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具凤渊
湘中镇桥头河大桥。
一座座大桥,犹如道道彩虹、弯弯明月,为小镇在湄水两岸架起无限风光。我出生在山奇水秀的涟源市湄江镇,成长在素有“小南京”之称的邻镇桥头河。这个疫情后的夏天,我常常伫立于桥头河镇湄水河畔的小楼,欣喜地俯瞰楼下的观澜大桥。只见桥上车水马龙,桥头高楼鳞次栉比,两岸的污水处理管道仿佛两条黑色的巨龙贴着河水蜿蜒。碧蓝的湄水如一条玉带缓缓东流,将河岸新建的仿古街映衬得如诗如画。目睹小镇日益繁华,一种骄傲感从心底油然而生。
自我有记忆时起,桥头河就以盛产萝卜白菜而出名,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俗语:“桥头河的萝卜一上街,药店老板要收摊;桥头河的萝卜不放油,筷子夹起来两头流。”浩浩荡荡的湄水将富饶的蔬菜小镇一分为二,而一座长约200米的古老石拱桥又将小镇合二为一。
这座石拱桥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直到同治年间才修建牢固。据传建桥前,往来行人及商贾都是摆渡过河。“因湄水流经浃岸岩,中多巨石,怒涛汹涌,河势溢险,病涉者多使以舟楫而漂流,往来每有灭顶濡首之患。”为了造福家乡,当地好德之士自发捐款建桥,挨家挨户地筹集资金,最终让这座六墩五拱的大石桥横跨两岸。
这座石拱桥将分布于湄水两岸的四条大街串联起来。自此,河岸木楼如雨后春笋,桥上行人并肩接踵。桥下水运码头船来舟往,大小货船扬帆远航,一天时间直达湘潭。大桥、行人、流水、白帆,成为旧时代桥头河的一大风景。
新中国成立后,小镇勃发出新的生机,桥头河的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小镇沿河林立的店铺不仅经营服装、食品、五金、药材等等,本地种植的蔬菜瓜果也开始进入市场。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1958年,当地政府对大桥进行了改造:加宽大桥两侧为人行道,取出桥面青石板铺在人行道上,桥面重新铺上水泥,设为专用车行道,实现人车分流。
从此,这座飞架湄水两岸的石拱桥,成为桥头河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每天有无数车辆在桥上穿梭往来,将桥头河的蔬菜、煤炭、茶叶等等运往全国各地,又将外地的各种商品带回桥头河。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同样吹绿了这座古朴小镇,小镇经济日新月异,小木楼很快被高楼取代,四条街道人潮涌动,家家店铺顾客盈门。在潮水般的车流和人流冲击下,古老的大桥显得力不从心。1998年,桥头河第二座石拱大桥——方兴大桥在距离老桥约1000米的上游建成。方兴大桥桥面宽阔,两侧设人行道。车流大部分被吸引到新桥,缓解了老桥的压力。随着时间流逝,老桥慢慢成了人行道。如今,老桥浑身披挂着苔藓和绿叶,静卧在碧波上,如同一幅水墨丹青,成为人们散步观光的迷人景致。
新的时代新的机遇,湘中名古镇桥头河,凭借得天独厚的条件,迅速发展为活力四射的产业强镇。2014年,长韶娄高速投入运行,桥头河高速收费站让小镇成为湘中交通重地。为了适应快速增长的车流与客流量,小镇第三座大桥——观澜大桥又于2016年建成。观澜大桥位于老桥与方兴大桥之间,是桥头河第一座双向四车道大桥,桥中间设行车隔离带,人行道和桥栏杆均用花岗岩砌成。
2020年,小镇第四座大桥——跨湄水龙湾地段大桥破土动工,目前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这座最新设计的大桥长127米,宽18米,双向四车道。大桥将新修的桥头河环城大道、桥头河城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小区、桥头河派出所、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娄底通用机场,与桥头河高速收费站配套连接。“高速连村头,未来有机场”,小镇的未来如此美好。
从长韶娄高速的桥头河收费站出来,径直穿过四座桥中的任何一座,可以直达多家湖南省的名优企业和产业园:飞鹰驾校、肖老爷、邬辣妈、忠实、博盛生态园……这一家家兴旺发达的现代化企业,总年产值突破三个亿,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更为桥头河入选湖南省首批“产镇融合发展示范镇”提供了强力的支撑。同时,作为湖南省“十大农业产业集聚区”之一的桥头河,素有“江南富硒谷”之称,先后被评为“放心菜生产示范区”“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几乎每一天,都有一辆辆大卡车满载着新鲜水灵的蔬菜瓜果,从小镇万亩菜地出发,穿过就近的大桥,径直进入长韶娄高速,风驰电掣赶往多个城市。
四座大桥,如同四张劲帆,助力小镇桥头河在时代潮流中航行,引领小镇百姓直奔小康。前方,是每一个桥头河人更富、更美、更强的家园。
[责编:刘瀚潞]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