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小编为盆地是怎么形成的撰写,主要解答关于盆地是怎么形成的的相关疑惑,以下是正文。
盆地是怎样形成的?盆地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地下的岩层受到挤压或拉伸,变得弯曲或产生了断裂就会使有些部分的岩石隆起,有些部分下降,如下降的那部分被隆起的那些部分包围,盆地的雏形就形成了。 许多盆地在形成以后还曾经被海水或湖水淹没过,像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都遭遇了这样的经历。后来,随着地壳的不断抬升,加上泥沙的淤积,盆地内部的海、湖慢慢地退却干涸,只剩下一些河水或小溪了。但是,那些曾经存在过的海、湖河流中,曾经生活过的大量生物死亡以后被埋入淤泥中,就会成为形成石油、煤炭的物质基础,这就是科学家们非常关注盆地研究的重要原因。盆地中的岩石沉积大多相对比较完整而连续,生活在那里的动物、植物死后也比较容易保存成化石,所以盆地也是古生物学家们寻找化石的好去处。 还有一些盆地,主要是由地表外力,比如风力、雨水等破坏作用而形成的。河流沿着地表岩石比较软弱的地方向下侵蚀、切割形成各种不同大小的河谷盆地。在我国西北部广大干旱地区,风力特别强,把地表的沙石吹走以后,形成了碟状的风蚀盆地。甘肃、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区的一些盆地就是这样形成的。 另外,在一些地下有石灰岩发育的地区,常年流动的地下水会使那里的岩石溶解,引起地表的岩石塌陷,也会形成盆地,地质学家们把这类成因的盆地称为岩溶盆地。我国西南云贵高原和广西等地就有很多这种类型的盆地。 在强烈的挤压或拉伸作用下,一些大型盆地的基底会发生断裂,形成一些“断陷盆地”,在我国华北渤海湾、西南地区的横断山区等地壳活动剧烈的地区,这类盆地多见。 沉积盆地在发展过程中经常受到地壳构造活动的影响,这种活动性可以被盆地不断接受的沉积物记录下来,通过对这些沉积物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人们能够描述、反演出这些地域中诸如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对气候有重大影响的温室气体与大气圈发生交换作用以及由构造活动决定的地形变化等地球演化历史过程。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和富集成藏也与构造运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油气通常形成并赋存在沉积岩中,相对独立连片分布的沉积岩往往被油气勘探者称为“含油气盆地”。这种含油气盆地的形成与分布是构造运动的必然产物。我国已故地质学家黄汲清早就指出:“找油的一个前提是按地质构造特点进行构造分区,然后按构造单元讨论生油、储油和含油气远景”。石油和天然气作为地壳中流体的部分,其形成、运移和保存受控于地质体的发展变化,大地构造、构造地质等基础科学对地质体的构成和演化认识越深刻,油气地质的特殊性也越容易被掌握。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整个地形像一个大盆。盆地的四周一般有高原或山地围绕,中部是平原或丘陵。盆地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地壳构造运动形成的盆地,称为构造盆地,如我国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江汉平原盆地;另一种是冰川、流水、风和岩溶侵蚀形成的盆地,称为侵蚀盆地,如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的景洪盆地,主要由澜沧江及其支流侵蚀扩展而成。盆地面积大小不一,中国的四川、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等盆地,面积都在10万平方千米以上。小的盆地只有方圆几千米,在贵州叫“坝子”。在些盆地内的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被人们称为“聚宝盆”。
盆地多数是由于断层陷落所致。即一组或几组断层形成后,断层之间的地块下沉,而断层周边的地块相对上升,这样就形成了中间相对较低,而四周相对较高的盆地地形,如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等。
盆地是地球表面(岩石圈表面)相对长时期沉降的区域,因整个地形外观与盆子相似而得名。换言之,盆地是基底表面相对于海平面长期洼陷或坳陷(depression)并接受沉积物沉积充填的地区。
沉积盆地既可以接受物源区搬运来的沉积物,也可充填相对近源的火山喷出物质,当然也接受原地化学、生物及机械作用形成的盆内沉积物。因此,沉积盆地既可是大洋深海、大陆架,也可以是海岸、山前、山间地带。
