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百科杂谈 > 杂谈

【形容很热的幽默句子】“我家热得快炸了。”“开空调!”|为什么我们都爱谐音梗?

谐音梗是利用单词的同音或近音的条件,是用同音或近音字代替本字创造词汇的修辞格。

比如说:举个栗子(举个例子)、油菜花(有才华)、李时珍的皮(你是真的皮)。

中英混用也行:Tony带水(拖泥带水)、煎bingo子(煎饼果子)、无可phone告(无可奉告)。

歇后语里同样能找到它的踪迹: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为何谐音梗总是显得如此生动有趣,引人一笑呢?


01#

释放人际沟通的压力


谐音梗,常常是一语双关的,也成了很多文人智斗的工具。和珅与纪晓岚的一场鸿门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谐音梗故事。

和珅指着门前的一条狗,问纪晓岚:

谐音梗:是狼是狗(侍郎是狗)

纪晓岚回应:

谐音梗的出现,让人们多了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又避免了一些直接的人际冲突。在言论自由的网络环境下,人们也可以不受传统语言的束缚,发挥想象力创造一些谐音梗。

这满足了大家自我表现和宣泄的心理需求,让那些不能直接表达的、压抑的欲望得以释放。虽然谐音梗有时会增加人际沟通的理解成本,但它也无形中缓解了人际沟通的压力和冲突。


02#

认知失谐带来的幽默效果


心理学家认为,认知失谐是幽默发生的重要心理机制。如果某件事的实际结果与人们的预期存在差异,当人们感知到这种突然的、颠覆常规思维的不协调时,反而会让人们从一种高度紧张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产生出其不意的愉悦感和放松感。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会觉得谐音梗很好笑的原因。比如学生生涯中的经典桥段:当老师讲到“文学家韩愈,二十五岁就进士了……”学生接话“我十五岁就近视了……”

这意料之外的回答,看似无厘头,但转念一想又在情理之中。之前的不协调被迅速化解,就会情不自禁地觉得好笑。


03#

归属感的获得


玩梗,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快乐源泉,人们也乐此不疲地传播着各种谐音梗。

“我喜欢李白的诗,陆游气坏了,结果我家没法上网了。”

“吸血鬼喜欢吃辣吗?不喜欢,因为他们喜欢‘blood’。”

“哆啦A梦没脖子是出于卫生考虑。为什么?因为蓝脖积泥。”

听到这些谐音梗的人,如果相视一笑哈哈哈,大家就会产生一种“我懂你”的共鸣,自然而然就会拉近人们的心理距离,觉得是“自己人”,进而获得群体归属感。

而对于说梗的人,来自他人的嗨笑和捧场,更是会加深他们获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当流行的谐音梗被大家口口相传,更多的人就能理解梗的意思,大家就会越觉得这是建立共鸣、获得归属的一个好方法。


-END-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