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interchange新闻客户端
Interchange新闻开设的“主页看点”栏目每天通过关键词推荐最及时的新闻信息、最重要的热点、最难忘的人和事。今天我们推荐的关键词——南京路火车站。
最近,“南京西站地区铁路机械设施迁移工程”因开展招标活动而备受关注。记者获悉,这项工程已经开始,这意味着南京西站地区铁路转移迈出了“第二阶段”。浦口火车站、中华门火车站也相继迎来了新的计划。这些百年历史的车站会去哪里?
劳役逐渐退出舞台
1月22日南京的天气有点阴沉。南京西站的黄色外墙上透着暖意,这里现在是铁路、南京客运段等机关的办公场所。建筑物后面,在诺霍宁线的尽头,几列火车躺在长长的铁轨上。旁边大大小小的汽车一刻不停地跑,高层建筑的玻璃窗帘闪闪发光。
南京西站位于南京江南主城的西北端,成立于1905年,于1908年12月投入使用,是南京第一个客运火车站。南京西站2012年停止客运业务关闭近10年了,但南京西站过去的忙碌仍然留在很多人的记忆中。
作家周树信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电力团工作,单位在南京西站旁边。她90年代初大学毕业,坐火车从上海来到南京,在南京西站下车,成为铁路工人,成为新南京人。“与南京西站朝夕相处,目睹了南京西站最后十多年辉煌的3354千人的不断人流和无数列车进出。我自己也从这里坐“石发曹操”火车去北京参加原铁道部训练,坐5个小时的火车去上海玩。”她对记者说:“现在从南京到上海只需要一个小时。”时间似乎在加速前进。" "
在投入南京西站的同一年,浦口火车站正式建成。1914年交付的浦口火车站,尽管经历了100多年的风雨,主体建筑仍然基本保留。
参与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建筑保护利用工程,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周琦教授团队在浦口火车站地区进行了9个月的现场调查。他对记者说:“当时,从南京到北京的人要乘坐从江南到江北的渡轮,从浦口火车站坐火车向北走。”从北方来南京的人也要先到达这个车站。当时车站广场很热闹,轮渡、公共交通很忙,周围有很多酒店和商店。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铁路系统在车站周围为职员建了住宅、学校、医院等辅助设施。" "
据周琦介绍,津浦铁路北端是德国,南端是英国,浦口火车站是南端的单站,也是津浦铁路沿线唯一完全保存的规模最大的民国特色火车站。研究浦口火车站对了解中国近代英式铁路、建筑铁路、工业史、交通史有重要价值。
朱自清的名著《背影》,浦口火车站的“文艺犯”在全国闻名,不断吸引游客“打卡”。从事历史研究的青年学者宋浩曾多次在苏州游览浦口火车站。看到过去的面貌,能够触及历史的他自觉地说:“浦口火车站、南京西站、这个百年老站的故事太多了。”历史沉淀在这里,给南京这座城市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
沿着南京西站向南10公里的另一个“百年老站”——中华门火车站也从辉煌走向“没落”。中华门火车站成立于1935年,1936年正式投降。20世纪80年代前后,它是南京四大火车站之一,运力仅次于南京火车站。
1998年,寓言路拆毁人行横道桥,人行横道完全关闭,作为中华门火车站人气下降的起点,——此时似乎成了宁宇铁路。虽然还有很多列车在行驶,但途经这里的公共汽车一直在减少。随着全国铁路的第六次赎价速度及高速公路网的快速建设,铁路小站的作用逐渐减弱,中华门火车站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副主任图样郡表示,火车站是否停运不在于火车站本身,而在于交通格局的变化、铁路线的调整。“随着铁路的速度加快和高速铁路的建设,这些百年火车站自然会从主要路线慢慢退出。”
与城市的联系发生了变化
