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小编为和平里的景观介绍撰写,主要解答关于和平里的景观介绍的相关疑惑,以下是正文。
和平里医院的介绍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骨干医院、北京市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市东城区结核病防治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医学教学基地和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国际培训中心临床教学基地。医院占地面积25200平方米,绿地覆盖率37.4%,为首都花园式单位。
在古代中国,“天圆地方”的观念源远流长,因此,作为祭祀地祗场所的地坛建筑,最突出的一点,即是以象征大地的正方形为几何母题而重复运用。从地坛平面的构成到墙圈、拜台的建造,一系列大小平立面上方向不同的正方形的反复出现,与天坛以象征苍天的圆形为母题而不断重复的情形构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些重复的方形,不仅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而且还创造了构图上平稳、协调、安定的建筑形象,而这又与大地平实的本色十分一致。 按照古代天阳地阴的说法,方泽坛坛面的石块均为阴数即双数:中心是36块较大的方石,纵横各6块;围绕着中心点,上台砌有8圈石块,最内者36块,最外者92块,每圈递增8块;下台同样砌有8圈石块,最内者200块,最外者156块,亦是每圈递增8块;上层共有548个石块,下层共有1024块,两层平台用8级台阶相连。凡此种种,皆是“地方”学说的象征。 方泽坛建筑艺术上的又一突出成就体现在空间节奏的完美处理。全坛方形平面向心式的重复构图,使位于中心的那座体量不高不低的方形祭台显得异常雄伟,这种非凡的气魄,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最大限度地去掉周围建筑物上一切多余的部分,使其尽可能地以最简单、最精练的形式出现,从而形成了一个高度净化的环境;其次则是巧妙的空间结构处理手法:两层坛墙被有意垒砌成不同的高度,外层墙封顶下为1.7米,内墙则只有0.9米,外层比内层高出了将近一倍;外门高2.9米,内门高2.5米。两层平台的高度虽然相近,但台阶的高度却不同:上层台宽3.2米,下层台宽3.8米。这种加大远景、缩小近景尺寸的手法,大大加强了透视深远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安排还造成了祭拜者的一种特殊的心理节奏:当他沿着神道向祭坛走去时,越向前走,建筑就越是矮小,而祭拜者本人就越是显得高大,当他最终登上祭坛时,自然会有一种凌空抚云、俯瞰尘世之感。除了视觉上促使人产生节奏感之外,这里还重视人的触觉,特别是脚的感觉。中国建筑历来重视地面的铺作和道路、台阶的距离远近曲直,目的即是要创作出一种特定的意境或气氛。方泽坛的空间和距离,从一门到二门,二门到台阶前都是32步左右,两层平台都是8级台阶,上二层平台又是32步左右。这种人行进间持续时间久暂相同的重复,自然而然地使人脚的触觉转化成心理上的节奏,舒畅的平步青云之感便油然而生。如果说,帝王祭天是为了表现自己是天之元子,是受命于天的话,那么,他们在祭地之时,所要强调的是自己君临大地、统治万民的法统。因此,天坛建筑以突出天的至高无上为主,祭天者被放到了从属地位,而地坛建筑则不然。它虽然也要表现大地的平时与辽阔,但更要突出作为大地主人的君王的威严,要唤起 帝王统治万民的神圣感和自豪感,所以,营建地坛的古代建筑师们才煞费苦心地做了上述构思与设计。 地坛建筑在色彩运用方面也颇具匠心.全部方泽坛只用了黄、红、灰、白四种颜色,便完成了象征、对比、过渡,形成了协调艺术整体、创造气氛的作用。祭台侧面贴黄色琉璃面砖,既标明其皇家建筑规格,又是地坻的象征,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除了九龙壁之外,很少见到这种做法。