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百科杂谈 > 杂谈

“女中诗豪”李冶: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最后却被乱棒扑杀

  你真的了解李冶吗?有趣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在古代,女性诗词作家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群体。与男性诗词作家不同的是,女性诗词作家的身份更加多元化,她们有些是后宫妃嫔(如萧观音),有些是名门闺秀(如李清照),有些人是流落在烟花巷的女子(如严蕊、柳如是),有些则是女道士(如鱼玄机、李冶)。

  这些女性诗词作家,犹如绚丽夜空中的皎皎明月光,以不同的瑰丽姿态,挺拔于诗林词海。让我们把目光投放到唐代。在这个号称“诗的时代”里,有一位生活在中唐时期的女性,以其豪爽的性情与清醒的诗文,成为了当时的一个标杆式人物。

  她,便是女冠诗人李冶。

  一、早慧的天才女诗人

  唐玄宗开元年间,正是唐朝空前繁荣的时期。

  开元十八年,在浙江吴兴一户李姓人家,诞生了一个女儿,这便是日后与薛涛、鱼玄机、刘采春齐名的“唐代四大女诗人”,名唤李冶(字季兰)。

  她自太平盛世中长大,在诗书中浸润着童心。六岁那年,她便用充满稚气的声音,响亮地吟诵了一首诗:

  经时不架却,心绪乱纵横。已看云鬓散,更念木枯荣。

  按常理来说,如果一个五六岁的女童能有如此诗才,她的家人应该为她高兴才对啊。可是,这个女娃的父亲却并不这样想。

  “架却”谐音“嫁却”,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就知道待嫁女子的缭乱心绪,这长大成人之后,那还得了,岂不是会成为败坏道德操守的“不良妇人”吗?

  看着眼前这个清秀聪慧的孩子,李冶的父亲眼中闪过一丝嫌弃。他理想中的女儿,应该是端庄的贤淑的,可他预感到自己的这个女儿,必定会败坏家族名誉。

  但是,没有关系,只要防患于未然就好。于是,在李冶十一岁那年,父母把她送到了玉真观。这是李冶人生中经历的第一场别离。

  李冶父亲的本意,是希望女儿在此修身养性,但他万没想到,一身女冠打扮的李冶,反而更增添了一丝出尘绝世的别致韵味。

  可即便父母万般小心,李冶的这一生,终究还是毁了。

  二、最好的感情,总是容易无疾而终

  在玉真观的那几年,李冶的生活可比在家时要丰富许多:吟风弄月、弹琴赋诗。更重要的是,当时一些知名文人,均成为了李冶的文朋诗友。不论是一代茶圣陆羽,还是超然物外的诗僧皎然,这些文化名流都与李冶有着深厚的交情。其中也有几位诗人,与李冶情投意合,留下了一段段传奇。比如朱放,比如阎士和。

  在中唐时期的社交界,李冶当是一股清流:她与男性文人来往,从来都是坦诚相待,一扫寻常女子的羞涩之态。她不畏惧流言,也不觉得自己的言行有什么不妥。坦坦荡荡地做人,这是一种境界,很明显,李冶正是如此。

  面对欣赏的人,她大胆表露自己的情感。在这一生的数段情感经历中,李冶总是占据主动攻势的那个。

  十六七岁那年,正值青春妙龄的李冶一个人在剡溪里撑着船桨,划着小船,吹着春天的暖风,欣赏着新生的花木。

  这时候,岸边一个身影映入眼中。最初,李冶并没有注意,她只是欣赏着两岸风光,风光无限好。

  当那人转过身来,望着她一笑,说要搭船共游时,李冶不禁心动神摇。这人名叫朱放。这是他们的初遇。

  也许是满眼春色太醉人,乘船共游的过程中,他们聊得很投机,一个面如桃李,一个气质清朗,一个诗心天成,一个出口成章。从最初的文字交流,升华到灵魂的交融,李冶和朱放在彼此的眼底,看到了一丝爱情在涌动。

  从这一天开始,李冶已不是无忧无虑的烂漫少女。她懂得了什么叫“相思”,也懂得了什么叫“情爱”。李冶天真地以为,这种恩爱的时光可以一直持续下去。可后来,一纸调令把朱放调到外地。他并没有带她一同前往。他挥着手,红了眼,更无言。

  只是,痴情的李冶以为朱放还对自己有些爱恋,她便通过书信倾诉着浓烈的思念。渐渐地,李冶觉察到了一丝危险的信号:朱放的来信越来越少。

  李冶何其有才、何其豪放的一个女子,可就连她这样的女子,也会深陷在相思之苦中,不得出离。

  她为朱放写了一首又一首情诗,这些情诗,没有一首能挽回情郎的心,倒是让李冶的名字留在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