扩展资料
中国主要盆地:
1、塔里木盆地
位于新疆省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为维吾尔语的汉译名,意为“无缰之马”的大盆地。
2、鄂尔多斯盆地
陕甘宁盆地在地质学上称鄂尔多斯盆地:北起阴山、大青山,南抵陇山、黄龙山、桥山,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吕梁山、太行山,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居中国四大盆地第二位)。
3、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与上述3个盆地的自然景色迥然不同,这里江水滔滔终年不息,葱郁的山林、翠碧的田野衬托着紫红色的土壤,红绿相映成趣,使这个被誉为“天府之国”的盆地显得分外妖饶。
4、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形状近似菱形,西临大兴安岭,北与小兴安岭为界,东部为张广才岭,南接康平—法库丘陵地带。盆地中间是嫩江、松花江、辽河水系流经的平原沼泽区,地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等三省一区。
5、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上陷落最深的一个巨大盆地,略呈一不等边的三角形。位于青海省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间,由许多小型的山间盆地所组成。从盆地边缘至中心依次为戈壁、丘陵、平原、湖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盆地
盆地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地下的岩层受到挤压或拉伸,变得弯曲或产生了断裂就会使有些部分的岩石隆起,有些部分下降,如下降的那部分被隆起的那些部分包围,盆地的雏形就形成了。
盆地是地球表面(岩石圈表面)相对长时期沉降的区域,因整个地形外观与盆子相似而得名。换言之,盆地是基底表面相对于海平面长期洼陷或坳陷(depression)并接受沉积物沉积充填的地区。沉积盆地既可以接受物源区搬运来的沉积物,也可充填相对近源的火山喷出物质,当然也接受原地化学、生物及机械作用形成的盆内沉积物。
沉积盆地既可是大洋深海、大陆架,也可以是海岸、山前、山间地带。从构造意义上说,盆地是地表的“负性区”。相反,地表除盆地以外的其他区域都是遭受侵蚀的剥蚀区,即沉积物的物源区,这种剥蚀区是构造上相对隆起的“正性区”。
扩展资料:
盆地的种类划分:
1、沉积盆地
沉积盆地是指在一定特定时期,沉积物的堆积速率明显大于其周围区域,并具有较厚沉积物的构造单元.如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等。
2、内流与外流
有完全型盆地和非完全型盆地:前者如塔里木盆地是内流盆地,后者如四川盆地、两湖盆地,有长江外流,是外流盆地。内流盆地是一种具有承压蓄水构造的向斜盆地,有大型复式构造盆地和小型单一向斜构造盆地。主要由第四纪以前的岩层组成。
3、克拉通盆地
克拉通盆地从表面上看来虽然很简单,但其下伏构造可能很复杂,用板块构造来解释这类盆地的特点,几乎没有取得成功。但用固定论的概念似乎可以成功地解释这种现象,因为这类盆地的持续下沉可达几亿年之久。
4、陆盆与海盆
也分为大陆盆地和海洋盆地两大类型,大陆盆地简称陆盆,海洋盆地简称海盆或洋盆。
5、厚边与薄边
厚边盆地,盆地四周有宽大的隆起带。还有薄边盆地—盆子的包边薄,周围的隆起带(群山等高地)不是特别大,例如鄂尔多斯盆地(即陕甘宁盆地),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面积居中国四大盆地第二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盆地
盆地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地下的岩层受到挤压或拉伸,变得弯曲或产生了断裂就会使有些部分的岩石隆起,有些部分下降,如下降的那部分被隆起的那些部分包围,盆地的雏形就形成了。许多盆地在形成以后还曾经被海水或湖水淹没过,像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都遭遇了这样的经历。后来,随着地壳的不断抬升,加上泥沙的淤积,盆地内部的海、湖慢慢地退却干涸,只剩下一些河水或小溪了。但是,那些曾经存在过的海、湖河流中,曾经生活过的大量生物死亡以后被埋入淤泥中,就会成为形成石油、煤炭的物质基础,这就是科学家们非常关注盆地研究的重要原因。盆地中的岩石沉积大多相对比较完整而连续,生活在那里的动物、植物死后也比较容易保存成化石,所以盆地也是古生物学家们寻找化石的好去处。