在黄瓦与红墙之间以灰色起过渡作用,又是我国古代宫廷建筑常见的手法。整个建筑以白色为主并伴以强烈的红白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红墙庄重、热烈,汉白玉高雅、洁净;红色强调粗重有力,白色如轻纱白云,富有变幻丰富的光影和宜人的质感;红色在视觉上近在眼前,象征尘世,而白色则透视深远的效果,远方苍松翠柏的映衬,又使祭坛的轮廓十分鲜明,更增添了它神秘、神圣的色彩。 公园现存有方泽坛、皇祗室、宰牲亭、斋宫、神库等多处古建。为保护这些优秀文化遗产,东城区园林局于95年投资30余万为古建大殿安装了防火保护神——烟感报警系统,并先后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维修保护,特别是1999年完成对神马殿的居民搬迁和修缮,2000年又自筹资金200多万进行了钟楼复建和坛墙修复,为20世纪地坛文物古建保护工作划上一个圆满句号。 经过多年建设,它已由过去衰败破落的祭祀坛庙发展成一座具有良好生态与景观效果的皇家园林。 平里这块地儿在元朝时是大都城的北部,到了明朝修北京城的时候,就甩在北城外了。明、清、民国这儿都是北京城的外郊区。 到了1954年,这一带准备成立两个街道办事处,当时抗美援朝刚刚结束,在北京召开了由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几十个国家参加的“亚太地区和平会议”,其主题就是维护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反对战争,增强各国之间的交流。为了表达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之情……于是,就将这里新成立的两个街道之一命名为“和平里”,另一个叫渣子坡……。1958年两个街道办事处合并,称为“和平里街道办事处”。此后这一带的街道、路面不断增加,逐步由“和平里”衍化出和平街、和平里北街等。
地坛公园地坛公园位于北京市安定门外大街东侧,与雍和宫隔河相望,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一座环境幽雅、庄严肃穆的皇家坛庙园林。地坛又称方泽坛,也称拜台,建于明代嘉靖九年,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地的场所,这样宏伟宽敞的祭地坛,在国内外都是首屈一指的。西门牌楼高大雄伟壮观,是根据清代乾隆时所建式样重新修建的,建设规模居北京市牌楼之最,绿色的琉璃瓦面,绘以单凤图,双凤图和牡丹图案,正面中心有地坛二字,背面核心有广厚街字样,是地坛公园的主要景点之一。新增了月季园、牡丹园、集芳圃等新的园林景点。其中由艺术大师刘海粟题名的月季园是一个集展览、观赏、科普于 。一体的月季花园,内有月季300余种;幽雅别致的牡丹园中喷水池、石拱桥、亭廊、水榭相接;集芳圃则是别具特色的园中园。地址:东城区安外大街甲2号开放时间:每日6:00--21:00门票:2元位置:位于北京市安定门外大街东侧,与雍和宫隔河相望地坛是座庄严肃穆、古朴幽雅的皇家坛庙,过去曾是禁区。1911年清皇朝被推翻后,祭地礼仪废止,由封闭性转向开放。1923年8月,被黜清帝溥仪为筹款救济日本东京大地震之灾民,而首次售开放地坛。1925年经过多方筹款,将地坛进行整修后,辟为“京兆公园”,在园内增设世界园(画地为图,以石代山,以草代水,以花木辨其国土,以旗帜志其国名的露天大沙盘)、运动场、通俗图书馆等。1928年改为“市民公园”,1935年停办公园,仍以“地坛”名开放,1957年4月21日恢复公园,称“地坛公园”。由于年久失修,加之1911年后屡驻军队、医院,部分古建筑及古柏遭到严重破坏。1981年以来,国家投资四百余万元,对古建筑进行了复原整修与重建,1984年5月1日地坛公园正式开放,并于5月24日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颂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重建后的地坛公园增设了一些中档旅游设施,并新建了“牡丹园”、“集芳囿”等古典式景园和月季园,一个昔日的禁区,今日已成为首都人民和国内外广大游人所向往的游览胜地。