进行安全教育。

在主题教育活动、课程教学、社团活动等成体系的培训活动中,尚文中学的学生和老师都能掌握各项急救技能,做到“人人会急救”。

这样的急救培训,也得到了家长们的欢迎,家委会成员经常会作为急救培训的志愿者,现场协助、同步学习。

周到君从市教委获悉,长期以来,上海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健康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理念,推动学校开展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教育,强调自助、互助和援助相结合。

本市学校不断加强应急救护水平能力建设,通过加强卫生保健人员培训力度、校园应急救护基本知识与技能宣传展示活动、与红十字会部门开展学生应急救护能力培训、学生军训期间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打造应急救护知识宣教活动平台等方式,多措并举,不断提升本市教育系统师生应急救护意识与能力。

附:盛晓涵救人的经过——果断出手急救,争取到“黄金五分钟”

一个多月前,63岁的王老伯参加了一场高中同学聚会,没想到,刚出饭店就一头栽倒,身边的朋友们手足无措,只是帮忙拍背安慰。

这时,格致中学高一(7)班男生盛晓涵正巧路过,因为平时就喜欢阅读家里的医学书籍,在学校里也学过相应的急救知识,他马上敏锐地意识到,老伯可能是噎住了。

“老伯脚下有液体,说明已经尿失禁,物课上我们刚学过有关非条件反射的章节,所以我知道尿失禁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理疾病,一种是大脑完全不受控制。”

情况危急,那一刻,盛晓涵并不在乎自己只是个15岁的高中生,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救人!

因为不知道老人晚餐吃了什么,盛晓涵先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拍挤压了两下,见没有任何食物吐出,他赶紧进行下一步施救,让老人平卧。这时,他发现老人脉搏微弱,而且体温下降,仅有微弱的喘息,这一切都符合心脏骤停的特征。

于是,他一边疏散围观人员,一边解开老人胸前纽扣,开始体外按压,还赶紧教老伯的朋友“鼻式人工呼吸”协助救人。

心肺复苏不仅需要专业的手法,还需要花很大的力气。幸运的是,盛晓涵喜欢打排球,手劲很大,经过五六分钟的连续按压,他惊喜地发现王老伯有了自主呼吸!这时,120也赶到了。

经医院诊断,王老伯是大面积心梗,幸亏盛晓涵的急救,争取到了“黄金五分钟”,老伯的命保住了。

当时,盛晓涵不肯透露自己的姓名,悄然离去。

老人家们凭着校服上的“格致”二字推断,他可能是上海市格致中学学生。老人家们拿着下面这张手机照片到学校询问,老师们一眼就认出了这个勇敢智慧的少年。

于是,当王老伯一个月后出院,他在朋友们的陪伴下,一起去格致中学,为这个勇敢而智慧的15岁少年送上锦旗,亲口道一声感谢。

来源:周到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最早采用人工呼吸方法救人的医学家是,最早采用人工呼吸方法救人的医学家是哪个,最早采用人工呼吸方法救人的医学家是华佗”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