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小编为李隆基后面是谁即位的撰写,主要解答关于李隆基后面是谁即位的的相关疑惑,以下是正文。
唐隆政变后,李隆基为何让父亲即位?中国历史是一本精彩的书页,无论翻开哪一页,都让人沉浸品味,唐朝多出明主,李世民的盛世之治当然精彩,他的孙子李隆基也是一个优秀的孩子,他有独到的眼光,他开创了唐朝的又一个盛世。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在史书上成绩不现,性格有些懦弱,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他的皇位也是儿子帮他争取而来,要是没有唐隆政变的话,李旦可能永远都是一个远离长安的闲散王爷。李隆基为什么会让父亲即位,难道他真的出于孝顺吗?没有一点儿私心吗,其实不然,他是个思维慎密的人,他的政变出于许多的考虑。首先政变需要一面合理旗帜,而李旦就是这面旗帜,李隆基在为自己的政变的合理性找理由,因为父亲曾经当过皇帝,政治威望比较好,可以得人心,为杀掉政敌做准备。同时李隆苦也在为自己当皇帝铺路,如果冒冒然自己扯旗当王,未免太明显了,让父亲当皇帝,他会得到奖励当太子,改变出生顺序带来的无奈。因为他出生不会投胎,排行第三,如果按照先后顺序的话,永远轮不到他。表面上是帮助父亲,其他是为自己改变命运。李隆基果然没有做错,后来李旦当了两年皇帝后,觉得自己儿子比自己强多了,于是就把皇位让给了李隆基,李隆基付出的一切心血没有白费,终于如愿以偿,后面的历史大家也知道,李隆基的晚年虽然不怎么行,但他又开创了唐朝的另一个盛世,被人们称颂。
唐玄宗李隆基下一任皇帝是唐肃宗李亨。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也是第一个在京师以外登基再进入长安的皇帝,至德元年(756年)至宝应元年(762年)在位。李亨初封为陕王,开元十五年(727年),徙封忠王。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被立为太子。安史之乱起,被玄宗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河东、平卢节度使,负责平叛。唐玄宗西逃,他在马嵬坡为百姓所留,与玄宗分道,北上至灵武。至德元年(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位。尊父亲玄宗为太上皇,他命郭子仪与李光弼等讨安史,先后于至德二年(757年)六月和十月收复长安、洛阳两京。宝应元年(762年),李亨病危,张皇后想废除皇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李辅国、程元振出兵保护太子李豫,逮捕张皇后、李系等人。当夜唐肃宗病死,时年五十二岁。庙号肃宗,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葬于建陵。扩展资料:肃宗一生颇有波折:在初生之日,即险遭不测;幼年、少年时代,又耳闻目睹了皇宫内院的纷争与倾轧;成年之后,他眼见大唐帝国由繁荣昌盛转向衰落。安史之乱的混乱政局,给他个人提供了施展拳脚的舞台。在他7年的帝王生涯中,有两个鲜明的主题:一是“北集戎事”,也就是组织平叛,收复两京、消灭叛军;二是“南奉圣皇”,也就是处理先在成都后来迎归的太上皇玄宗的关系。他最后壮志难酬,平叛没有取得最终胜利。 总的来说,肃宗是位乱世天子,他继承了天宝盛世的成果,在致力平叛的同时尝试解决天宝以来政治、经济体制运作中的各种弊端,并为身后的帝国打下了一定基础。当然,由于他的主要精力在平叛,无法对后宫、宦官势力的膨胀进行限制,反倒给安史之乱后的重建留下了难消的隐患,这是肃宗个人的不幸,也是大唐帝国的悲哀。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李亨
是“唐肃宗”
1、继位过程
天宝十五载(756年),叛军占领东都洛阳,防守首都最后防线潼关的唐将哥舒翰,虽拥有近二十万的军队,但因是临时凑集来的,缺乏战斗力。而唐玄宗和杨国忠对哥舒翰不放心,接连派宦官逼其出兵。结果,哥舒翰在灵宝被安史叛军打败,全军覆没,哥舒翰也做了俘虏。
同年六月,叛军长驱直入,攻陷唐都长安。 进入安史之乱的最高峰。李隆基在长安陷落前,仓惶出逃。到马嵬坡(陕西兴平西),随行的将士发生哗变,杀杨国忠,又迫李隆基缢死杨贵妃。唐玄宗最后逃到成都。太子李亨逃到朔方,在灵武即帝位,即唐肃宗。
