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川博物馆聚落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占地500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拥有藏品800多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25件。
系国家二级博物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博物馆以“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为主题,分抗战、红色年代、地震、民俗四个系列,由30余座分馆组成,是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
抗战系列包括中国壮士群雕广场、抗战老兵手印广场、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川军抗战馆、飞虎奇兵馆、日本侵华罪行馆、不屈战俘馆2个广场6个分馆,从不同维度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敌后民众八年抗战情况,突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浴血奋战于抗战最前线,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的光辉历史;还原了国民政府和国民党军队从避战到抗战到与日本军队生死对决的历史场景;重现了30万川军出川抗战、300万壮丁奔赴前线的历史史实和举全川之力支援全国抗战的生动画面;重温了以陈纳德将军和他的飞虎队为代表的美国政府和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对华援助的历史记忆。
以近万件日军侵华物证,400余幅图片,十件(套)国家一级文物揭露并佐证了自1931至1945年间日军侵华的历史罪行;以日本侵略者“自证其罪”的证言、证物讲述了日本侵略者自1931至1945年间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沉重灾难;以5700多位抗战老兵的手印组成的红色手印墙警示后人幸福来自不易、历史不可遗忘、英雄必须尊重。从建筑风格、展品陈列、语言描述等多个层面突出展现了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南北西东全民抗战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突出展现了全世界人民反对侵略、拯救和平的坚强意志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突出展现了当时历史条件下中国军队面对恶劣残酷的战场环境,中国军队敢于以小博大、以弱战强的无畏精神。
给我以强烈震撼的是“不屈战俘馆”。该馆以717平方米的狭小空间,通过大量的十分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物,运用压抑的色彩和厚重的材质,形象真实地展示了因弹尽粮绝而被俘的抗日将士的英勇不屈和悲惨遭遇,揭露了日军虐俘的累累罪行;借鉴自然山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褶皱、绽裂而依然保持方整锐利的形态,通过在曲折、变化的空间序列中,着意安排窄巷、牢笼、放风院,扭曲的展览空间、不作任何修饰的墙面天花,以及高窗、采光孔、小天井所营造的光环境,与展览图片相结合,以悲怆、沉重的色调向世人展示了数百万战俘在艰难困苦、悲惨恶劣的环境下,面对精神和肉体所遭受的非人折磨所表现出来的惊人意志和坚贞品格。
尤其是匍匐在墙上的那段评语:“他们都曾是中华民族抗敌的战士,但他们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贡献没有受到正视,长期被历史埋葬。他们的艰苦战斗、英勇牺牲和苦难遭遇,是六十年前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所付出的重大代价的一部分,是值得我们永远正视的历史。”让人哽咽难鸣、泪如雨下。
这是历史的评价,世纪的尊重!千万种屈辱,打不垮抗俘的意志,只一声战士,足可告慰不屈的英灵。
红色年代系列包括知青生活馆、中航工业航空三线博物馆、李振胜摄像博物馆、红色年代瓷器陈列馆、红色年代印章博物馆、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陈列馆、邓公祠、红色年代镜面馆8个博物馆和援华义士广场、南下解放纪念碑、俞大维纪念雕像3个室外建筑。
通过还原红军长征、全民抗战、援华助华、全国解放、干部南下、三线建设、知青下乡、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一系列生动画面和历史场景,展示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此传承“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精神,缅怀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的仁人志士,谱写全世界爱好和平人士远渡重洋、来华助战、匡扶正义的国际乐章。
