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趣味生活

「福禄寿禧是什么意思」福禄寿喜财是哪五位神仙…

[摘 要]苗族文化讲求圆美吉利,体现和合喜庆,追求四平八稳,期望天人合一,达到皆大欢喜之目的。苗族“合款”文化是苗族社会管理的合谐文化,苗族建筑文化是人与自然互生互利的合谐文化,苗族习俗文化是与世无争与人为善的和谐文化。苗族文化即是和谐文化。

[关键词]苗族文化 和谐文化

一、苗族“合款”文化是苗族社会管理的和谐文化

我国古代并没有人大代表会议和政治协商会议,“两会”是民国以后的事情。但我国苗族古时候确有自己的“人大代表”会议——议榔合款,由各团峒推选酋长、峒主、头领或族长等代表,共议一个或数十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管理等重大事务,并形成“款约”,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苗款”。

苗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约在原始社会晚期,苗族社会内部产生了一种带有军事联盟性质的、以地域为纽带的民间社会组织形式。这些民间组织邀集各寨各峒头人族众“彼此相结,歃血盟约”,以处理氏族与氏族、峒寨与峒寨之间的重大事务,如抵御外侮、组织战争和处理矛盾、纠纷,这种规约,苗族曰“款”或“合款”。“合款”既是苗族的立法组织,又是苗族的执法机构;既是一种内部自治的法权组织,又是一种抵御外侮的军事组织。款对合款的氏族或峒寨具有法律法规的性质。款组织有大有小,大小款均有款头。款头一般由款众推选德高望重、办事公正的族长或寨长担任,几年一换,并不世袭。

“合款”的民主性、和谐性体现在,款规款约由款众共同协商议定,盟誓执行;对触犯款规款约之人,由款众民主审议处理;款头由民主选举产生,且无特权,无报酬,不世袭。苗族先民都 是通过“合款会议”来制定款约形成习惯法,一是通过“祭酒议事”来形成,就是会议条款形成后,通过举酒对天地、对祖先、对神灵发誓,使之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约;另一种是“歃血盟誓”,就是一寨或数寨甚至数十上百寨结盟共同议定大事,通过吃血酒对天地神灵发誓,使之成为神圣不可逾越的条律,大家坚守信用,死不反悔。集体议定的榔款,或刻碑记事,将碑埋插在地。永远遵守;也或刻木记事,不致遗忘。款规一般都是民主议定,可一年一议,也可数年乃至数十年议一次。款的内容包罗万象,有关苗族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到民事诉讼等,无所不有。在单一氏族村寨内,款首多半由寨长或酋长或理老头人担任;在数寨或数十上百寨的款会中,款首则由各峒寨能人选举众所信服者担任。款首没有特权,同受款规约束,而仅有召集众人议事和督促执行款规的义务。款首不能世袭,对贪图贿赂而徇私偏袒者,款民有权通过会议予以罢免,另选新款首。