  望水试登山,山高湖又阔。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郁郁山木荣,绵绵野花发。别后无限情,相逢一时说。

  人们赞叹着这清新自然的诗句和深情款款的表白。可是无人知晓,写下这诗句的女子,是如何在日复一日的伤情与落寞中,消耗着自己的青春韶华。

  三、投入最多的那个人,总是容易被辜负

  这段感情生活落幕之后,李冶着实沉寂了一段时间。但是,她马上又带着万丈豪情回到了诗坛,并结识了更多的诗人才子。比如,阎士和(字伯钧)。

  李冶还给他起了个专属昵称:“阎二十六”。她用这种方式昭告天下:这段感情里,两人都是认真的。

  李冶再次开启了自己的烂漫好时光,只是,美好的时光多短暂,命运对待这位貌美多才的女诗人,尤其刻薄得要命。

  与之前一模一样的剧情,在李冶的人生舞台上再次上演。

  两人相亲相爱、如胶似漆。就在李冶满心欢喜地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依靠终生的人,没想到在某天,阎二十六面露难色地告诉她,自己将要去远方谋事。在春光烂漫的一天,李冶在苏州城的阊门外与阎士和挥手告别。

  临别之际,李冶献诗一首,她不停地剖白自己的心迹,并一再殷切地叮嘱着,“归来重相访,莫学阮郎迷”。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盼望着你能早日归来,可不要像像汉明帝时的阮肇那样,进山采药,遇到了山中美丽的仙女,于是就一去不归了。

  事实上,即便没有遇到美丽的仙女,阎士和也不会再回到李冶身边了。

  其实,李冶自己也知道,她出身平常,入不得文人士子的眼。所以,她从来不敢奢求什么,她是感情生活中付出最多的那个,但是付出最多的,往往容易被辜负。

  可即便被辜负,李冶依然如烂漫山花一般恣意地绽放。中唐诗人刘长卿赞誉李冶是“女中诗豪”。在中唐文人看来,李冶的诗歌里洋溢着豪气,同时,李冶的为人也颇为痛快豪爽。

  爱就是爱,思念就是思念,断了就是断了。李冶从不隐藏心底的情感。她活得恣意,活得洒脱,活得直接,这种坦然自若不拧巴的活法,在传统社会里,可以说是相当可贵的了。

  四、她是最豪放的女冠诗人,她的人生却草草谢幕

  作为一个不拘礼俗的女道士,李冶的晚年生活依然丰富多彩:她与男性文人们一起喝酒、斗文。有时候她把别人灌醉,有时候她被别人灌醉。总之,她活得很开心,再不被世俗礼法那一套所拘牵。

  远在长安的唐代宗李豫听闻李冶的诗名后,心生好奇,便诏她入宫。于是,李冶打点行装,从广陵出发,直奔长安而去。

  此时的李冶,已经年老色衰,但是,由于她豪迈的气质和出众的才华,她展现出后宫女性所不具备的另一番美感。

  可惜,李冶的晚年生活并不是一直这样平静而美好。

  公元783年,泾原军将领朱泚发动兵乱,自立为帝。唐德宗则吓得屁滚尿流,带着皇子、近臣以及后宫妃嫔慌忙出逃。那些来不及奔逃的宫人,自然就被叛军俘获了。这其中就有李冶。

  一辈子都没有干出过什么大事的朱泚,此时暴发户本性暴露无遗。他听说被俘人员中有一位著名女诗人,就动了歪脑筋:既然自己目前已然称帝,那就让这位女诗人献诗一首吧。

  迫不得已,李冶作了一首诗。其实,李冶作诗的初衷,只是为了保全性命。而这首诗虽然保全了李冶的性命,但最后让她丧命的,也是这首诗。

  次年,中唐军事家李晟带兵平定了朱泚之乱。唐德宗重回长安后,开始对那些向叛军献媚的人表达强烈的不满。李冶,很不幸的成为反面典型。

  只是,李冶内心尚留有一丝幻想:或许只是被逐出宫,那样就能保全性命了。

  没想到,唐德宗把李冶的行为定性为“投敌献媚”。他没有给李冶任何辩白的机会,直接把她丢进了死牢。公元784年,头发花白的李冶在大牢里被乱棍打死。

  就这样,她的自由浪漫,她的盖世才华,她的标新立异,她的前卫出众,都随着性命的陨落而灰飞烟灭了。

  但至少,这位中唐时期的女冠诗人,曾经野蛮而蓬勃地活过。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女中诗豪李冶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最后却被乱棒扑杀”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