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国家地理控制致力于探索极限风景。
冰和岩石之歌
文|行星研究所
本文的照片由摄影师批准的行星研究所使用。
请不要盗用。违规者必须调查
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挤压碰撞
四川西部形成了广阔的高原和连绵的山脉
例如萨鲁里山脉、大雪山脉、狍子山脉等
岷山山脉,松潘高原等
我们把这个统称为
川西高原
(云、贤齐ng lI;下图为川西高原示意图,地图制作@Anton Balazh/123RF,显示行星研究所)
这里高山与峡谷相邻
青天和激流相交
中国的极地风景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在搜索甲天下的九寨黄龙。
去国宝大熊猫栖息的卧龙自然保护区
在人类净土稻城亚丁,
高耸的横断山脉最高峰贡嘎山
一群受欢迎的明星风景都聚集在这里
(川西高原主要旅游目的地分布图,白色虚线为川西高原大致冬季,行星研究所制作)
星星闪闪发光,团团围住。
近年来,仍有“新”高峰集团。
以强大的势头崭露头角,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就是这样。
四姑娘山
那风景很美
另外,人们认为那是四川第二高峰
所以人们叫蜀山皇后
“黎明,四姑娘山朱峰,梅峰是粉红色的网纱,摄影师@7556米。”
另一方面,
在高手云集的登山攀岩界
你处女山的名声甚至比珠穆朗玛峰还大
来自西方的登山家、攀岩者
“东方的阿尔卑斯山”或“中国的约塞米蒂”
其成功登顶者屈指可数
可以收获来自全世界的赞美和粉丝
英国登山家米克福勒(Mick Fowler)表示,
(米克福勒于2002年登上四姑娘山主峰,并因此获得登山界最高荣誉金冰浩奖。引文来自他的著作《如履薄冰》。)
“第一次看到杂志上刊登的四个姑娘的西北墙时,对这座山峰感到震惊,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和狂喜之中。这次四姑娘的北墙攀登是我迄今为止最宏伟的攀登路线之一,也是最有魅力的山峰之一。”
但是
与人们的认识不同,
四姑娘山并不是四川第二高峰
它的主峰海拔6250米
这个高度不能进入前五名
有敲诈的大雪山脉中有很多独立的山峰
例如海拔6886米的中峰,海拔6618米的埃德加峰
海拔6540米的加沙峰,海拔6376米的一宇瓦峰
都比你的处女山高
(四川独立山峰高度排名还缺乏完备的统计数据,对独立山峰和卫峰的定义也没有明确的标准。按照比较广泛的标准,4处女山的高度排名可以上升到20人以上。(下图为日本吴华峰,摄影师@7556米)
不仅缺少“身高”。
四姑娘山还没有长期时运好
是四川西部风景中最被忽视的一个。
在冷板凳上坐了一千年
川西各地风景陆续“成功成名的时候”
它仍然安静、课文多,少数人高度评价
第一次时运不好
1200年前
市城杜甫远望成都的“西岭”
留下千古名句
(语言来自杜甫《绝句》)
"窗户包括徐翊川秋说、文浦东五万里线."
