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百科杂谈 > 杂谈

【非主流骂人的话】你记住,出去别让人家说你没爹娘管教

下午的阳光已经有初夏的感觉了。我坐在小花园里乘凉,风轻轻吹来,空气中突然感到清凉。

身边不远处,年轻的母亲带着孩子玩耍,一切都美好的让人沉醉。

两个十几岁的女孩吃着零食,由远及近,花一样的灿烂。走的近了,我忽然听见不和谐的声音:傻逼,你吃点吧。我不吃,傻逼……她们就像聊天一样,用非常标准的普通话,轻轻松松把脏话脱口而出。反而把旁听的我,内心震慑地溃散成玻璃碴子。瞬间,她们花一样的脸庞,被她们的脏话遮掩。

偶尔去接送孩子,在鱼贯而出的学生中,总能听到“去你的”、“王八蛋”、“他妈的”“艹”……这些脏话,不时地传入过往行人和同行的学生耳朵里。

每一次听到花一样的少年,嘴里说着污浊的言语,我都像在饭菜里看见苍蝇一样恶心。

我问女儿,你们班有说脏话的吗?“嗯?”闺女的表情就像见了老古董,“当然有了,但我一般选择性不听!哪个班都有一部分很能说脏话的,很正常。”

也是,的确是正常。想想我们小时候,同学中也有说脏话的。我也与同学吵架,但总是lose。吵不过人家,因为不会骂人。别人只要说句脏话,我就面红耳赤,无言以对,羞愧地好像我自己说了脏话。以至于长大了,也从不敢与人吵架,对方只要开始呈咄咄之势,我就败下阵来,甚至准备好的道理都不会讲了。彻底lose了。

不会吵架这事,还真不怨我,因为我们家没人会说脏话,我妈妈也从没跟人打过架。我父母虽然是乡野农民,但并不粗俗。我记得四年级的时候,我在学校里学会了一句类似口头语的话,不记得是什么了。回到家小声说了一句,立刻招来妈妈的狠批:你个小女孩家,怎么能学口头语呢?你出去这样说话,人家不会说你,只会骂你爹娘没管教好!妈妈很少严肃,严肃起来令人害怕。除了说不许说脏话,爸爸妈妈还有关于筷子,关于站姿坐姿走路,都有很多“不许”。妈妈不懂现代的礼仪,她只是说,小女孩家,不能那样站,不能这样坐,走路时候不能摇头晃脑……你记住,出去别让人家说你没管教。

从此我再没说过一句脏话。即使多年以后,即便是在最疲惫的时候,房间里一个人也没有的时候,也不敢四仰八叉的坐着或者站着。走路时,除了我天生的一点斜肩,其他都按照妈妈的嘱咐做的。吃饭用筷子的各种礼仪我是后来才知道名词,小时候父母只是管教说,不许这样,不许那样。

小孩子本是白纸一张,现在所有体现着他们身上的特征,都是后天环境给予的。我刚刚拿我自己举例,无非说的是家庭环境的影响,以及我对父母的敬畏之心。

长大后参加工作,公司里进行“职业化”整训,将工作流程以及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都按照职业化的标准,细化到员工的举手投足,以及语言。员工之间的称谓,更是摒除了之前的“哥哥姐姐”随便,取而代之的是“官称”,细则在此不必说。开始觉得这样会很别扭,好好的“李姐王哥”不能喊了,要换成“李经理王师傅”。然而我们,规范后不仅不感到别扭,反而让人油然而生出企业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这些规则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工作忌语”:我记得有“不知道!真烦人!累死了!……”等等这些负面语言。那也是我第一次知道,除了脏话以外,还有的字眼也会给别人带来不适。工作中,这些负面语言产生的负面影响,不亚于生活中的不文明语言。

这是人生中第二堂课,也是最重要的一堂课。这堂课教会我父母没有教给的东西。我在这里理清了父母小时候说的那句:出去别让人家说你没爹娘管教,实际上是让我学着有教养,不至于变成一个语言都不文明的粗俗的人。

我是见过好多父母“不作为”的场景的。

我得刚结婚时,去婆婆家。亲戚的两个小孩围着我,突然就说了我认为的脏话。我当时都怔住了,不能接受但也不好发作。他们的母亲就在身边,应该听到了。也没做出任何阻止的表示,更别说批评了。碍于面子,我只好默默原谅他们缺少教养的现实。

女儿小时候,一个同事搬家,我们前去祝贺乔迁。他们家有一个儿子,与我女儿年龄相仿,同事便拿儿子的玩具给我女儿玩。突然,他儿子发怒了:将玩具一脚踢向门口,嘴里说着与他年龄极不相符的脏话,怨怒于我女儿玩他玩具。同事脸上也挂不住,但也只是讪笑道歉而已。

在小区楼下,看到一个小孩,对妈妈邀请来的客人,还没上楼,仅仅就在他家的车库停车而已,他就直接下了“滚”这样的逐客令。做母亲的追逐打骂,小孩子虽躲避奔跑,却不改初衷地大声喊着“滚”!

这已经不仅仅是脏话的问题,对于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这些孩子连最起码的礼貌能没有,还大放厥词,我都无法理解他们的家庭教育缺失到了什么程度。同时也无法理解他们的父母出于怎样的心理,不去管教,恣意纵容?

他们难道不知道,这样下去,会对孩子的人生之路产生很深远的影响,而不仅仅是一时的不听话,表面上的不礼貌,语言上的不文明而已。

学好不易,学坏不难。

孩子难管,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说轻了不听,说重了逆反。就像一块掉在草灰里的豆腐,拍不得打不得。说脏话的现象,偷偷学喝酒,在学校厕所里偷着抽烟,早恋甚至怀孕,都有诸多因素在其中。

在中国的教育习惯里,孩子永远是孩子,即使他已经长大成人,在父母眼里也是孩子。是孩子,就可以被原谅。而且是,无原则的原谅。

我知道,现在孩子随口说脏话已成了普遍现象。我们认为有些很难听的话,他们也都随口就说出来了。说的时候,带着潇洒的表情,或许还有一丝发泄的快感。他们鄙薄正面语言,崇尚非主流,说脏话的颓废被认为有格调。在某一小群体中,不说脏话往往还被视为异类,不合群。

我也知道,青春期是一个思想混乱的时期。良好的性格还没有形成,就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诱惑。迷茫的小心灵,在沉浮飘摇。

然而,养不教,父母之过。

外界的诱惑再多,教育的阵地始终在家庭这个主战场。不管那些在外面脏话连篇的孩子,还是我见到的这样当面就说脏话的孩子,我都不知道,他们在家里是怎样的一种情况。他们的爸爸妈妈,有没有耳提面命地纠正过孩子的语言以及行为。有没有密切注意孩子的语言,发现孩子有不文明的语言,有没有及时的制止并教育。有没有关心过孩子有哪些朋友?平常看什么书?上什么网页?

他们有没有用自己的人格给孩子做一生的担保,“威胁”他们:你出去代表父母的脸面,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人说没教养。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