在湘桂黔边境的苗族历史上,据有史料记载的合款活动就有6次之多。其中最早的一次合款发生在公元910年。据《城步苗款》记载:“桥头打死金牛人合款,合金门银就,合十二可,十二全(令),滕合得紧,蔑合得牢。阴阳头上准,佛法脚下灵。十二可令,爷死刘(留)名传天下,虎死刘(留)皮挂后所”①。这段款文的意思是,开平四年(910年)发生了第一次合款,当时以杨再思为首的湘桂黔的十二州杨姓和其他姓的众人,在城步真良桥头坪杀黄牛进行合款。这次合款,金门银就,合得很好,达成了“十二可”和“十二令”条款,较为完整,阴间先祖卦准,阳间众人一致赞同,天地神灵也同意。这次合款以后,虽然倡议、组织合款的苗族首领杨再思已逝去,但他们的事迹永传天下,留传千古。而第二次合款发生在相隔280年以后的光宗壬子岁己亥月(公元1192年十月),参加的单位有广西双江七十二个团(今通道、龙胜、三江、资源等地)和湖南的四十八个团(今城步、绥宁、靖州、新宁等地),到会代表1000余名,会议地点城步大州(今城步县城儒林镇)一个叫鸭婆田的地方,会议成果是达成了“六令”、“谋计”七条、“礼仪”十二四条,制定了“二十四把天公秤”、“二十八把公平尺”、“三十六把公平伞”、“一十六项不可犯”。而最后一次合款发生在清朝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当时湘桂黔苗族地区大都安设了清兵据点,清军势力强大,满汉豪门势力控制了各保各甲,苗族头人都处在他们的监视之下,苗民动辄即受嫌疑甚至吃官司株连全寨,而当时款会组织基本消失,势力微弱,苗民群龙无首,一盘散沙,且苗民的兵械如苗刀、鸟铳等被收缴已久,战斗力全无。在这种情势下,各地苗民盼望恢复款会组织,于是,湖南城步、绥宁、广西义宁等地苗族首领举行秘密集会,共商举义。他们决定以明代湘桂黔边境苗民起义领袖李天保之名号,采取“挖窖敛钱”、“上朝”方式,宣传和发动群众,恢复“款会”组织,确定“阁老”、“将军”名号,推举城步龙家溪苗民首领粟贤宇为“阁老”,各寨起义军首领为“将军”,下设军师,秘密制造印鉴和武器装备,商定于乾隆五年(1740年)秋收后的中秋起事。这次合款的直接结果是在湘桂边境爆发了粟贤宇、杨清保苗民大起义,虽然这次起义只坚持了一年零两个月,最后因寡不敌众而失败,但仍给清军以沉重打击,使清廷不得不对苗族采取了一些让步措施,为苗族争得了某些基本的生存权利。在此后的百多年里,苗疆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苗民得到了相对稳定的繁衍生息。

正因为苗族“合款”具有很强的民主性,和谐性,所以它在苗族社会被视为金科玉律,它是苗族的“宪法”,苗族人民会自觉执行一切经过平等协商达成的合款,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维护苗族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向前发展,而且为了抵抗处侮,维护民族生存,他们愿意抛头颅,洒热血,甚至愿意付出自己、家人乃至全族人民的宝贵生命!

二、苗族建筑文化是人与自然互生互利的和谐文化

苗族建筑文化是苗族文化中的精华和瑰宝。苗族人对居住环境和住宅本身的选择及构造十分讲究。苗族建筑从最原始的巢居、茅屋,到后来的瓦屋、干栏式楼居、吊脚楼、凉亭、鼓楼、风雨桥,再到现代土洋结合、气派豪华的别墅院落,无不依山傍水,优美如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完善融合,浑然一体,天人合一,互生互利。

一是在居地选择上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完善融合。苗族人对居地选择比较讲究,一要选择依山傍水的场地。村寨或住宅的后龙山脉要来得远,气势要雄伟,神态要逼真,背靠大山,象征着生活有依靠,安稳如山。村寨或住宅的前面要有溪河,象征山高水长,福寿绵延。因为苗族崇尚祖先,崇尚生命,历朝历代都崇尚男尊女卑,所以寨(宅)前的溪河,最好也是自左向右流向为最佳。要水田密闭,山环水抱,纳气聚财。“水口山”是一个村寨的“大槽门”,安是守护村寨的关隘,是当地苗族人的“脸面”。村民要在“水口山”植造风水林,且是“神树”或名贵树木,如枫木、杉树、松树、松柏树,或银杏、樟树、红豆杉、水青刚等,有的还在“水口”处修建凉亭、长廊,以关门纳财,象征人才辈出,地方富庶。

二是在房屋构造上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完善融合。苗族人建房宁要山坡,不选平地,这是因为山区平地最为珍贵,只能用于耕田种粮。人住山坡,既节约了耕地,避免了土地浪费,也为苗族人自身安全带来了便利,因南方山区雨多雾重,地面潮湿,而吊脚楼通风干燥,防潮防湿,防虫防兽,更防盗贼。而且不刻易移山造屋,还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保护了生态植被,体现了苗族人对大自然的尊重和热爱。