这就像是为四姑娘山做的诗句。
与成都的直线距离只有120公里
从市区向西眺望
望终年积雪的白色巨峰清晰可见
装点着无数人的窗棂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从成都遥望西部群峰,朝阳下四姑娘山主峰幺妹一峰独秀,远比其他山峰更加醒目;拍摄于2017年9月7日成都郫都区一小区楼顶,摄影师@丘寒)
▼
有此名句
四姑娘山似乎就要扬名立万
然而杜甫并没有给出“西岭”的具体位置
后人也一直为此争论不休
与成都直线距离约80千米的另一座山峰
在之后借势更名为“西岭雪山”
从此名扬海内
四姑娘山则与诗圣失之交臂
人生冷暖转折,只在刹那
(现在西岭雪山主峰为海拔5353米的大雪塘峰,山顶并非终年积雪,因此也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雪山;从成都也可偶见贡嘎,不过因为距离较远,山形也较小,详见《从盆地到天庭,到底什么是蜀山?》;下图为四姑娘山等山峰与成都位置关系图,地图源自@Google,星球研究所标注)
▼
第2次时运不济
19世纪后半叶
法国传教士在四川捕获了大熊猫
这种中国特有的物种以及川西山地里丰富的各色动植物
引起了西方生物学家的强烈兴趣
他们的探查遍布四姑娘山周边
但雪峰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反而是东侧紧邻的几个不起眼的山谷
开始变得名声大噪
这便是今日以野生大熊猫著称的
卧龙自然保护区
四姑娘山则再次被忽视
(严格来说,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也属于四姑娘山域;卧龙早期最知名的考察者是植物猎人Ernest Henry Wilson,他的考察范围非常广,但对四姑娘山罕有记载;另一位则是美籍华人Quentin Young,他与一个美国服装设计师曾在邛崃山脉中捕获一只熊猫并带回美国,引起巨大轰动;下图为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摄影师@伊伦迪尔)
▼
第3次时运不济
20世纪20年代
西方探险家对川西的考察变得更为全面
山峰大量进入人们的视野
蜀山之王贡嘎凭借高度优势自然受到最多关注
《国家地理》著名的撰稿人约瑟夫·洛克
甚至将贡嘎海拔错误地计算为9000多米
一时间“世界最高峰”的名头传遍了世界
(贡嘎,摄影师@唐侨)
▼
稻城亚丁的三神山
虽然没有高度优势
但凭借柔美的山形
也在此时被探险家记录并向外传播
而高度、山形皆不显著占优的四姑娘山
则第3次被外界错过
(亚丁三神山之一的央迈勇;亚丁最著名的对外传播者也是约瑟夫·洛克;摄影师@7556米)
▼
第4次时运不济
20世纪30年代
长征中的红军队伍进入川西
接连翻越诸多雪山
包括四姑娘山南部的夹金山、北部的岷山等等
这些有着红军足迹的川西山脉
都在红色年代的热血记忆中变得家喻户晓
(语出自毛泽东《七律·长征》)
▼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而这一切仍与四姑娘山无关
虽然红军最近的会师地(达维)
距离四姑娘山仅有20千米
但它并不在红军前进的交通要道上
红军会师后随即北上甘陕
四姑娘山注定与革命历史无缘
(岷山山脉,拍摄于成都飞往九寨沟的途中;摄影师@Sanboy)
▼
第5次时运不济
20世纪60年代
伐木工人带着现代工具设备进入九寨沟
这里充裕的森林资源
可以让工人们以每年10万立方米的速度采伐
连年大量的采伐终于引起了外界的关注
人们发现保护九寨沟优美的自然景观
远比利用森林资源更为重要
九寨沟“抓住机会”率先“时来运转”
在现代中国自然保护意识的萌芽阶段
成为中国较早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
而此时的四姑娘山依然养在深闺
尚不知“自然保护区”为何物
(四姑娘山建立国家自然保护区比九寨沟整整晚了18年;下图为九寨沟熊猫海,可见两侧森林密布,摄影师@李珩)
▼
既非中国传统名山
也不是近代西方探险家的焦点
更与革命历史无缘
大器晚成的四姑娘山将会以何种方式示人?
这位神秘的“姑娘”究竟有何迷人之处?
