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百科杂谈 > 杂谈

【凝聚造句】凝聚话语力量 讲好中国故事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做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这一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立意深远,既明确了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和任务,也为广大语言文字工作者的调查研究指引了目标和方向。我们要讲好的故事,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中国梦的故事、中国人的故事、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和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等,讲的是事实、形象、情感、道理。正所谓“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这是话语所传递出的引导力量、感染力量和激励力量。因此,对于广大语言文字工作者来说,应当有意识地凝聚话语力量,用心用情、自觉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用明晰准确的话语讲好中国故事

使用明晰准确的话语,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作为一种引导的力量,语言的美首先产生于言辞的明晰和准确。要想讲清事实,讲明道理,选词造句就要恰当、贴切、严谨、简练,多用判断性的陈述句,不用语义模糊、含混的字句。唐代诗人刘禹锡说:“心之精微,发而为文”。能否使用准确的话语,取决于我们是否真正拥有对国家的深厚热爱和对故事本身的明确理解。

讲好故事,要善于“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而使用精练明晰的话语正是“说理”的最佳方式。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连接中外、沟通世界”12个四字格短语,精准概括了新时期党领导下的新闻传播以及整个传媒工作的核心与原则,被有的学者高度评价为“抓住了新闻工作的‘魂’和‘神’”。再如,他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一定要把握好时、度、效”。“时、度、效”仅仅三个字就高度概括出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的重要切入点。话语虽短,但立意深远。

用平实生动的话语讲好中国故事

讲故事既需要话语准确明晰,也需要话语能够以情动人。这里的“情”,不仅是指道理,也指的是情感,它们是故事的灵魂。我们的故事,“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话语只是准确也是不完美的,作为一种感染的力量,话语平实,质朴生动,是语言最能打动人心的美。

与词藻华丽的文风比较,平实亲民大众化的话语更易将严谨的理论、抽象的道理和来自百姓的情感点画出来。原汁原味的群众语言,往往大俗大雅,鲜活生动,极富亲和力与表现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的重要讲话中,多次打比方、以小故事讲大道理,通过形象比喻、俗文俚语解疑惑,堪称运用群众语言的表率和典范。比如,“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语言通俗,道理深刻,使人们深刻认识到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他说:“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党和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在汉语的语境中,“刷子”本是一种粉刷工具,“几把刷子”常做素质和能力的代言词,习近平总书记以此来阐释说明宣传思想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和本领,再恰当不过。

用丰富多样的话语讲好中国故事

尽管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探讨早已是老生常谈,但是无论任何时代、人们对语言有怎样不同的理解,“文化,是语言的条件,同时也是它的产物”这一本质特征是不会改变的。创新话语表达方式,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许多民族和文化都建构了其自身独特的话语体系。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讲好中国故事若要达到预期效果,需要话语的多样性,以激发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述,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使中国故事更多为国际社会和海外受众所认同”,“让外国人听得懂、听得进我们的故事,实现中国故事世界表达,提高国际传播的亲和力、感染力”。

为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切实提升文化传播实力,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注重对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语言的吸收和借鉴。例如,在坦桑尼亚演讲中讲到中非关系和中非人民越走越近时,他列举了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一事,以寻常百姓生活的共同点,瞬间拉近了两国人民的距离。2018年11月,在出访西班牙之际,他在当地媒体发表的《阔步迈进新时代,携手共创新辉煌》文章多次用世界语言来讲中国故事。比如,“明代,西班牙人庞迪我将西方天文、历法引入中国,高母羡将儒家著作《明心宝鉴》译成西班牙语。塞万提斯在作品中多次提及中国,其不朽名著《堂吉诃德》在中国广为流传。历史表明,尽管相距遥远,但中西文明交相辉映、相互吸引,坚持走交流互鉴、共同发展的道路”。他运用中西两国人民的共同语言,拉近了两国的“文化距离”。

“诗者人之志,言者心之声”,我们不但可从故事中收获温暖的力量,而且通过故事推进我们的文化传播,“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黑龙江大学专项资金项目“现代汉语程度范畴与副词的句法表现”(HDJDY20160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汉语研究中心)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凝聚造句”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