还有一些盆地,主要是由地表外力,比如风力、雨水等破坏作用而形成的。河流沿着地表岩石比较软弱的地方向下侵蚀、切割形成各种不同大小的河谷盆地。在我国西北部广大干旱地区,风力特别强,把地表的沙石吹走以后,形成了碟状的风蚀盆地。甘肃、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区的一些盆地就是这样形成的。另外,在一些地下有石灰岩发育的地区,常年流动的地下水会使那里的岩石溶解,引起地表的岩石塌陷,也会形成盆地,地质学家们把这类成因的盆地称为岩溶盆地。我国西南云贵高原和广西等地就有很多这种类型的盆地。在强烈的挤压或拉伸作用下,一些大型盆地的基底会发生断裂,形成一些“断陷盆地”,在我国华北渤海湾、西南地区的横断山区等地壳活动剧烈的地区,这类盆地多见。盆地是盆状地形,主要特征是四周高(山脉或其它山地隆起带)、中部低(平原和丘陵),有完全型盆地和非完全型盆地。是世界五大基本陆地地形之一,在全球分布广泛。 盆地形成的基础是湖泊、水域地带,湖泊、水域存在沉积速率,随时间的推移,湖底发生增高,形成沼泽地,再演变成陆地,因在湖盆内形成的陆地,其陆地结构与盆地完全相同,因而,盆地的形成轨迹就出现了,湖泊水域—沼泽地—陆地、盆地。 人们把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称为盆地。地球上最大的盆地在东非大陆中部,叫刚果盆地或扎伊尔盆地,面积约相当于加拿大的1/3。这是非洲重要的农业区,盆地边缘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盆地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地壳构造运动形成的盆地,称为构造盆地,如我国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江汉平原盆地。另一种是由冰川、流水、风和岩溶侵蚀形成的盆地,称为侵蚀盆地 ,如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的景洪盆地,主要由澜沧江及其支流侵蚀扩展而成。 中国主要盆地 中国有五个十分有名的盆地,分别为四川、塔里木、吐鲁番、准噶尔、柴达木等盆地,面积都在10万平方千米以上。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又被称为“中国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 位于新疆省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为维吾尔语的汉译名,意为“无缰之马”的大盆地。盆地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甘肃、新疆边境,东西长约1600公里左右,南北最宽处约为600公里左右,面积约为53万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约1000米,约占新疆总面积的二分之一。较四川盆地大2.6倍,较北疆准噶尔盆地大1.4倍,较吐鲁番盆地大10多倍,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塔里木盆地深居欧亚大陆腹地,四周高山海拔均在4000~6000米,距海遥远、气候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和季节变化很大,是典型的大陆性荒漠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元月份平均温度在零下10℃,7月份均温到25℃,同一地方冬夏温差可达50℃—60℃,昼夜温差达15℃—20℃之间。每当春夏和秋冬之交,早晚寒冷,常常要穿棉衣;而中午气温却很高,穿着单衣还热。所以人们用“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来形容这里的气候特点。盆地的降雨量除西部相对地稍多以外,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都在50毫米以下,东部地区只有10毫米左右,有的地方甚至终年滴雨不降。 从盆地边缘到中心,依次出现戈壁滩,冲积扇平原和沙丘地区,整个盆地呈环状结构。河流从周围高山下注所造成的冲积平原,一般都是绿洲。大的绿洲有喀什、莎东、和田、阿克苏和库车等。绿洲内农业发达,水渠纵横,田连阡陌,绿树成荫,盛产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和瓜果。这里是我国粮食、长绒棉和蚕丝的重要产区。盆地中部是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面积约33.4万平方公里,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大沙漠。