我们需要从四姑娘山的两大元素说起
这两大元素如果单列,并不会特别出众
但是当它们相互交融、共生共存
奇迹便会出现
Ⅱ
两大元素之一为
“冰”
百万年以来
冰期多次降临四姑娘山
高原山地上发育出大规模的山岳冰川
(现在的四姑娘山冰川普遍不大,下图牦牛身后为位于四姑娘山北部甲石口沟的狼拉丝咧冰川,可以得见冰川汇流的壮观一角;摄影师@魏伟)
▼
冰川在大地上持续切割
形成密布的U型山谷
(四姑娘山的各种“沟”,包括知名的海子沟、长坪沟、双桥沟、毕棚沟,之前基本都是冰川切割形成的U型谷;制图星球研究所)
▼
之后冰川退却
冰川融水与降水形成的河流
开始接手塑造大地
(长坪沟野人峰东南面的溪流,摄影师@大川健三)
▼
U型谷被流水不断深切
形成V型谷
(V型谷形成过程示意图)
▼
例如长坪沟
从谷底观看
两侧山体呈现出明显的V字型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长坪沟;四姑娘山的沟谷存在U型谷与V型谷的复合情况;摄影师@毛峰)
▼
V型谷往往比U型谷显得更加深邃陡峭
山峰与谷底相对高差可达2000到3500米
形成山高谷深的即视感
(长坪沟,右侧尖峰为婆缪峰,摄影师@苏铁)
▼
或云横山腰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长坪沟,从羊满台拍摄;摄影师@唐侨)
▼
或雾满深谷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整个双桥沟全部“装满”了浓雾,摄影师@唐侨)
▼
谷内降水丰富、温度适宜
形成重要的动植物走廊带
国家保护动物多达31种
高等植物1000余种
如血雉(音zhì)
(血雉,摄影师@大川健三)
▼
喜马拉雅旱獭
(喜马拉雅旱獭,青藏高原的常见物种,并非保护动物;这一只拍摄于海拔4500米处,似乎在对着小黄花“思考獭生”;摄影师@大川健三)
▼
“雪莲”
(一种与雪莲同属的植物,当地人称为“雪莲”,实际名为:水母雪兔子;拍摄于海拔4800米,背景为幺妹峰,摄影师@大川健三)
▼
杓兰
(杓兰,摄影师@黄继舟)
▼
繁多的物种将四姑娘山的沟谷装点得
或繁华似锦
(海子沟花海,摄影师@黄继舟)
▼
或清雅别致
(春天的人参果坪,因草甸下生长着一种名贵的蔷薇科地茎植物“鹅绒委陵菜”而得名,当地嘉绒藏族称之为人参果,摄影师@黄继舟)
▼
冰川不仅切割山谷
还在4000-5000米的山地刨蚀出大量冰斗
当冰川消融,冰斗蓄水
便形成了冰斗湖
(冰斗湖形成过程示意图)
▼
例如迟布海子
(迟布海子,海拔4600m,摄影师@大川健三)
▼
婆缪海子
(位于婆缪峰下的海子,海拔4500m,摄影师@大川健三)
▼
白海子
(九架海中的一个,名为白海子,左为倒沟山西峰,右为倒沟山东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四姑娘山区域内还存在另一个同名的海子,两个并不在一处;摄影师@唐侨)
▼
其他类型的冰蚀湖、冰碛湖也屡见不鲜
各种海子可谓星罗棋布
(海子沟大海子,是冰蚀、冰碛叠加形成的湖泊,摄影师@石耀臣)
▼
除了冰川遗留的地貌
沟谷内发达的水系
还会在冬季形成壮观的冰瀑
仅双桥沟就多达上百条
(双桥沟的冰瀑是中国攀冰的热点区域;下图为双桥沟翅膀冰壁上的攀冰者,摄影师@黄思源)
▼
Ⅲ
元素之二为
“岩”
青藏高原的剧烈抬升
使得大量岩石出露地表
其中一种由地下岩浆在高压下形成的岩石
质地坚硬、色泽美丽
是为花岗岩
(花岗岩的形成及变质过程示意图)
▼
四姑娘山的花岗岩尤其丰富
它比其他岩石富含更多钾、钠等微量元素
并相对容易析出
成为植物生长的“培养基”
创造出多种特殊的地质现象
一种红色藻类
便在四姑娘山沟谷的花岗岩上密集生长
形成大面积的红石景观
(毕棚沟秋溪红石,拍摄于2016年9月,摄影师@苏健)
▼
原本作为落叶灌木的沙棘也“疯吃猛长”
“变异”成了高大的乔木
树高可达10米以上