朱自清《背影》中告别父亲的平台、孙中山老师英灵仪式举行的地址、杨浦铁路工人“七二”罢工发生的地方。百年劳役包含着太多的历史,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可以说火车站曾经是城市地区的中心。从火车站辐射出发,有旅馆、仓库、小行李寄存处、报亭、饭店和配套的中华门长途汽车站。”中华门火车站退休职员郭清志在中华门火车站工作过30多年。那时候年轻人能穿铁路职员制服是令人羡慕的事情。但是,2014年10月13日20:46,中华门火车站送走了最后一辆站台公交车。
火车站的客运功能或
许会消失,但火车站与城市的关联不会一同消散。“因为宁芜铁路的运行,以及中华门火车站及货场的‘围截’,这一带出现车行断、换乘断、步行断的‘交通断’。由于交通缝缝补补、中华门火车站外高架林立,又出现了‘文化断’‘风貌断’‘视线断’和‘业态断’等问题。”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雨花台分局规划管理科三级主任科员姜佳丽说。
从在秦淮区的中华门、老门东等旅游打卡地,途径大报恩寺到雨花台烈士陵园风景区,空间直线距离仅850米左右,实际步行却要走1.9公里、用上25分钟甚至更久。随着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开工,中华门火车站也走到“必须改造”的路口。
“浦口火车站2004年停办客运功能后,热闹一去不返。与此同时,在火车站一公里以外,进行着大刀阔斧的城市开发,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产业园区日新月异,位于高楼之间的浦口火车站更显衰落。”在周琦看来,客运停止后车站周边“断崖式”的萧条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幸运的是,没有人去触碰浦口火车站,历史原貌得以被保存。”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20)》将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列入22片历史风貌区名录。2012年2月,南京市政府和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南京西站地区铁路迁建框架协议》,写明按照“先建后搬”的原则,分三步迁建。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19年起形成《南京中华门地铁站点周边城市设计》方案,明确提出“规划形成‘一轴、一带、四组团’的空间结构”。“一轴”是历史轴、“一带”为铁路公园带、“四组团”则是文创办公组团、文化商业组团、文化体验组团和城南旅游服务组团。
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副总规划师郭辉说:“如果任凭南京西站地区废弃,显然对周边的环境、交通都将产生影响,而有规划地退出,空置出来的土地资源可以为环境改善、配套建设作出有益补充。”
在南京加快构建“一江两岸、拥江发展”城市格局背景下,浦口火车站片区成为江北新区推进城市更新、展现城市魅力的重要实践地。南京扬子国资投资集团承担浦口火车站片区城市更新项目,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建告诉记者, 这个3.2平方公里的城市更新项目,位于江北新区滨江核心区的重要节点,将按照生态优先、文化引领、产业驱动、智慧运营的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除了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其他区域都以中高强度开发为主。在历史风貌区南北两侧,会建起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以商业、金融、办公为主,而历史风貌区是小尺度、低密度的风貌呈现。
融入生活承载记忆
百年火车站如何融入现代城市,也在人们记忆中永远留存?