1、从北京站、崇文门方向可乘104、108路车至地坛站下车,由西天门入园。2、从天坛、永定门方向可乘803路车至雍和宫下车,由南天门入园。3、从动物园、西直门方向来可乘27路车至安定门站下车,由西天门入园。4、从玉渊潭、三里河方向来可乘13路车至雍和宫站下车,由南天门入园。5、从中关村方向来可乘302、367路车至和平街北口转13、62路车至雍和宫站下车,由南天门入园。6、从东直门外方向可乘18路车至地坛站下车,由西天门入园。7、从北沙滩、北苑方向来可乘328、358及407路至安定门站下车,由西天门入园。8、从大北窑、工人体育馆、农展馆方向来可乘113路车至安定门终点站下车,由西天门入园。9、地铁沿线各地可乘地铁至雍和宫站下车,由南天门入园。10、从九龙游乐园、航空博物馆方向来可乘912路车到地坛站下车,由西天门入园。11、从龙潭湖游乐园方向来,可乘116、807路车到雍和宫站下车,由南天门入园。地坛公园从1985年起每年都举办春节文化庙会,赶会的国内外游人年达120万人次之多,庙会盛况扬及海外。地坛公园正以其较高的文化品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地坛公园的另一项娱乐活动就是“祭地表演”。祭地礼仪,随着历史的深化内容不断扩充,形成了一套礼仪制度,明清两两朝祭地形式尤为隆重。每逢农历夏至或国有大事,当朝皇帝都要亲至地坛拜祭,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按照清代乾隆时期的祭拜程序,编排了“仿清祭地表演”。看到“皇帝”及“文武百官”三拜九叩,仪仗队威武庄重的恢宏场面,您也会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感慨!在古代中国,“天圆地方”的观念源远流长,因此,作为祭祀地祗场所的地坛建筑,最突出的一点,即是以象征大地的正方形为几何母题而重复运用。从地坛平面的构成到墙圈、拜台的建造,一系列大小平立面上方向不同的正方形的反复出现,与天坛以象征苍天的圆形为母题而不断重复的情形构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些重复的方形,不仅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而且还创造了构图上平稳、协调、安定的建筑形象,而这又与大地平实的本色十分一致。按照古代天阳地阴的说法,方泽坛坛面的石块均为阴数即双数:中心是36块较大的方石,纵横各6块;围绕着中心点,上台砌有8圈石块,最内者36块,最外者92块,每圈递增8块;下台同样砌有8圈石块,最内者200块,最外者156块,亦是每圈递增8块;上层共有548个石块,下层共有1024块,两层平台用8级台阶相连。凡此种种,皆是“地方”学说的象征。方泽坛建筑艺术上的又一突出成就体现在空间节奏的完美处理。全坛方形平面向心式的重复构图,使位于中心的那座体量不高不低的方形祭台显得异常雄伟,这种非凡的气魄,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最大限度地去掉周围建筑物上一切多余的部分,使其尽可能地以最简单、最精练的形式出现,从而形成了一个高度净化的环境;其次则是巧妙的空间结构处理手法:两层坛墙被有意垒砌成不同的高度,外层墙封顶下为1.7米,内墙则只有0.9米,外层比内层高出了将近一倍;外门高2.9米,内门高2.5米。两层平台的高度虽然相近,但台阶的高度却不同:上层台宽3.2米,下层台宽3.8米。这种加大远景、缩小近景尺寸的手法,大大加强了透视深远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安排还造成了祭拜者的一种特殊的心理节奏:当他沿着神道向祭坛走去时,越向前走,建筑就越是矮小,而祭拜者本人就越是显得高大,当他最终登上祭坛时,自然会有一种凌空抚云、俯瞰尘世之感。除了视觉上促使人产生节奏感之外,这里还重视人的触觉,特别是脚的感觉。中国建筑历来重视地面的铺作和道路、台阶的距离远近曲直,目的即是要创作出一种特定的意境或气氛。