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八阵图被描绘得十分神奇奥妙。早在亭之战时,当诸葛亮在西川看了马良绘制的蜀军七百里扎营的地图之后,便料定蜀军必败无疑。他对马良说道:刘备若败,可速往白帝城中躲避,我已“伏下十万兵在鱼腹浦矣。”马良听后大惊,他曾数次往来鱼腹浦”未尝见一卒,怎么突然来得十万伏兵?!孔明却答:“后来必见,不劳多问”。
古代阵法,在历史小说家的笔下从来都被描写得神乎其神,如《封神演义》中的“万仙阵”,《杨家将演义》里穆桂英大破的“天门阵”,都是神化了的阵法。其实,阵法是古代作战中用兵的一种常法。
“八阵”,最早见于战国时期《孙膑兵法》,是各种阵法的统称,在当时属于一种经常用的作战方法和训练手段。“八阵”的基本内容包括:一、方阵(用于截断敌人);二、圆阵(用于聚结队伍);三、疏阵(用于扩大阵地);四、数阵(密集队伍不被分割);五、锥行之阵(如利锥用于突破敌阵);六、雁行之阵(如雁翼展开用于发挥弩箭的威力);七、钩行之阵(左右翼弯曲如钩,用于改变队形,迂回包抄);八、玄襄之阵(多置旌旗,用于疑敌)。八阵法历经秦、汉,传到三国。
从正史记载看,八阵图是诸葛亮当时操演军士的训练方式。演义中的江边那些石堆,只不过是诸葛亮创造的一种“模拟训练”方法,类似现在的沙盘作用,是用石头来标志操演、阵法时兵士所应处的位置。一个空无一人的“模似训练场”,哪里会杀气冲天,“可比十万精兵”? 这样过头的夸张,自然大家不会相信了。但它却从侧面告诉我们,取胜之道在于迷敌,仍值得今天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