由于沙漠面积大,又极端缺水,在旧社会很少有人能进入沙漠的中心地区,故将这个大沙漠命名为“塔克拉玛干”,意是维吾尔语,为进去出不来。盆地东部有著名的游移湖泊——罗布泊。还有许多条内陆河,水源不是靠天雨,主要靠高山融化的雪水来补给。 塔里木盆地内主要居住的是维吾尔族人。在旧社会由于交通不便等多种原因,这里处于自然封闭状态,很少有人前来。解放后,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民相互间的交往加速,来的人日渐增多,特别是人民政府多次派科学考察队到此考查自然情况和资源,已发现这里不仅矿产资源丰富,有多种有色金属与石油,还有大量的盐矿等。随着我国建设的发展,这些宝贵的资源都将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 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以北,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西北、东北和南面均为高山所包围,呈一个文字不等边的三角形,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盆地。盆地地势由东向西微微倾斜,东端海拔高度可达千米,而西部的湖沼洼地已下降到200~400米,艾比湖水面高程仅189米,是盆地最低部位。 准噶尔盆地的地形结构与塔里木盆地相似,但四周的山岭有许多缺口,所以盆地形状不如塔里木完整。盆地东西两端较为开展,成为中国通往中亚的孔道。盆地的海拔平均约500米,向东地势渐高,与内蒙古高原相连接。盆地内部景色较为复杂,有草原、沙漠、盐湖、沼泽。其中沙漠仅限于中部及东部,即玛纳斯河以东,统称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这里气候干燥,沙丘比较小,高度也较低。玛纳斯河以西,降水量较多,大部分为草原和沼泽地带。盆地西部有高达2000米的山岭,但是有几个缺口,西北风吹入盆地内,因而冬季气候寒冷。 准噶尔盆地有着丰富的石油、煤和各种金属矿藏。盆地西部的克拉玛依是中国较大的油田之一。北部阿尔泰山区自古以来以盛产黄金著名。准噶尔盆地的绿洲较少,主要分布在天山北侧;盆地东缘因没有高大山脉为绿洲的发育提供水源,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绿洲。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上陷落最深的一个巨大盆地,略呈一不等边的三角形。位于青海省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间,东西长800公里,南北最宽处350公里,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由许多小型的山间盆地所组成。盆地西高东低,海拔2,500~3,000米,比塔里木盆地高2~3倍,是一个高原型盆地。从盆地边缘至中心依次为戈壁、丘陵、平原、湖泊。 “柴达木”蒙古语即“盐泽”的意思。二三亿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大湖,后来盆地西部上升,湖面逐渐缩小,留下5,000多个咸水湖。位于盆地中央的察尔汗盐池是中国最大的盐湖,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储盐量达250亿吨,可供全国人民食用8000年之久。盐湖表面结成大面积坚硬深厚的盐盖,最厚处达15米。贯穿盆地南北的公路,有31公里长的路面就是建筑在察尔汗盐湖的盐盖上;这里的不少房屋也是用盐块砌成的。盆地上还有五光十色的盐结晶,其中水晶盐块可以雕刻成各种艺术品。柴达木不仅是盐的世界,而且还具有丰富的石油、石棉以及各种金属矿藏,曾被人们誉为“聚宝盆”。如今,这个沉睡千年的“聚宝盆”,正在建设成为中国西北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其东部和东南部已成为新垦农业区。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与上述3个盆地的自然景色迥然不同,这里江水滔滔终年不息,葱郁的山林、翠碧的田野衬托着紫红色的土壤,红绿相映成趣,使这个被誉为“天府之国”的盆地显得分外妖饶。 四川盆地属丘陵状盆地,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不但形式完整,而且是一个标准的构造盆地。四周邛崃山、龙门山、大巴山、巫山及大娄山环绕,海拔1000~3000米,多紫红色砂页岩,故有“紫色盆地”、“红色盆地”之称。大约距今1.35亿年前,四川盆地还是一个内陆大湖。后因地壳运动,周围上升为山地,东缘的巫山地形较低,湖水从巫山溢出,湖底逐渐干涸成为盆地。