2、唐肃宗
唐肃宗李亨(711年10月19日-762年5月16日),为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母亲为追尊元献皇后杨贵嫔,唐朝第10代皇帝(不计武则天),756年8月12日—762年5月16日在位,在位6年。在位期间,是唐朝安史之乱时期。
扩展资料:
唐肃宗生平——
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九月三日(711年10月19日)出生在东宫之别殿。初名李嗣升,始封陕王,母亲杨良媛怀孕时,父亲唐玄宗身为太子,据说太平公主不满,故玄宗一度想要杨氏堕胎,但玄宗炮制堕胎药时睡着,天神托梦劝阻,幕僚张说得知,于是请求玄宗收回成命,后来玄宗登基,终于发动先天之变,赐死太平公主。
开元十三年,一日早朝时,玄宗见李亨早衰,就在罢朝后驾临李亨府,见府中庭宇无人打扫,也无宫女使唤,就令高力士去京兆尹官衙,亟选民间女子入王府。高力士认为现在选秀过甚导致民间喧嚣,御史弹劾,不如在掖庭选取。如此选出三人,章敬皇后吴氏是其中一人。开元十四年,吴氏生下他的长子李俶(即唐代宗)。开元十五年,后徙封忠王,初改名为浚,后改名为玙。
开元二十六年皇太子李瑛为武惠妃所谗,贬庶人废死;其被立为太子。他的妾室孺人韦氏被立为太子妃。当初唐玄宗欲立太子时,李林甫曾推举寿王李瑁。李亨成为太子后,李林甫惧怕,阴谋推翻太子。李林甫为构陷太子,诬陷太子妃兄韦坚,使得韦氏被迫与李亨离异,出家为尼。另一位妾室杜良娣的父亲杜有邻被赐死,杜良娣亦被废为庶人。
天宝三载改名为亨。安史之乱爆发,天宝十五载六月,镇守潼关之大将哥舒翰受杨国忠逼迫出兵讨叛,结果大败,潼关陷落,长安震动,玄宗携太子、宠妃仓皇逃往成都,行经马嵬驿,军士哗变杀杨国忠,并逼迫玄宗赐死杨贵妃。马嵬民众拦阻玄宗请留,玄宗不从。太子李亨留下,随即往朔方节度使所在地灵武,同年农历七月十二日即位,尊玄宗为太上皇,改元至德,时年四十六岁,是为肃宗。
肃宗将郭子仪和李光弼部从河北召至灵武,并联合回纥,开展大规模的反攻,并约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至德二载正月,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死。九月,郭子仪率唐军和回纥骑兵收复长安,十二月太上皇玄宗回到长安。乾元元年九月,肃宗调动各路大军进攻围攻相州安庆绪,命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总揽全局。
玄宗回到长安后,厌恶张皇后与李辅国,常劝肃宗不要宠信他们。李辅国趁机构谄,说玄宗预谋复辟,故软禁玄宗于西宫甘露殿,并流放高力士到巫州。上元元年,玄宗被迫迁居西内太极宫,并于宝应元年农历四月初五日病逝于西内的甘露殿。不久肃宗也一病不起,颁布诏令让太子李豫监国。
唐肃宗在位仅六年,死于宝应元年四月十八日,享年五十一岁。庙号肃宗,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安葬于唐建陵(今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西北15公里处)。安史之乱事直至唐代宗时,方完全平定,历八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肃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隆基
唐肃宗(公元711-762年)李亨,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马嵬驿兵变后玄宗西逃,他继位,在位6年,在宫廷政变中惊忧而死,终年51岁,葬于建陵(今陕西省醴泉县东北18里的武将山)。 生平唐肃宗李亨,原名李与,曾被封为忠王。公元738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李亨。马嵬驿兵变后,被玄宗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河东,平卢节度都使,负责平叛。玄宗继续西逃,他为百姓所留,与玄宗分道,北上至灵武。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位,史称肃宗。遥尊玄宗为太上皇,改年号为“至德”。 