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报(记者裴剑飞)表示,为了便于密切接触者的回溯工作,最近全国相继实行地铁、公交车、出租车乘车实名制,部分地区交通部表示,如果乘客拒绝登记,将被说服。
消费者权益法专家、北京市法学会电子商务法治研究会会长顾宝昌认为,为了预防传染病收集个人信息,必须坚持“最低原则”,避免过度收集,做好秘密和事后删除工作。
坐得多的话要实名登记,乘客拒绝的话会被劝告离开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从今年2月初开始,全国10多个城市的交通部门在地铁、公交车、出租车(不全包括在内)实施“实名制乘车”措施,包括广州、深圳、南京、长春、郑州、济南、贵阳等地实施“实名制乘车”措施。另外,美团出租车、嘀嗒旅游等平台公司也与政府部门合作,建立了“公共交通实名制乘车系统”,覆盖地铁、公交车、出租车等多种出行方式。
“实名制注册”分为在线、线下两种。有智能手机,能熟练使用微信、支付宝、城市公共交通车应用程序的市民可以自行在线注册。基本上需要填写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部分地区需要收集家庭地址等。老人、孩子等可以在现场进行人工登记。
记者审查了各地的相关规定后明确表示,很多地区的交通部门在实名制登记后可以追踪乘客信息。乘客表示,如果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实名登记,工作人员将建议这样做,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将按照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有趣的是,杭州从2月17日开始推出了类似于“实名制乘车”的“杭州健康码”服务。要求市民乘坐公共交通时进行扫描认证。认证结果是绿色代码,即可以通过。以红色或黄色尺寸认证的情况下,要按照相关规定处置。老人、儿童等可以根据通行证等其他有效证件正常通行。
部分城市信息收集可以具体知道可以乘坐哪节车厢。
不仅几点坐地铁,还可以收集连接哪个车厢的实名制系统。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城市采用了“一站一码,一格一码”的方式。
记者指出,青岛、苏州等地的交通部门不仅要求市民在乘坐地铁时进站时进行实名制登记队列(QR)代码,还要求在站台门或车厢内进行二级代码登记。
例如,青岛市交通部要求乘客乘坐地铁,除了进入车站的安检站必须扫码外,每节车厢都有专用队列(QR)码,乘客进入车厢后再次扫描码进行登记、更换车厢或换乘其他线路后,需要时在新车厢内重新扫描码,以便更准确地调查同一车厢乘客情况。
专家: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个人信息收集要坚持“最低原则”
实名制登记是为了让同车人在有情况时立即通知乘客,但如何保障乘客的个人信息安全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记者发现,各地交通部发出的通知中,都提到了信息安全问题。例如,南京市交通部表示,对于进行代码登记的乘客信息,将严格保密,仅在疫情防控期间对疑似病例及追踪密切接触者和调查进行保密。长春市交通部表示,收集的相关信息使用专用服务器加密存档。
目前,部分城市的交通部门与企业一起进行信息收集工作,有关企业自觉遵守规定,妥善保管、使用,疫情结束后删除这些信息是政府部门要监督的重点。
“在实行实名制乘车登记前,应出台相关惩戒规定,加强监督,并在出现信息泄露问题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重罚。”消费者权益法专家、北京市法学会电子商务法制研究会会长认为,要收集这类信息,必须告知用途,明确终止期限,做好保密和事后删除工作。
“预防传染病的实名制乘车登记收集信息应坚持‘最低原则’。交通部、卫生防疫部门保证及时与乘客联系就可以了。”具宝昌表示,信息过度收集不应给乘客带来不便,甚至要让乘客对这项措施产生不理解和不支持的感情。
另外,由于相关企业是“实名制登记”的主体,如何平衡“信息收集场所”与“乘客个人信息保护”的关系,本质上属于消费者保护的范畴。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9条的有关规定,经营者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应当按照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确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法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保密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不得公开、销售或非法向他人提供。
新京报记者裴剑飞
编辑白酷校对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