在地壳水平运动的作用下,盆地山脉都成西南—东北方向排列,以川东一带地势最高,华蓥山最高峰海拔约1800米,成为盆地中的最高点。盆地中部丘陵和缓起伏,面积几乎占盆地一半以上,形成一个丘陵性盆地。 成都平原位于盆地的西部,它是一个由于地壳不断下沉和河流夹带的泥沙长期堆积而成的扇形冲积平原。平原上河渠交错,灌溉便利,是四川盆地的精华所在。2200多年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防洪和灌溉,在成都平原、岷江上游利用地形特点,因势利导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盆地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地下的岩层受到挤压或拉伸,变得弯曲或产生了断裂就会使有些部分的岩石隆起,有些部分下降,如下降的那部分被隆起的那些部分包围,盆地的雏形就形成了。 许多盆地在形成以后还曾经被海水或湖水淹没过,像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都遭遇了这样的经历。后来,随着地壳的不断抬升,加上泥沙的淤积,盆地内部的海、湖慢慢地退却干涸,只剩下一些河水或小溪了。但是,那些曾经存在过的海、湖河流中,曾经生活过的大量生物死亡以后被埋入淤泥中,就会成为形成石油、煤炭的物质基础,这就是科学家们非常关注盆地研究的重要原因。盆地中的岩石沉积大多相对比较完整而连续,生活在那里的动物、植物死后也比较容易保存成化石,所以盆地也是古生物学家们寻找化石的好去处。 还有一些盆地,主要是由地表外力,比如风力、雨水等破坏作用而形成的。河流沿着地表岩石比较软弱的地方向下侵蚀、切割形成各种不同大小的河谷盆地。在我国西北部广大干旱地区,风力特别强,把地表的沙石吹走以后,形成了碟状的风蚀盆地。甘肃、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区的一些盆地就是这样形成的。 另外,在一些地下有石灰岩发育的地区,常年流动的地下水会使那里的岩石溶解,引起地表的岩石塌陷,也会形成盆地,地质学家们把这类成因的盆地称为岩溶盆地。我国西南云贵高原和广西等地就有很多这种类型的盆地。 在强烈的挤压或拉伸作用下,一些大型盆地的基底会发生断裂,形成一些“断陷盆地”,在我国华北渤海湾、西南地区的横断山区等地壳活动剧烈的地区,这类盆地多见。 沉积盆地在发展过程中经常受到地壳构造活动的影响,这种活动性可以被盆地不断接受的沉积物记录下来,通过对这些沉积物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人们能够描述、反演出这些地域中诸如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对气候有重大影响的温室气体与大气圈发生交换作用以及由构造活动决定的地形变化等地球演化历史过程。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和富集成藏也与构造运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油气通常形成并赋存在沉积岩中,相对独立连片分布的沉积岩往往被油气勘探者称为“含油气盆地”。这种含油气盆地的形成与分布是构造运动的必然产物。我国已故地质学家黄汲清早就指出:“找油的一个前提是按地质构造特点进行构造分区,然后按构造单元讨论生油、储油和含油气远景”。石油和天然气作为地壳中流体的部分,其形成、运移和保存受控于地质体的发展变化,大地构造、构造地质等基础科学对地质体的构成和演化认识越深刻,油气地质的特殊性也越容易被掌握。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整个地形像一个大盆。盆地的四周一般有高原或山地围绕,中部是平原或丘陵。盆地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地壳构造运动形成的盆地,称为构造盆地,如我国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江汉平原盆地;另一种是冰川、流水、风和岩溶侵蚀形成的盆地,称为侵蚀盆地,如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的景洪盆地,主要由澜沧江及其支流侵蚀扩展而成。盆地面积大小不一,中国的四川、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等盆地,面积都在10万平方千米以上。小的盆地只有方圆几千米,在贵州叫“坝子”。在些盆地内的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被人们称为“聚宝盆”。
相信读者朋友经过小编一番耐心的解答已经对盆地是怎么形成的了然于胸,若还存在疑惑可通过站内搜索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