肃宗继位后,便图谋收复两京(西京长安、东京洛阳),宰相房琯请求带兵去收复长安,肃宗平时很重用房琯,同意了他的请求。结果房琯在陈涛遭遇叛军,全军覆没。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安史叛军内讧,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肃宗任用名将郭子仪、李光弼,借用回纥兵,乘机反攻。先后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6月、10月收复西京长安、东京洛阳。肃宗曾与回纥兵约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致使洛阳遭受很大的破坏。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九月,唐肃宗命郭子仪,与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等九节度使60万军队围攻相州,讨伐安庆绪。参加作战的九节度使中,郭子仪、李光弼战功最多,威信最高,肃宗不愿把军权交给他们,所以不设主帅,只命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统帅大军、总揽全局。安禄山部将史思明率部13万赶来救援安庆绪。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与唐军展开激战,鱼朝恩根本不懂兵法,不知用兵,致使唐军大败,鱼朝恩将相州失利的责任推到郭子仪身上,肃宗不明是非,罢免了郭子仪兵权。 此时,安史叛军再次发生内乱,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大燕皇帝,并于同年五月,从李光弼手中,夺取了洛阳,史思明占据洛阳不久,就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所杀。 在朝中,自鱼朝恩之后,肃宗开始信用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等操纵军政大权,宦官势力日益嚣张。 肃宗同时又宠信皇后张良娣,纵容她干预政事。张皇后和李辅国起初连成一片,结为一党。后来,张皇后恨李辅国专权,欲谋立越王李系为嗣君,张皇后、李系与李辅国、程元振开始对立。 公元762年,肃宗患病,接连几个月不能上朝视事。四月,玄宗病死,他悲恸不止,病情加剧。张皇后召见太子,皇后说:“李辅助国久掌禁兵,权柄过大,他心中所怕的只有我和你。眼下陛下病危,他正在勾结程元振等人阴谋作乱,必须马上先诛杀他们。”太子流着泪说:“父亲皇病情正重,此事不宜去向他奏告,如果我们自行诛杀李辅国,父亲皇一定震惊,于他贵体不利,我看此事暂缓再说吧。”张皇后送走太子,马上召肃宗次子,越王李系入内宫商议。李系当即命令宦官段恒俊,从太监中挑选了200多名强健者,发给兵器,准备动手。太监狱中有人将此情报告了李辅国。李辅国、程元振带着党徒到凌宵门探听消息,正遇太子要进宫探望父皇。李辅国谎称宫中有变,阻止太子入宫,并命令党徒将太子动持进飞龙殿监视起来,李辅国假传太子的命令,鼓动禁兵入宫将李系、段恒俊等人抓住,投入狱中。张皇后闻变,慌忙逃入肃宗寝宫躲避。李辅国带兵追入寝宫逼张皇后出宫。张皇后不从,哀求肃宗救命。肃宗受此惊吓,一时说不过话来,李辅国乘机将张皇后拖出宫去。肃宗因受惊而病情陡然转重,又无人过问,当天就死于长生殿。唐肃宗建陵. 大唐王朝618—907年首都长安 第1任高祖李渊618—626年在位9年 第2任太宗李世民626—649年在位23年 第3任高宗李治649—683年在位35年 第4任中宗李显683年12月在位数月 第5任睿宗李旦684年2月在位数月 唐朝立国73年武后武曌武则天临朝执政7年公元690年灭唐朝建立自己的武周王朝 武周王朝690—705年首都长安 第1任女帝武曌武则天690—705年在位16年 武周王朝共1帝立国16年 唐朝复辟 第6任中宗李显705—709年在位5年 第7任少帝李重茂710年6月在位几日 第8任睿宗李旦710年6月—712年在位3年 第9任玄宗李隆基712—756年在位45年 第10任肃宗李亨756—762年在位6年 第11任代宗李豫762—779年在位17年 第12任德宗李适779—804年在位25年 第13任顺宗李诵805/1—8月 第14任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15年 