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攻略

【嘉陵江索道】改革开放40年,从交通工具变成了4A景区,长江索道经历了这样的巨浪。

施工(右)安全记录查询

长江索道开通仪式资料照片

1987年10月24日长江索道原车

张,可能没想到轿车坐满乘客,从驿楼缓缓航行到江心,又到达对岸。他一看就是31年。

从当时青涩的研修生技术人员到现在重庆索道公司长江索道分公司书记兼副总经理,他看到了长江索道最初的繁荣,每天只能坐几十人的惨淡。而且,直到今天,全国都被染红了。 这种半生的忧虑被拴在悬在河上的四根绳子和来往的人群之间。

试验数百次

每秒运行6米最合适

1987年7月,21岁的张健从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长江索道成为普通进修技术员,这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是“索道”。

这时,这个国家最长的交叉索道正处于试运行阶段。站在站台前看对面的山脚,张健有点晕——天啊,怎么这么长,能掉下来吗?他没想到未来几十年在河里操作会成为家常便饭。

当时重庆已经有了嘉陵江索道,但与长江索道相比,长度和技术难度完全不是同一个重量级。张健记得自己站在国内索道设计专家石凤强后面,努力学习如何操作和检查。老一辈的细心和苛刻使他受益终生。

当年石凤强和团队反复摸索,研究了简单轻便的双牵引削波机。同时,长江索道设计了双轴承共享锤、开放式滚子链、新型传动装置、盘式制动器、对称结构行走车、防摆和高速防冲设施.除了4根直径为54毫米的运输绳索外,进口到奥地利的其他设备都是国产的,全长1166米的长江索道也成为我国第一个自主设计、制造的。

张健跟着师傅试驾,反复检查和完善索道各项设备运行情况,这是一项繁重的体力活动。他曾有三天三夜没有离开轿车,所以拿工具的手很麻,吃饭连筷子都抓不住。

测试时,轿车要特别在空中停下来测量相关数据。专心工作的时候,即使悬在空中,张健也从来没有感到恐惧。在设置索道运行速度时,测试速度从每秒1米到9米,重复了数百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每秒6米的速度最安全、最舒适,对设备的震动和磨损也最小。这个速度从那以后没有变化,一直维持到现在。

人人争“土方飞机”

队伍用小字和新街排队

当年10月24日长江索道开通后,张健第一次穿上新买的西服,系上领带,比结婚盛大,站在长江索道南站屋顶放鞭炮,热闹得像过节一样。

在开通仪式上,市领导来了,剪彩,数百个气球升到了高空。轿车上系着红色丝绸,好像要和害羞的新娘结婚了。

第一辆车是作为设计师石凤强等职员张健乘坐的第二辆车,感到兴奋和紧张。这段时间坐了很多次,但这是第一次作为乘客上升。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好好地浏览了窗外滑过的两岸美景。从江面望着这么高的距离,才意识到自己原来平日工作的时候胆子那么大。

长江索道的开通是全国范围内的大新闻,被国内媒体誉为“万里长江第一航空走廊”。

以前,从渝中到南岸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公交车和渡轮,速度慢,经常受到天气的制约。有了长江索道,市民们高兴得一窝蜂地骑来了。当我们感叹现在坐索道来的游客人数这么多的时候,张健什么也没说,就笑了。他心里很清楚,当初重庆市民乘坐索道的盛况与今天相比,远远落后于那时。

长江索道刚刚开通时,票价8角比公交车高得多,但仍有很多市民毫不犹豫地乘坐索道。从上午6点30分到中午,各节车厢都挤满了人。特别是在大雾、涨水等情况下,长江凤港、市民坐不上渡轮的时候,刘中队可以在新华路排到小字,南岸也排到上新街,两三百人的长龙经常可以看到。

开通第二年,乘坐长江索道的人突破了一百万人,成为两岸老百姓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1989年7月1日索道公司成立。

当时长江索道有个外号叫“土气飞机”,很多人感觉像在空中走来走去,也有一些刺激。

索道站建筑曾经是最高的建筑

谁坐索道最多?张健说,当时弹射座椅那边有很多老工厂,工人们的家在渝中区,所以每天早上都戴着豆浆油和报纸赶着上班,成了风景。

此外,随着改革开放,新华路一度竣工。

为热闹的批发市场,来来往往做小生意的商贩也很多。安全起见,体积大的货物不能上索道,而类似电视机这样的商品是允许的,只需要买张货票。于是,经常可见卖袜子、手套、衣物的小商贩,用布把商品打个包扛上索道。只是来往步履匆匆的他们,只顾得上手里的活路,忽略了窗外掠过的景色。

