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华硕
2022年3月14日,在疫情防控下,江苏苏州中学生迎来了100天期中考试倒计时。
图为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初三年级开展百天倒计时宣誓活动。视觉中国供图“普职分流”这一话题出圈了,也成了今年全国两会上教育的热点话题之一。
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实施“普职分流”,且坚持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的政策,始于1985年中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几十年来,这一政策对于普及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建立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劳动者,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但是,由于时代发展、经济转型、社会变革,以及教育自身的发展,我国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教育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的“普职分流”政策,受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适时调整完善这一政策,成为我国公共教育政策不得不做出的重大抉择。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针对“普职分流”问题,参与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高中阶段教育的“普职分流”模式,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他们建议,“普职分流”不能搞“一刀切”,要加强宣传引导,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接受度和认可度,积极探索“普职融合”发展新模式,建立并完善职业教育高考制度,加快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普职分流”不能搞“一刀切”
说起“普职分流”政策面临的挑战,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说,经过调研发现,高中阶段“普职分流”政策已成为引发家长教育焦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一些家长看来,‘普职分流’政策导致升学竞争的压力进一步下移到初中甚至小学。”
为此,张志勇提供了一组数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调查发现,30.2%的父母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上职业学校。
在调研中,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科技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胡卫也感受到了父母的焦虑。
他了解到,“普职分流”被很多父母认为是“普职分层”,学生在中考时就被“分层”乃至“淘汰”到中职,令父母充满“普职分流恐慌”。“这加剧了中考竞争,严重影响义务教育阶段‘双减’目标的落实。”
张志勇在调研中发现,人民群众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普遍不高。不少父母对中等职业教育有强烈的“刻板印象”,认为与普通高中相比,职业学校往往面临着办学规模小、经费投入少,以及“双师型”师资力量弱等问题,影响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
他说,父母对于职业学校的学习氛围、孩子成长环境及未来出路等方面的认同度偏低,认为上职业学校是学习“后进生”“差生”的不得已选择,是一种普通高中不要的淘汰教育。
不仅是父母们对职业学校认可度不高,胡卫也发现,由于“普职分流”演变为“普职分层”,也使很多中职学校的师生对中职教育的认可度日益降低,这直接影响了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
胡卫提供了一组数据:2017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582.43万人,2020年毕业生484.87万人,“这意味着有近100万的中职学生没有顺利完成学业毕业。”
他通过调查发现,中职毕业后进入就业市场直接就业的学生越来越少,多年来全国中职校毕业生升学比例在半数左右,一些地区甚至超过80%。
张志勇说,有些父母认为高中阶段“普职分流”政策剥夺了孩子平等接受普通高中的权利。初中生年龄偏小、心智尚未成熟,对遭受普通高中教育淘汰的心理承受力有限,过早分流将严重打击学生自信心,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在义务教育之后按照普职比大体相当强制实行‘普职’分流,限制了一些孩子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权利,对这些孩子很不公平。”
事实上,目前的中等职业教育已从就业教育为主转向以升学教育为主,“这已经偏离了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定位。”
张志勇还认为,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经济发达地区而言,中职教育的发展重点已不再是规模扩充,而是质量提升和层级上移。如长期坚守高中阶段大体相当的“普职分流”政策,将严重制约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的快速提升。
与此同时,胡卫表示,从我国产业发展看,到2025年技能型人才缺口率将达48%,技术蓝领缺口更是高达3000万人。因此,必须重视发展职业教育。
“需要强调的是,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社会需要的技术蓝领,已不再是只有中职学历的技术工人,而基本都要具有高职及以上学历者。”胡卫说,现阶段,对高中阶段教育再采取“普职分流”方式,以专门进行中职学历教育的意义,已大不如从前。
从“初中后”转向“高中后”分流是必然选择
张志勇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调整完善我国“普职分流”政策,已成为社会各界呼吁和关注的重大教育公共政策问题。
张志勇建议,要尊重父母对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选择。各地应从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从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接受度出发,在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招生比例方面不搞“一刀切”。
要将产教融合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大力推进订单培养,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同时,要加强宣传引导,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接受度和认可度。
“积极支持普通高中教育实施校内分流,探索高三与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办学。”张志勇说,高中学生在高二结束必修课程的学习,经学业水平高考合格,达到高中毕业的学业要求之后,对于升入本科高等学校接受高等教育存在困难的学生,可根据学生和父母自愿的原则,探索高三与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办学,在开设高职专业课程需要专业基础文化教育之外,在高职院校支持下,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和职业技术课程。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在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的背景下,市场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层次要求越来越高,“普职分流”从“初中后”转向“高中后”是必然选择。
张志勇建议,应逐步将“普职分流”的重心上移,将高等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主体。国家可在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待条件成熟时再在全国推广。
胡卫认为,要积极探索“普职融合”发展新模式,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把更多高中办成综合高中,同时在每所高中学校开设普高课程和技能课程,并探索发展以专项技能培养为主的特色综合高中。
“这样做,有利于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深度融通,并极大丰富高中课程资源,扩大学生高中课程选择,从而把‘五育并举’提到更高层次。”他说。
他建议,要逐步推行综合高中学分制教学,在各类综合高中内,可以规定学生必选的普通学术性课程与技能课程学分,同时允许学生根据高中毕业后的去向选择,选修其他普通学术性课程与技能课程。
“高中生可用技能课程学分直接申请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并免修相应课程学分。”他说,在此基础上,将来对高中阶段在校生“普职相当”的要求,可改为要求综合高中开设普通学术性课程与技能课程的比例要大体相当。
胡卫建议,建立并完善职业教育高考制度,在推进高中普职融合的同时,推进普通本科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专业通过职教高考招生,把职教高考建设为与普通高考平等的高考类型,以充分扩大受教育者的选择权。“尤为重要的是,职教高考要更加重视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建立健全多元评价体系。”
除此之外,他还认为,要稳步推进普高与中职合并重组,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如上海、江苏、浙江)先行先试,推进现有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的合并与重组工作,加快发展新型综合高中。国家相关部门在推动各地均衡发展综合高中的基础上,创造条件把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逐步取消中考制度和“普职分流”模式,以实现普职融合发展,从而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民进中央近年来也非常注重“普职分流”问题,在今年的提案中,民进中央建议,淡化普职的区别,模糊分流的概念,从“普职二轨分流”转向高中阶段教育多类型发展,打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转换通道。
民进中央建议,在普通高中课程之外,可开设职业应用类课程并制定相应课程标准、毕业要求和考试制度,为高中阶段所有学生提供学习普通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课程。
在此基础上,实现中职与普通高中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学籍互转、双向流动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能在中职和普高之间及时调整转换。民进中央鼓励普通高校将职业应用类课程学习纳入招生要求。以此全面提高我国高中阶段毕业生的科学知识水平和基本职业技能素养。
民进中央还建议,职业教育要完善上升通道,扩大职教本科在国家本科教育中的招生比例,在本科高等教育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应大幅度增加对中职学生的招生指标。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