第15任穆宗李恒820—824年在位4年 第16任敬宗李湛824—826年在位2年 第17任文宗李昂826—840年在位14年 第18任武宗李炎840—846年在位6年 第19任宣宗李忱846—859年在位14年 第20任懿宗李漼859—873年在位15年 第21任僖宗李儇873—888年在位16年 第22年昭宗李晔888—900年在位13年 第23任废帝李裕900—901年 第24任昭宗李晔901—904年在位4年 第25年哀帝李柷904—907年在位4年 唐王朝共25帝立国276年END 唐肃宗李亨中国历史是一本精彩的书页,无论翻开哪一页,都让人沉浸品味,唐朝多出明主,李世民的盛世之治当然精彩,他的孙子李隆基也是一个优秀的孩子,他有独到的眼光,他开创了唐朝的又一个盛世。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在史书上成绩不现,性格有些懦弱,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他的皇位也是儿子帮他争取而来,要是没有唐隆政变的话,李旦可能永远都是一个远离长安的闲散王爷。李隆基为什么会让父亲即位,难道他真的出于孝顺吗?没有一点儿私心吗,其实不然,他是个思维慎密的人,他的政变出于许多的考虑。首先政变需要一面合理旗帜,而李旦就是这面旗帜,李隆基在为自己的政变的合理性找理由,因为父亲曾经当过皇帝,政治威望比较好,可以得人心,为杀掉政敌做准备。同时李隆苦也在为自己当皇帝铺路,如果冒冒然自己扯旗当王,未免太明显了,让父亲当皇帝,他会得到奖励当太子,改变出生顺序带来的无奈。因为他出生不会投胎,排行第三,如果按照先后顺序的话,永远轮不到他。表面上是帮助父亲,其他是为自己改变命运。李隆基果然没有做错,后来李旦当了两年皇帝后,觉得自己儿子比自己强多了,于是就把皇位让给了李隆基,李隆基付出的一切心血没有白费,终于如愿以偿,后面的历史大家也知道,李隆基的晚年虽然不怎么行,但他又开创了唐朝的另一个盛世,被人们称颂。
唐玄宗李隆基下一任皇帝是唐肃宗李亨。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也是第一个在京师以外登基再进入长安的皇帝,至德元年(756年)至宝应元年(762年)在位。李亨初封为陕王,开元十五年(727年),徙封忠王。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被立为太子。安史之乱起,被玄宗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河东、平卢节度使,负责平叛。唐玄宗西逃,他在马嵬坡为百姓所留,与玄宗分道,北上至灵武。至德元年(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位。尊父亲玄宗为太上皇,他命郭子仪与李光弼等讨安史,先后于至德二年(757年)六月和十月收复长安、洛阳两京。宝应元年(762年),李亨病危,张皇后想废除皇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李辅国、程元振出兵保护太子李豫,逮捕张皇后、李系等人。当夜唐肃宗病死,时年五十二岁。庙号肃宗,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葬于建陵。扩展资料:肃宗一生颇有波折:在初生之日,即险遭不测;幼年、少年时代,又耳闻目睹了皇宫内院的纷争与倾轧;成年之后,他眼见大唐帝国由繁荣昌盛转向衰落。安史之乱的混乱政局,给他个人提供了施展拳脚的舞台。在他7年的帝王生涯中,有两个鲜明的主题:一是“北集戎事”,也就是组织平叛,收复两京、消灭叛军;二是“南奉圣皇”,也就是处理先在成都后来迎归的太上皇玄宗的关系。他最后壮志难酬,平叛没有取得最终胜利。 总的来说,肃宗是位乱世天子,他继承了天宝盛世的成果,在致力平叛的同时尝试解决天宝以来政治、经济体制运作中的各种弊端,并为身后的帝国打下了一定基础。当然,由于他的主要精力在平叛,无法对后宫、宦官势力的膨胀进行限制,反倒给安史之乱后的重建留下了难消的隐患,这是肃宗个人的不幸,也是大唐帝国的悲哀。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李亨
相信读者朋友经过小编一番耐心的解答已经对李隆基后面是谁即位的了然于胸,若还存在疑惑可通过站内搜索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