方泽坛的空间和距离,从一门到二门,二门到台阶前都是32步左右,两层平台都是8级台阶,上二层平台又是32步左右。这种人行进间持续时间久暂相同的重复,自然而然地使人脚的触觉转化成心理上的节奏,舒畅的平步青云之感便油然而生。如果说,帝王祭天是为了表现自己是天之元子,是受命于天的话,那么,他们在祭地之时,所要强调的是自己君临大地、统治万民的法统。因此,天坛建筑以突出天的至高无上为主,祭天者被放到了从属地位,而地坛建筑则不然。它虽然也要表现大地的平时与辽阔,但更要突出作为大地主人的君王的威严,要唤起 帝王统治万民的神圣感和自豪感,所以,营建地坛的古代建筑师们才煞费苦心地做了上述构思与设计。地坛建筑在色彩运用方面也颇具匠心.全部方泽坛只用了黄、红、灰、白四种颜色,便完成了象征、对比、过渡,形成了协调艺术整体、创造气氛的作用。祭台侧面贴黄色琉璃面砖,既标明其皇家建筑规格,又是地坻的象征,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除了九龙壁之外,很少见到这种做法。在黄瓦与红墙之间以灰色起过渡作用,又是我国古代宫廷建筑常见的手法。整个建筑以白色为主并伴以强烈的红白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红墙庄重、热烈,汉白玉高雅、洁净;红色强调粗重有力,白色如轻纱白云,富有变幻丰富的光影和宜人的质感;红色在视觉上近在眼前,象征尘世,而白色则透视深远的效果,远方苍松翠柏的映衬,又使祭坛的轮廓十分鲜明,更增添了它神秘、神圣的色彩。公园现存有方泽坛、皇祗室、宰牲亭、斋宫、神库等多处古建。为保护这些优秀文化遗产,东城区园林局于95年投资30余万为古建大殿安装了防火保护神——烟感报警系统,并先后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维修保护,特别是1999年完成对神马殿的居民搬迁和修缮,2000年又自筹资金200多万进行了钟楼复建和坛墙修复,为20世纪地坛文物古建保护工作划上一个圆满句号。 经过多年建设,它已由过去衰败破落的祭祀坛庙发展成一座具有良好生态与景观效果的皇家园林。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骨干医院、北京市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市东城区结核病防治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医学教学基地和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国际培训中心临床教学基地。医院占地面积25200平方米,绿地覆盖率37.4%,为首都花园式单位。
在古代中国,“天圆地方”的观念源远流长,因此,作为祭祀地祗场所的地坛建筑,最突出的一点,即是以象征大地的正方形为几何母题而重复运用。从地坛平面的构成到墙圈、拜台的建造,一系列大小平立面上方向不同的正方形的反复出现,与天坛以象征苍天的圆形为母题而不断重复的情形构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些重复的方形,不仅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而且还创造了构图上平稳、协调、安定的建筑形象,而这又与大地平实的本色十分一致。 按照古代天阳地阴的说法,方泽坛坛面的石块均为阴数即双数:中心是36块较大的方石,纵横各6块;围绕着中心点,上台砌有8圈石块,最内者36块,最外者92块,每圈递增8块;下台同样砌有8圈石块,最内者200块,最外者156块,亦是每圈递增8块;上层共有548个石块,下层共有1024块,两层平台用8级台阶相连。凡此种种,皆是“地方”学说的象征。 方泽坛建筑艺术上的又一突出成就体现在空间节奏的完美处理。全坛方形平面向心式的重复构图,使位于中心的那座体量不高不低的方形祭台显得异常雄伟,这种非凡的气魄,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最大限度地去掉周围建筑物上一切多余的部分,使其尽可能地以最简单、最精练的形式出现,从而形成了一个高度净化的环境;其次则是巧妙的空间结构处理手法:两层坛墙被有意垒砌成不同的高度,外层墙封顶下为1.7米,内墙则只有0.9米,外层比内层高出了将近一倍;外门高2.9米,内门高2.5米。