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依山傍海,气候温和,自然环境良好,特殊的生态环境滋养了这片土地上丰富的物种。滨海路、莲花山、白云山、凤昌岛一带的沿线山上常年活跃着野生鹿群。在西江区白云街星火小区山,周围的爱心市民和志愿者常年暴风雪,拿着苹果、豆渣、萝卜等喂花鹿,津津有味地伺候着这些“小家伙们”,星火街也被称为“补充点”。3月17日上午,星火访问了3家鹿,补充了饲养场,听到志愿者和亲人谈论与鹿的“不解缘分”。
“每天上午10点,鹿和爱心市民准时赴约”
3月17日上午9点多,跟着市民陈老师开车前往圣火街喂点,远远地看到近20只梅花鹿早早地停在山坡上等待着。据市民陈老师介绍,从星火街到废高尔夫球场,共有3个鹿喂点,近100只鹿,各喂点的补充由这些志愿者完成。
根据,从2012年开始,刘女士开始喂第一只鹿。从前2-3只到后近20只,这种毅力几乎是10年。刘女士说,自己住在星火小区,每天从家里步行去喂食物,已经成为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食堂不是故意做的,近两年来喂食的人很多,大家潜意识里自然形成,每天都有10多名志愿者固定,帮助运送食物。”说了。在几句粗话之后,是今年69岁的刘女士每天上午拿着几十斤苹果上山喂食,晚上清理补充点,往返两点一线的守护者。这样接近七十岁的老妇人站在编制前表达了更多的敬意。
“志愿者和鹿也心连心。有时我们提前到了,但梅花鹿还没有出现。事实上,鹿很精神。也在观察山下的每一个动作。只要我们发出声音,他们就会第一时间冲进来。陈老师说,每天健身的市民和游客都来看鹿。他说他想提醒人们一定要保持好距离,不要吓鹿。
微信集团固定计划:共享梅花鹿博客
星火街喂店的志愿者和爱心市民有两个爱心微信群体,市民陈老师是郡内的“积极分子”和骨干成员之一。陈老师介绍说,两个微信群有200多名朋友,大部分住在市内4区,有个体户,也有闲家退休者。平时每天能去现场给鹿送食物的人大部分都是居住在南锡岛街道和星火街周围的爱心市民,还有微信郡友不能参加的捐款。“大家没有怨言,没有无私的杂念。大家都喜欢梅花鹿,一起工作。
陈老师不断在小编中展示自己所在的梅花鹿爱君内的聊天内容。小编们除了每天互相问候外,每天群里的高光时刻都看到群友在群里分享喂鹿的视频。“只要你在小组内发布视频,下面总是会有积极的反应。”
当天,现场来送食物的亲人中,有一部分是夫妻档,刘女士一直引导大家加入喂鹿的行动,其中只有和亲人见面两三天。“这也是大家一起喜欢梅花鹿,让梅花鹿心爱的家微信群成为桥梁和纽带,让彼此不认识的陌生人互相转化为粉末的目标。 (因为我喜欢鹿,大家都知道了,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雷不能动!三家喂食志愿者几乎整天不“打卡”
简单的寒暄结束后,大家都进入了“工作状态”。志愿者苗青和“船长”打开了燕军两人的私家车行李箱,和前来的张玉红、姜辉两位女同志一起,将赵强山、张源夫妇准备的苹果和一百多斤豆渣搬到山腰的水泥楼梯砧板上。刘女士把苹果分别堆在几个砧板上平均分配,然后一次把一个完整的苹果切成块……。
9a71494878a05382ff8bff1eb2?from=article.detail&_iz=31825&index=5" width="640" height="410"/>据介绍,从元旦至今,大连遭遇多场暴风雪天气,路面被厚厚的积雪覆盖,行车也变得异常艰难。即便天气条件恶劣,志愿者们也坚持来给小鹿们送食物。从星火小区到山上喂养点的路是一段爬山路,往常也就一脚油的事儿,雪天路滑成了摆在志愿者们面前的难题。手抬肩扛几十斤的苹果和豆渣、深一脚浅一脚,往常两三分钟的路程,他们顶风冒雪走了半个小时。“我们的平安大哥自掏腰包,去年一口气捐了6000多斤的苹果;出租车司机房新军,一个人维护一个补饲点,经常自费买食物补饲梅花鹿。”在陈先生看来,3个喂养点的背后是志愿者们无私奉献和坚守的缩影。
说起这群梅花鹿,大家心里还有一个心愿,希望有人资助一下,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把这个喂食点给修整一下,建成一个规范一点的“喂鹿基地”。“每天能看到梅花鹿进食我非常开心,我虽然年龄一天一天地大了,但是只要我身体允许的条件下,我就会坚持下去,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把这个喂食点给维护好、长期坚持下去。”刘女士动情地表示。
深度链接
网上对爱心人士行为褒贬不一 专家:这是合理的补饲行为
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喂鹿,在网络和社会上也不全是赞扬声。有人不理解,也有人发表不同的声音。对此小编采访到辽宁师范大学一位教授,针对野生梅花鹿是否适合人工投喂做出了解读:
该教授表示,梅花鹿经过繁衍数量群体日益庞大,山体上可食用的草料有限,志愿者和爱心市民对梅花鹿日常的一个食物供给,是有必要的,也是一种合理的“补饲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