讴歌山西南下四川广大军政人员不畏牺牲、艰苦斗争的奉献精神和坚定热烈的革命情操,纪念千千万万个南下干部在解放大西南过程中的丰功伟绩;讲述三线建设时期航空事业建设和发展的伟大成就;透视知青们在广阔天地度过的那段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感受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情怀;领略小平同志擘画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风采。
以一组组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各个历史阶段前赴后继、战天斗地的无限忠诚和万丈豪情。高悬历史之镜以对视,轻敲未来之钟以感悟。
地震系列包括汶川大地震博物馆、抗震救灾纪念馆、胡慧珊纪念馆和猪坚强之家四部分。
通过记录5.12汶川大地震的深重灾难和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例,借以弘扬灾区人民在这次大地震中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和重建家园的奋斗精神;借以弘扬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争中的献身精神;借以弘扬社会各界在这场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无私奉献精神。通过唤醒苦难记忆,以科普防震救灾知识。
建一座粉红色的小房子留住小女孩胡慧珊生前最喜欢的颜色,让人泪目;造一栋50平方米的“豪宅”给13岁高龄的“猪坚强”以幸福的晚年生活,让人动容。
民俗系列包括长江漂流纪念馆、老公馆家具陈列馆、三寸金莲文物陈列馆、国防兵器馆、刘文辉旧居陈列馆。
以分馆混搭的形式,通过一组不会说话的老公馆家具再现了军阀混战到全国解放的百年巨变;通过一对对做工精美的绣花鞋讲述了古代女性从缠足到放脚的历史过程和封建社会扭曲变态的审美观和中国女性长达1000年的辛酸血泪史;通过展示兵器的发展历史,从另一个侧面生动讲述了新中国的来自不易,借以开展国防知识普及教育;通过展示既有封建豪门府邸特点,又兼取西方城堡建筑某些形式的典型的中西合璧式的近现代建筑——刘文辉旧居,讲述了刘文辉将军少年求学从戎、青年以武崛起、主政西康、刘邓潘起义、投身新中国建设的曲折经历和从一个旧军阀走向了革命阵营,成为共和国部长的蜕变过程;以文物、图片、视频、场景等展陈手段分“长漂先驱”、“长漂壮举”、“长漂永存”三个组章再现了这一场人类历史上首次无动力全程漂流长江的伟大壮举,是中国人民不能忘却的民族记忆。
每一座博物馆都是一组怒放的生命,是对压迫、侵略、灾难的呐喊,是对独立、民主、自由的呼唤,是民族血性的传承,民族精神的礼赞。
因为一组馆,认识一个人。一个出生在四川宜宾的山西兴县人,一个当过兵、做过官、经过商的共产党员,一个下过乡、任过教、打过工的收藏家,一个多次入选胡润中国富豪排行榜、开发过房地产、出过书的民营企业家,这个人叫樊建川,一个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民族收藏传统而散尽资产的人,一个为战俘、为抗战、为特殊时期红色革命写书的人,一个为自己作传《大馆奴》的人,一个随时代变迁频繁转换角色的人。
他随时代起舞,聚馆为落,为主为奴。馆藏的是他对历史的认知、反省和责任,是对人生的总结、提炼和升华,是对战争、灾难的挖掘、剖析和记录,是对未来与和平的警示,是对自然和民族精神的传承。他把博物馆作为展现人类悲剧的场所,体现人性光辉的舞台。
他说:“中国十三亿人,十二点五亿都应该过自己平淡的正常生活,但应该有一部分人挺起脊梁,敲响警钟,去做牺牲,我就想做一个敲钟人。”
有人说,樊建川是最酷的傻子,为了保留一个民族的记忆,他倾尽家产,欠债7000万元;为了延续一个民族的荣光,他舍弃一切,万死不辞。
有人说,樊建川是最帅的疯子,为了纪念那些从来不屑于被人们提起的抗俘,一个人跑到日本,一口气买下了全日本市面上所有的中国战俘“遗照”。
也有人说,樊建川是一个英雄,因为他用他的行动证明认为世界上值得被歌颂的,不只是战争年代义无反顾反抗残暴的革命者,还可以是在和平年代播撒火种的传承者。
还有人说,樊建川这个人很重,他为这个国家做的每一件事,都值得被记住。他可以收藏放弃市长高位,也可以为了果腹只吃一碗挂面;他可以为了大邑县政府决定卖给他安仁镇的500亩地。高兴得又哭又跳;也可以为了买一枚抗战时期的勋章而把妻子买裙子的钱也花掉;他可以在即将成为国内顶尖地产企业大鳄的巅峰时期将自己名下建筑、房产、加油站一口气卖掉,也可以面对一个亿的资金缺口,抱着一大堆收藏的“破铜烂铁”只进不出;他可以创造9个月建5个博物馆的全世界都没有过的工程先例,也可以在参观台湾国民党党史馆时去“抢”去“偷”;他可以为5.12汶川大地震中不幸离世的小女孩留住她最喜欢的色彩,也可以为5.12汶川大地震中被废墟掩埋36天而幸存的“猪坚强”置办豪宅……
我没见过樊建川,更没兴趣为这个曾经的房地产大鳄、政府官员树碑立传,但我不能掩藏我对建川博物馆的震撼和对这个“大馆奴”的敬仰。
他用馆写史,以广场作序。他用馆的形式珍藏历史、也珍藏自己;他用馆的名义铭记历史、也铭记自己;他用馆的力量启迪未来、也启迪自己。
他用他的精神传承民族精神,也用民族精神传承自己的精神。
他铭记历史,也将被历史铭记。30余座博物馆,不论大小,都是他的一部厚重的自传,每一部自传里都有千千万万个怒放的生命!他的生命因“馆”而怒放,千千万万个生命也将因他而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