两层平台的高度虽然相近,但台阶的高度却不同:上层台宽3.2米,下层台宽3.8米。这种加大远景、缩小近景尺寸的手法,大大加强了透视深远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安排还造成了祭拜者的一种特殊的心理节奏:当他沿着神道向祭坛走去时,越向前走,建筑就越是矮小,而祭拜者本人就越是显得高大,当他最终登上祭坛时,自然会有一种凌空抚云、俯瞰尘世之感。除了视觉上促使人产生节奏感之外,这里还重视人的触觉,特别是脚的感觉。中国建筑历来重视地面的铺作和道路、台阶的距离远近曲直,目的即是要创作出一种特定的意境或气氛。方泽坛的空间和距离,从一门到二门,二门到台阶前都是32步左右,两层平台都是8级台阶,上二层平台又是32步左右。这种人行进间持续时间久暂相同的重复,自然而然地使人脚的触觉转化成心理上的节奏,舒畅的平步青云之感便油然而生。如果说,帝王祭天是为了表现自己是天之元子,是受命于天的话,那么,他们在祭地之时,所要强调的是自己君临大地、统治万民的法统。因此,天坛建筑以突出天的至高无上为主,祭天者被放到了从属地位,而地坛建筑则不然。它虽然也要表现大地的平时与辽阔,但更要突出作为大地主人的君王的威严,要唤起 帝王统治万民的神圣感和自豪感,所以,营建地坛的古代建筑师们才煞费苦心地做了上述构思与设计。 地坛建筑在色彩运用方面也颇具匠心.全部方泽坛只用了黄、红、灰、白四种颜色,便完成了象征、对比、过渡,形成了协调艺术整体、创造气氛的作用。祭台侧面贴黄色琉璃面砖,既标明其皇家建筑规格,又是地坻的象征,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除了九龙壁之外,很少见到这种做法。在黄瓦与红墙之间以灰色起过渡作用,又是我国古代宫廷建筑常见的手法。整个建筑以白色为主并伴以强烈的红白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红墙庄重、热烈,汉白玉高雅、洁净;红色强调粗重有力,白色如轻纱白云,富有变幻丰富的光影和宜人的质感;红色在视觉上近在眼前,象征尘世,而白色则透视深远的效果,远方苍松翠柏的映衬,又使祭坛的轮廓十分鲜明,更增添了它神秘、神圣的色彩。 公园现存有方泽坛、皇祗室、宰牲亭、斋宫、神库等多处古建。为保护这些优秀文化遗产,东城区园林局于95年投资30余万为古建大殿安装了防火保护神——烟感报警系统,并先后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维修保护,特别是1999年完成对神马殿的居民搬迁和修缮,2000年又自筹资金200多万进行了钟楼复建和坛墙修复,为20世纪地坛文物古建保护工作划上一个圆满句号。 经过多年建设,它已由过去衰败破落的祭祀坛庙发展成一座具有良好生态与景观效果的皇家园林。 平里这块地儿在元朝时是大都城的北部,到了明朝修北京城的时候,就甩在北城外了。明、清、民国这儿都是北京城的外郊区。 到了1954年,这一带准备成立两个街道办事处,当时抗美援朝刚刚结束,在北京召开了由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几十个国家参加的“亚太地区和平会议”,其主题就是维护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反对战争,增强各国之间的交流。为了表达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之情……于是,就将这里新成立的两个街道之一命名为“和平里”,另一个叫渣子坡……。1958年两个街道办事处合并,称为“和平里街道办事处”。此后这一带的街道、路面不断增加,逐步由“和平里”衍化出和平街、和平里北街等。
相信读者朋友经过小编一番耐心的解答已经对和平里的景观介绍了然于胸,若还存在疑惑可通过站内搜索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