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百科杂谈 > 杂谈

【缺乏安全感】心理学家:缺乏安全感的10个表现,让人心疼

永远独立,但永远寄希望于别人。

他们既相信世间有至真至纯的爱存在,又不相信任何人的示好;

他们既知道自己不应该依赖他人,又无法避免在每一段亲密关系中沦为对方的粘人糖;

他们既善良无比,圣母玻璃心,又容易把身边每一个不熟悉的人当成假想敌。

他们是一个无比矛盾的群体。

以下这些体验,在缺乏安全感群体的灵魂中,每天都在周而复始地发生着:

1、内心深处会对爱情抱有崇高幻想:

他可能被感情伤害过很多次,但内心深处仍觉得自己没遇到正确的人。抱着这样的期望,对任何进入到她生命中的人,都要求极高。

因为他总觉得,对方说不定就是那个生命中的Mr.right。所以,必须以这样的框架去对应他,以这样的地位去认真对待他。

2、对身边的一切保持怀疑,哪怕是既定事实:

他会觉得,一个人并不像自己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一件事眼睁睁看到的状态并不是最终结果,任何已经被“定义”事物,都值得被深入挖掘。

所以,他们总是患得患失,时刻警惕,在幸福来临的时候,也在计算着幸福什么时候会溜走。

3、头脑很清醒,但行为很傻:

比如,他们总是比谁都不相信“爱情”,但在爱情来临的时候,又比谁都陷得更深。

尽管如此,可能同时头脑依然清醒:“我知道我这样做不对,我知道自己过火了,但就是控制不住。”

4、即便身处完美恋爱,也随时准备离开:

缺乏安全感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他们会为最坏的结果做准备。

时刻提醒自己:眼前的快乐只是暂时,早晚会平淡甚至伤害,所以千万不要相信,甚至不要记得。

所以,你很少看到他们大肆张扬自己的恋爱对象,恋爱轶事,甚至很少看到他们跟伴侣建立足够的生活连接。本质上都是因为,他们压根不能放心地将自己和对方归为一类。

5、会看脸色,能第一时间察觉到他人的情绪变化:

共情能力很强,无论他人做出怎样违背世俗的行为,他都能很快地找到合理的角度为自己进行解释。

比如,杀人犯在世人眼中十恶不赦——但其实在共情能力极高的缺乏安全感群体眼中,杀人犯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理解。

6、怕麻烦别人:

所以很少求助他人,更遑论从他人手里获取什么好处。可能就算连自己的亲男友亲女友,他都不会欣然接受他们的礼物。本质上,是怕他人对自己产生不满,最终对关系造成影响。哪怕对方完全心甘情愿,他也会担心,对眼前看似的“安全”,没有任何信任感。

7、自卑:

非常自卑,但可能只有他自己才敢正视这个弱点,平时表现出来的就两个字:高冷。

对于任何超出自己掌控范围之内的事,都无比抗拒。对于那些远高于自己能力的东西,你看不出他表现的野心,也没有年轻人跃跃欲试的好奇心。

不敢走进奢侈品店,哪怕他买得起;不敢询问一个没见过的牌子,哪怕没人嘲笑他。

这种胆怯,多数来源于幼年的物质缺乏和精神打压。即便成年后,物质充裕,没人打压,但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和应激反应还是改不了。

8、敏感多疑:

在越在乎的关系中,越是表现得无比极端。细枝末节就能引起他内心的惊涛骇浪,揪着一点风吹草动就翻来覆去的折磨自己折磨你。

9、情绪极端:

具体表现在:前一秒觉得你是宇宙第一好,两人吵了架之后,就能恨你恨得宁可老死不相往来。

这其实也是理由充分的:在缺乏安全感群体的认知中,本就对自己在关系中的地位始终保持怀疑。平时相安无事还好,一旦有分歧,他就会马上印证自己一直以来的怀疑,然后恍然顿悟:“原来你真的不在乎我,我一直想得都没错,我真傻”。

他很容易对一件小事而衍生出来的结果感到绝望。

10、无法接受自己不好的一面,夸张化缺点带来的影响:

正常人都会有优缺点,这是人之常情。

但在缺乏安全感的人眼中,自己的“缺点”即罪恶,必然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如果他们在乎你,同时也就注定了一件事:他们会过度高要求自己,所以呆在你身边,他会非常累

他要求自己面面俱到,事事完美,生怕暴露了一点人性的缺点就会对关系产生影响。

真正缺乏安全感的人,会把自己置于一个死角中:

自己内心的恐惧会令自己身心俱疲,但他人的安慰又毫不奏效。

换言之,他们完全沉浸在自我幻想的世界中。说他们是怀疑主义者,他们却完全相信自己的推断。

所以,他们很难在一段关系中安然长久。毕竟,他们总是在不断给自己下警告,下通牒,用无比悲观的解释去自我贬低。

他们会累,会想逃走,于是就形成一种“我很爱你,但我必须离开你”的纠结决定。

但从客观角度来说,他们一点都不差。甚至在对事物的清醒程度和判断力上,远高于常人。

他们缺乏的,只是一点点的自我偏爱而已。

不相信美好会落在自己头上,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掉眼前的难题,不相信对方口中的爱情货真价实,不相信陌生人也能对自己友好善意。


于是,他们会加倍努力地维持关系,加倍紧张地自我要求,又加倍过激地对待细节。

其实挺令人心疼的。


我是深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书籍《非暴力沟通 · 两性篇》译者,大连市心理协会会员,34岁,已婚已育,愿意分享我的态度。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