(长坪沟的沙棘林,摄影师@石耀臣)
▼
另一方面
过高的微量元素会在水体中大量富集
干扰鱼类代谢,令其难以繁殖
四姑娘山的某些沟谷内几乎没有鱼类生长
就连人工放养也无法存活
(这种情况的代表为长坪沟,沟内一派生机,有如仙境,其水质却并不适合人畜长期饮用;摄影师@石耀臣)
▼
花岗岩带来的最重要的景观
则非岩峰群莫属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2013年10月29日,大姑娘峰垭口观看婆缪峰日照金山,从左到右依次为婆缪峰、迟布峰、倒沟山东峰、迟温峰、长坪岩峰;摄影师@丘寒)
▼
冰川强大的剥蚀,加上风化
将山峰外围脆弱的岩体切削殆尽
余下以花岗岩为主体的山体
坚硬、刚强地耸立天际
四姑娘山区域内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峰
几乎全是峥嵘、尖削的角峰
如龙牙峰
(龙牙峰,摄影师@毛峰)
▼
鹰嘴岩
(鹰嘴岩,峰顶形似张开的鹰嘴,摄影师@黄继舟)
▼
野人峰
(野人峰,摄影师@罗元春)
▼
迟布峰
(迟布峰,5450米,摄影师@大川健三)
▼
布达拉峰
(布达拉峰夕照,因形似布达拉宫而得名,摄影师@尹贵成)
▼
羊满台峰
(羊满台的南坡,海拔5666米,摄影师@大川健三)
▼
骆驼峰
(骆驼峰,形似双峰驼,构成主体还包括其它岩石,摄影师@CharlesBi)
▼
或飘乎天际
(骆驼峰,摄影师@黄继舟)
▼
或浮于云海
(海子沟鹦哥嘴,摄影师@黄继舟)
▼
最突出者当属
婆缪峰(缪音miù)
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
都会被它醒目的山体所吸引
(婆缪峰,海拔5413米,摄影师@严磊)
▼
它可与白云握手
(婆缪峰,摄影师@石耀臣)
▼
可与蓝天比高
(婆缪峰的南面,从海拔3600米的长坪沟拍摄,摄影师@大川健三)
▼
可与青松共舞
(婆缪峰,摄影师@毛峰)
▼
可与秋叶同欢
(婆缪峰,摄影师@毛峰)
▼
可与白雪话冬
(婆缪峰,摄影师@大川健三)
▼
除了花岗岩山峰
其他岩石所形成的山峰也同样精彩
如阿妣峰
(冬季从双桥沟拍摄的阿妣峰,摄影师@李毅恒)
▼
位于长坪沟和双桥沟之间的五色山则最为殊异
它由变质砂岩、板岩及蚀变玄武岩组成
呈现出灰白、灰黄、浅绿、紫红、灰黑五色半圆弧
一圈圈一环环,排列出规则的数十层结构
在阳光照耀下呈现独特的幻彩
(五色山,海拔5500米,摄影师@黄继舟)
▼
如此众多的岩峰聚集在四姑娘山区域
各个峥嵘万千、各个桀骜不驯
这是何等的恢宏气势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四姑娘山岩峰群全景,从左到右的主要山峰有:日月宝镜、婆缪、迟温、长坪沟岩峰、倒沟山西峰,摄影师@苏铁)
▼
Ⅳ
有了“冰”,有了“岩”
冰与岩的交响曲即将启幕
20世纪90年代
日本摄影师大川健三来到四姑娘山
这里的极致风光让他很快决定
要用一生拍摄推广四姑娘山
随后,更多的摄影师也加入进来
蜀山皇后的美逐渐向外传播
其美景最大特点在于
冰川、河流塑造的海子
与形态各异的岩峰共同绘成的
倒影
沟谷中的湖泊
可以映出完整的山体
(四姑娜错晚霞倒影,摄影师@高江峰)
▼
加上天光彩云
可谓如梦如幻、如痴如醉
(隆珠错晨雾,摄影师@高江峰)
▼
海拔4000米以上的冰斗湖更为精彩
如此高的海拔可以将5000多米的岩峰拦腰截断
只将顶峰映入湖面
而那些岩峰的精华之美
恰恰就在于顶峰的形态多姿
同时,站在这样的高度
会让观赏者有种与山平齐的错觉
(在海拔4500米的羊满台海子拍摄的倒沟山群峰,最高处海拔5466米,两者相差约1000米,而这1000米的顶峰正好展现了岩峰千万变化的精华;摄影师@大川健三)
▼
当冰雪满山,倒影升级为
雪山倒影
冰与岩的交响将达到极致中的极致
摄影师唐侨的镜头便捕捉到了这一幕
画面中整个世界都化作了冰雪世界