当时,重庆很多谈恋爱的青年人也喜欢把约会地点选在索道门口。“今晚我们在长江索道检票口见面嘛。”然后一起坐索道到上新街,再坐车上南山看夜景,颇有些浪漫,一度成为重庆流行的约会方式。

那时,从南岸往渝中望过去,是典型的老重庆景象,江边全是吊脚楼和一些老房子,背后是青翠的山头。张建记得,望龙门缆车附近多为平房,索道站房已是周边一圈最高的建筑。

而现在望去,下半城高楼林立,除了湖广会馆还在,其他都早已改头换面。

坐索道轻松,开索道却丝毫松懈不得。张建介绍,有专门负责开车的索道司机,需要盯住运行中的正前方,并观察仪表盘,耳朵则要注意听有无异常声响。一旦发现有杂音,就要立即停下来检查。

做日常检修,有时需要在江中搭建一个三四个平方米的工作平台,离江面50多米,脚下就是滚滚江水。人拴着安全绳,一手抓着牵引绳,一手操作,经常在空中一吊就是大半天,转个身都不方便。

索道遇冷,一天只有几十人

排长队坐索道的盛况一直持续到90年代末。随着南岸区一些企业破产,出租车和私家车的增多以及菜园坝长江大桥的修建,坐索道过江的市民明显减少。

张建印象中,2003年前后是乘客最少的时期。当时又遇到SARS,尽管每天消毒,嘉陵江索道长江索道仍经营惨淡,最少的时候一天只有二三十人。

其中,重庆嘉陵江索道因与修建中的大桥位置冲突,于2011年拆除。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跨江大桥越来越多,交通条件改善,特别是东水门大桥、千厮门大桥建成后,两三分钟就能开车过江,走路也只要十多分钟,市民有了更多选择,长江索道的客运功能逐渐弱化。

华丽转型 交通工具变4A景区

嘉陵江索道拆除后,长江索道也时常门可罗雀。

2005年,索道公司曾在做大交通功能和向旅游转型之间面临选择。最后决定向旅游景区的身份转变。公司组织管理人员到泰山、黄山等知名景区索道考察,学习旅游索道管理经验,将长江索道按照景区标准重新打造。

与此同时,索道发展迎来了新一轮契机——随着长江两岸城市建设的提档升级,独特的地理优势凸显。许多电影选择在重庆拍摄,长江索道也一同入镜,甚至成为重要元素,包括《周渔的火车》、《疯狂的石头》、《好奇害死猫》等,让长江索道为更多人所知。重庆凭借独特魅力逐渐变为热门旅游目的地,长江索道也再次受到关注,成为外地游客必到的网红打卡景点。

2013年开始,长江索道按3A景区打造,2014年1月1日重新开门迎客,吸引了大批外地游客。今年初,重庆长江索道景区成为我市又一处国家4A级景区。从交通工具成功转型为旅游景区,客流量连连创下历史新高。

现在,门口排长队的,不再是重庆市民,90%以上都是拿着相机,充满好奇和期盼的外地游客。

去年10月,俄罗斯交通部副部长阿萨乌尔访问重庆,专门来乘坐索道。今年5月13日,加拿大驻华大使麦家廉总领事访问重庆,第一站就是体验长江索道,他赞不绝口。

对此,张建心里很是骄傲。

这些年

长江索道发生了哪些变化?

张建介绍,索道轮子的部件最初用的尼龙材料,后改为PVC,再到如今的橡胶,将轿厢里噪音从以前的70分贝降低到60分贝。以前最初出车的时候轿厢要晃一下,现在会感觉更加平稳。

1995年,长江索道进行涂装。

2005年,重庆第一次举办亚太市长峰会,长江索道对轿厢进行了更换,再次换装。

2011年,长江索道轿厢外墙漆刷成了建成时的米黄色,给人怀旧的感觉,车厢外围的LED灯饰和车厢内地板胶也进行了更新。夜晚,轿厢像是在江上的一盏小小明灯。

此外,安全门、屏蔽门、吊架、电器控制设备都有更新,购票方式也进化到IC卡、预约购票、手机生成二维码等方式。

对重庆市民来说,索道已不再是过江的第一选择,而是成为城市的独特点缀,让外地朋友感受到重庆城的独特魅力。

目前,长江索道正在打造衍生产品,发展观光巴士,让它吸引更多来自世界的目光。

家住南滨路的张建现在每天至少都要坐两次索道,几十年来乘坐的次数至少有数万次。

从市民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到受到“冷落”,是因为重庆的发展,索道的再次繁荣,也是因为重庆的发展。张建还将继续看护着长江索道在江上往来的每一个日出和日落。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纪文伶 摄影 邹飞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