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盐灯、美国3D打印包、蒙古国山羊绒围巾、新西兰麦卢卡蜂蜜……第四届进博会刚刚落幕,在南京东路555号进博集市内,今年进博会的展品已上架变成商品,并辐射整条“中华商业第一街”,让普通市民游客能第一时间享受全球好货,感受进博溢出效应。
记者在现场看到消费者络绎不绝,很多人慕名前来,直接感受博客氛围。
市民张老师对记者说:在新闻上看到了朴展示的酷暑灯。听说南京路也有,就来扫货了。巴基斯坦商人哈维说,这种喜马拉雅盐灯产自巴基斯坦的盐矿,原始结晶盐有数亿年的历史,被称为“可食用的灯”,自今年首次引入中国以来,一直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热烈追捧,最近几天一直在补充。
另外,来自蒙古的羊绒围巾也很受欢迎。“这几天上海气温骤降,戴着毛茸茸的羊绒围巾,很暖和,价格也很便宜,所以家人也买了。”说。)李小姐(Wind Summer)正在付钱。
在新西兰商品区,在此次博览会上,从中国选拔的麦卢卡蜂蜜也成为了现场畅销书,很多消费者竞相购买。来自江西南昌的老师正好来上海出差。“我知道上海每年都会举办博览会,但始终没有亲身体验过。今天正好来南京路工作,看到进博览会,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听说麦卢卡蜂蜜的质量很高,决定送给亲戚朋友。”
另外,在今年进入博览会期间,集市还举行了“七彩土耳其”、“北欧美食狂欢节”、“墨西哥龙舌兰检查站日”等多种体验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通过商品体验、场景制作、在线直播、线下互动体验等方式解读风土人情,推荐“立博同款”,让越来越多的立博会展品成为商品,从世界各地走进中国普通人的家。
从当天到11月14日,新世界集团在陈头坊、三阳南商品店、老大东米店(江西路环新店)等著名摊位设置了博物“闪光柜”,让立宝铜像品、爆炸品接近市民游客。
记者看到,在陈宝斯坊的卖场里,约40多元人民币的进口新产品已经摆在店内C位。此前在博集市上畅销的北欧果冻从散装重量升级为小盒子包装,更适合作为反水礼携带。
据悉,在朴章地开业6个月以来,日平均销售额超过15万韩元,日平均旅客超过1万人,已经成为市民游客沉浸在朴商品中、展现国家文化的网红打卡点,为海外买家在朴信品上试水提供了渠道。
新世界集团副总裁、南京路步行街投资开发公司执行董事魏新雷(Wei Xinlei)表示,南京路将继续承载和扩大博览会的溢出效应,为桥梁实现展品、商品和爆炸物的进化。南京路表示,将充分展示“全球购买”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进一步帮助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资料来源:周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