连照片本身仿佛都是一捏即碎的晶莹冰体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羊满台海子,摄影师@唐侨)
▼
海拔6250米的幺妹峰倒影
更是跳出了5000米岩峰的美景竞争
直接幻化为仙境
或妩媚多姿
(幺妹峰,拍摄于八角棚海子,海拔约4500米,摄影师@苏铁)
▼
或纯净超然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幺妹峰,拍摄于八角棚海子,摄影师@苏铁)
▼
在冰与岩造就的雪山倒影
被摄影师们发现时
登山者、攀岩者、攀冰者
也注意到了四姑娘山的独特之处
这里的岩峰与美国著名的攀岩圣地优胜美地类似
(优胜美地的标志之一半圆顶,同样由花岗岩构成,是攀岩的热门区域,海拔只有2695米,摄影师@Brian Welker/123RF)
▼
但四姑娘山的海拔更高
山峰的选择也更多
堪称“岩石的殿堂”
(引文出自米克·福勒的著作《如履薄冰》)
▼
“我们如同置身于优胜美地和阿尔卑斯霞慕尼的混合景色中,只是气势要雄伟得多”
1983年美国人首登海拔5413米的婆缪峰
之后岩壁攀登越来越活跃
各国攀岩高手争相到访
骆驼峰、牛心山、布达拉峰等等
都陆续完成首登
最引人瞩目的婆缪峰到2014年时
已经开辟了9条攀登路线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攀登玄武二峰,注意登顶者,摄影师@黄思源)
▼
最热门的自然属于
从北到南一字排开的那四座山峰
幺妹峰、三姑娘山、二姑娘山和大姑娘山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从左到右排布幺妹峰、三姑娘山、二姑娘山和大姑娘山,高度分别为6250米、5355米、5276米、5025米;特别说明:四姑娘山的藏语原意并没有四个姑娘的含义,后来因汉语发音与四姑娘相似,逐渐演化为四姐妹组合成的山峰群;摄影师@殷贵远)
▼
其中大、二、三峰攀登难度不大
属于入门级山峰
(从二峰下撤的登山队,摄影师@黄继舟)
▼
真正的挑战在于幺妹峰
它共有三个壁面
每个面都是冰与岩的完美组合
其中西北壁是一个近乎垂直的花岗岩大墙
构槽内的冰雪极不稳定
(幺妹峰西北壁,摄影师@ShanYing)
▼
南壁则发育有冰川
冰川破碎、裂隙极多
岩石也风化严重,极易剥落
(摄影师@欧阳凯/四姑娘山越野跑)
▼
东壁在三个面中冰川最多
加上山脚沟谷交通不便,极难接近
(幺妹峰东壁,从成都遥望的即是这一面,摄影师@大川健三)
▼
1981年日本人从东南山脊首登成功
2002年英国人米克·福勒
从难度极高的西北壁登顶
2004年马一桦等人
完成了中国人对幺妹峰首登
2009年周鹏、严冬冬用三天时间
以壁面直上登顶成功,轰动登山界
(1981年7月日本同志社大学登山队首登画面,注意山顶上的登顶者,图片源自@大川健三,原图由和田丰司提供)
▼
2011年一支法国登山队
再次成功挑战北壁
随后他们将登顶路线命名为
“你好漂亮”
是的
四姑娘山,你好漂亮
!!!
(幺妹峰西北面,左侧雪峰为长沟山,摄影师@大川健三)
▼
P.S. 关于蜀山的文章以及其他中国山岳,可以点击菜单栏 中国-山岳 阅读(这里真是宝地啊)
P.P.S. 星球研究所目前正在招聘研究员、商务,欢迎有以下学科专业背景的人才加入:考古学、地质学、生物学、历史学、地理学、艺术史,详细要求请见菜单栏;投递时请务必附上您的简历和作品
... The End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星球研究所”
我所聚集了一群国家地理控
专注于探索极致风光
点击探索全球极致风光
by 星球研究所原创,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星球研究所”
星球研究所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