近年来,南京西站所在的下关滨江地区,城市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南京西站地区的铁路元素,如何融入现代城市,也在人们记忆中永远留存?南京市下关滨江商务区管委会综合处王欣介绍,根据去年8月编制完成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滨江片区将重点依托滨江风光带、明城墙风光带、中山北路历史轴线以及铁路灯泡线整合历史资源。其中,灯泡线串联南京西站、站台、轮渡所等铁路特色元素,形成展示近代铁路文化主题的博物馆系统。
“在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结合各级历史文保单位,合理织补布局文化、展陈、创意、设计、休闲及娱乐等现代功能,营造更多的体验场景,促进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激发片区活力。” 南京江北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关人士介绍。
具体而言,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的各类文化资源,将被整合划分为“铁路文化展示区、仓库创意展示区、综合生活服务区、滨江休闲景观区”四大主题功能区。以沿铁路和沿滨江为轴线,串联各文保及历史建筑、站前广场、浦口码头以及滨江景观带等,营造大马路和津浦路历史街巷空间场景,植入历史事件和传统老字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展示场所,打造多条文旅体验线路和多个网红打卡景点。
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的面貌已经在改变。在浦口火车站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中,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是先行打造区域。郭建介绍:“在历史风貌区一期项目、占地1.3万平方米的启动区,我们修缮建筑,引入多元业态与品牌,打造集游、购、食、宿、娱多功能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今年,这个启动区将向公众开放。”
浦口火车站主体建筑,与启动区一街之隔。郭建表示:“浦口火车站主体建筑的修缮维护问题,江北新区正积极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沟通,有最新进展将及时对外发布。今后5年内,我们将对风貌区采取渐进式、织补式的‘微更新’改造,分阶段分层次推进,成熟一栋改造一栋,成熟一片更新一片。” 历史建筑与广场、平台、街巷、院落等相得益彰,会成为江北新区集文化、旅游、创意、休闲、时尚于一体的活力中心。
对于中华门火车站来说,“保护与利用”贯穿设计方案。这里将沿宁芜铁路,打造一个穿越中华门火车站的雨花站台公园。重新利用部分铁路设施,将火车站西入口改造为轨道文化广场,被写入设计方案;保留部分火车站台,打造“站台剧场”,并利用站台高差设计“铁轨看台”,成为方案中的设想;小剧场文化集群和文创产业集群,被拟定为今后适宜发展的业态。从中华门城堡到雨花台烈士陵园风景区的历史文化风景,将不再被中华门火车站和铁路“切割”开,而是得到缝合,可以集中连片讲好文化故事。
“中华门火车站附近高架林立,视觉压迫感较强。”姜佳丽坦言,针对这一问题,改造思路有意识地软化,通过公园、绿地、景观串联,以期实现面貌修复,削弱高架立交带来的生硬感,使城市线条更加柔和。让人们能够慢下节拍,亲近中华门火车站。一旦站台公园人气聚集、周边景点风貌贯通,作为城市记忆的中华门火车站,将被更多人记住。”
陶岸君说,作为建筑,南京西站本身具有历史价值,保留下来改造为博物馆,展示铁路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郭辉还说到长江北岸的浦口火车站,“两个百年火车站虽有相似之处,但历史背景不可互相替代。两个博物馆隔江相望,将共同构建这个城市的铁路印象。”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梅剑飞 李睿哲 徐睿翔 蒋明睿 徐冠英 实习生 王琳琳
摄影 陈俨 李睿哲 部分图片由周琦工作室提供
链接:南京“新三站”
南京站是南京铁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临玄武湖,后枕小红山,是中国唯一临湖依山的火车站,被誉为“中国最美火车站”。南京站始建于1905年,原址位于南京原下关地区,1968年9月迁入现址,与南京长江大桥同时建成投入使用;2005年7月完成改建工程;2014年8月启用新建的北站房和北广场。站场规模为8台16线。
南京南站是国家铁道枢纽站,地处南京南部新城的核心区,2008年1月开工建设,2011年6月28日投入使用。南京南站站房建筑秉承“古都新站”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古都南京浓郁的风格和特有的气质。南京南站设有15座站台、28个站台面、28条股道,途经京沪、宁杭、宁蓉、宁安等高铁线路。
南京北站位于南京市江北新区,2020年12月28日,铁路南京北站枢纽配套工程开工动员召开。规划途经北沿江高速铁路、宁淮城际铁路、宁宣城际铁路、宁滁蚌城际铁路、宁启铁路等线路。南京北站规划为“3场16台30线”,站台数超过南京南站(15台28线),同时也超过杭州东站(15台30线)等多个全国性大型高铁枢纽站。
南京浦口火车站作为“侧式站”只有普通客运站功能;第二代南京火车站实现以客货一体功能为导向,与轨道交通结合的空间布局;南京南站作为第三代站点,站与城有了初步融合。作为南京第四代高铁站,南京北站是新时期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站城一体化”理念的先导实践枢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梅剑飞
编辑: 刘霞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