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小编为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介绍撰写,主要解答关于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介绍的相关疑惑,以下是正文。
有谁了解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吗?中国科学重器:国家授时中心 _ CCTV纪录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负责确定和保持的中国原子时系统TA(NTSC)和协调世界时UTC(NTSC)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中国时间计量标准由天文时向原子时的平稳过渡,并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原子时合作,对国际原子时的保持做出贡献,稳定度为10-14,准确度为10-13。短波授时台(BPM)每天24小时连续不断地以四种频率(2.5M,5M,10M,15M,同时保证3频率)交替发播标准时间、标准频率信号,覆盖半径超过3000公里,授时精度为毫秒(千分之一秒)量级。长波授时台(BPL)每天定时发播载频为100KHz的高精度长波时频信号,地波作用距离1000-2000公里,天地波结合,覆盖全国陆地和近海海域,授时精度由由毫秒(千分之一秒)量级提高到微秒(百万分之一秒)量级,使中国授时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为中国科技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安全保障。 长、短波授时系统自七十年代初正式承担中国标准时间、标准频率发播任务以来,为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国家安全等诸多行业和部门(如大地测量、地震监测预报、地质矿产勘探、电力传输、交通、通信、科学研究等)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授时服务,基本满足了国家的需求。系统建成三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一支时间频率研究的科技队伍,取得科技成果奖130多项。 四十多年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陕西天文台)形成了相对齐备和完善的时间频率学科链,覆盖了“频率源——守时——授时——应用”整个时间频率学科领域,为国家诸多行业和部门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授时服务。特别是为中国的火箭、卫星发射,常规及战术、战略武器试(实)验,载人航天和“嫦娥”探月等重大任务的完成做出了重要贡献。自系统建成后,完成了多次重大火箭、卫星发射任务的时间保障,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时间频率信号,保证了百余次重大任务的顺利完成。 平时我们佩戴的手表,走时准确度是秒级。而在电力、电信、金融等智能化程度高的领域,对时间精度要求非常苛刻。在广域监测分析保护控制系统中,就是1毫秒的误差,也直接影响对电力系统的监测精度,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电力系统是一个人工建成的复杂系统,要确保发电厂、变电站、用户侧的设备同步运转,必须首先要确保设备内部时钟的一致性,同时还要考虑外部时钟源失效情况下,仍确保内部时钟的守时精度。随着中国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智能电网的运行对电力系统时间同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间准确度需达到纳秒级。在这样的情况下,精确授时成为关乎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军事领域,时间以小数秒计量和计划的信息时代,准确时间和时间统一对于赢得现代战争胜利的重要性是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全军联合作战指挥、全军通信保障、武器平台作战、武器试验、网络信息化、海空军敌我识别,以及军用通信网/侦察网/预警雷达网、多兵种武器协同作战、时间频率计量测试等等,都离不开精确的授时支持。精确授时已成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已成为军事战斗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作战效能倍增器。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除了开展时间频率研究工作和常规的授时发播工作外,同时也面向各类时间用户,进行系统设计、咨询和相关设备的研制,满足了各行业、各领域时间用户的需求,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前身是陕西天文台,是以时间频率研究、授时服务为主,同时开展天体测量学、太阳物理、日地关系、天体力学、人造卫星观测与研究的综合性天文研究机构。全台分设台本部和授时部两部分。台本部包括时频主控系统、科研实验室、天文观测站和领导管理机关,驻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授时部(即二部)为长波和短波授时电台,位于陕西省蒲城县境内。1966年经国家科委批准筹建,1970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短波授时台试播,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发播标准时间和频率信号;七十年代初,为适应中国战略武器发射、测控和空间技术发展的需要,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在陕西天文台增建长波授时台(BPL),1986年通过由国家科委组织的国家级技术鉴定后正式发播标准时间、标准频率信号。1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是国务院1981年首批批准招收研究生的科研机构。截至2015年10月底,国家授时中心共有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6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9名。设有2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及十余个先进的实验室。 2自七十年代初正式承担中国标准时间、标准频率发播任务以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为国民经济发展等诸多行业和部门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的授时服务,基本满足了国家的需求。特别是为以国家的火箭、卫星发射为代表的航天技术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科学重器:国家授时中心 _ CCTV纪录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负责确定和保持的中国原子时系统TA(NTSC)和协调世界时UTC(NTSC)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中国时间计量标准由天文时向原子时的平稳过渡,并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原子时合作,对国际原子时的保持做出贡献,稳定度为10-14,准确度为10-13。短波授时台(BPM)每天24小时连续不断地以四种频率(2.5M,5M,10M,15M,同时保证3频率)交替发播标准时间、标准频率信号,覆盖半径超过3000公里,授时精度为毫秒(千分之一秒)量级。长波授时台(BPL)每天定时发播载频为100KHz的高精度长波时频信号,地波作用距离1000-2000公里,天地波结合,覆盖全国陆地和近海海域,授时精度由由毫秒(千分之一秒)量级提高到微秒(百万分之一秒)量级,使中国授时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为中国科技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安全保障。 长、短波授时系统自七十年代初正式承担中国标准时间、标准频率发播任务以来,为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国家安全等诸多行业和部门(如大地测量、地震监测预报、地质矿产勘探、电力传输、交通、通信、科学研究等)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授时服务,基本满足了国家的需求。系统建成三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一支时间频率研究的科技队伍,取得科技成果奖130多项。 四十多年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陕西天文台)形成了相对齐备和完善的时间频率学科链,覆盖了“频率源——守时——授时——应用”整个时间频率学科领域,为国家诸多行业和部门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授时服务。特别是为中国的火箭、卫星发射,常规及战术、战略武器试(实)验,载人航天和“嫦娥”探月等重大任务的完成做出了重要贡献。自系统建成后,完成了多次重大火箭、卫星发射任务的时间保障,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时间频率信号,保证了百余次重大任务的顺利完成。 平时我们佩戴的手表,走时准确度是秒级。而在电力、电信、金融等智能化程度高的领域,对时间精度要求非常苛刻。在广域监测分析保护控制系统中,就是1毫秒的误差,也直接影响对电力系统的监测精度,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电力系统是一个人工建成的复杂系统,要确保发电厂、变电站、用户侧的设备同步运转,必须首先要确保设备内部时钟的一致性,同时还要考虑外部时钟源失效情况下,仍确保内部时钟的守时精度。随着中国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智能电网的运行对电力系统时间同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间准确度需达到纳秒级。在这样的情况下,精确授时成为关乎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军事领域,时间以小数秒计量和计划的信息时代,准确时间和时间统一对于赢得现代战争胜利的重要性是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全军联合作战指挥、全军通信保障、武器平台作战、武器试验、网络信息化、海空军敌我识别,以及军用通信网/侦察网/预警雷达网、多兵种武器协同作战、时间频率计量测试等等,都离不开精确的授时支持。精确授时已成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已成为军事战斗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作战效能倍增器。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除了开展时间频率研究工作和常规的授时发播工作外,同时也面向各类时间用户,进行系统设计、咨询和相关设备的研制,满足了各行业、各领域时间用户的需求,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信读者朋友经过小编一番耐心的解答已经对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介绍了然于胸,若还存在疑惑可通过站内搜索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