即使是将住宅建在山坡上,苗家人也并不是得过且过,敷衍了事,而是充分发挥苗族人的聪明才智,展现出苗族人的建筑智慧和生存智慧。苗族人因地造屋,就势而居,将房屋一半面积实搭在上层地基上,将另一半面积以“吊”的形式搭在下层地面上,精心构筑了“吊脚楼”,呈现出下楼、中楼、上楼、天楼不同构造和用途的层次。下楼装饰简陋,一般用于圈养猪、牛、羊、鸡、鸭、鹅等家禽家畜,安置厕所、磨坊,堆放柴草粪肥。中楼为正屋,是主要活动场所,中间是堂屋(客厅),左边是茶房(厨房),右边为住房,正屋两侧建横屋,作为儿女和客人的住房。上楼是仓库杂屋,储存粮食茶叶,风车谷桶。富裕人家则在上楼设置书房绣屋,供男女读书刺绣,观赏奇山秀水,陶冶情操。顶楼用于遮阳避雨,堆放木料,养蜂采蜜。吊楼的悬空部分被做成栏杆式走廊,苗族工匠们凭着高超的手艺,在木柱上雕龙画龙,门枋上精刻了“福禄寿禧”,蝙蝠呈祥,门窗上则镂刻上飞禽异草,丹凤朝阳……吊脚楼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美景如画,世外桃源。

三、苗族习俗文化是与世无争与人为善的和谐文化

苗族的习俗丰富多彩。每一项苗族习俗背后蕴藏的,是苗族人民与世无争与人为善的和谐世界。

(一)苗族的生产习俗是一种和谐文化。苗族的生产习俗注重发展生产,保护动植物,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苗族人有爱树护树的习俗。苗族先民在长达千年的大迁徙活动中,保持了一种移植“神树”——枫树的习俗,他们每迁徙转移一地,都要由族长或酋长带领,来到村前寨后的古枫树下祭祀,向枫树神举行告别仪式,祈求枫树神保佑全族平安大吉。然后再挖几株枫树苗带到新的居住地栽植。如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乡的长坪村,其村口至今仍保留有100多亩茂密的枫树群,其中树龄上千年的古枫树就有238株。在该乡的大寨村水口处,保留了一大片古杉树,据林业专家测算,其树龄达1700年以上,被誉为“东晋古杉群”。苗族也有爱牛爱犬的习俗,他们将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定为牛的“生日”,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以丰盛的食品祭祀牛神,款待耕牛,即使农事再忙,也要给牛放一天假,让其吃好玩好,吃的是用稻谷或包谷、黄豆加猪肉熬好的稀粥,有的还喂一碗米酒,早餐后赶到野外荒山自由觅食。傍晚找回来仍以美食相待。苗族人爱犬,是因为苗族先民崇拜盘瓠(神犬),将其奉为图腾。苗族人爱犬,还因传说神犬为苗民带来稻种,因为跋山涉水,涉溪过河,只有犬尾保留了谷种,所以稻穗长得象犬尾一样。正是为了感谢神犬对苗族农业所作出的贡献,苗族人对它心存感激,每餐米饭煮熟后,总要将第一碗饭盛给狗吃,并且成为一种习俗流传至今。

(二)苗族的禁忌习俗是一种和谐文化。苗族人崇拜天地日月,神鬼祖先,热爱自然万物。他们不许用手乱指日月,否则会招致割耳、烂嘴或其他灾祸。神龛是为祖先、观音、灶神、土地等诸神所设置的居所,所以不许乱指乱摸神龛,否则被视为对神灵和祖宗的不敬。因为崇拜地理气象,奇石古木,所以注重保护“水口”“后龙”山上的树木,哪怕自然干枯死亡,也不许砍伐损毁。公元1192年十月召开的湘桂黔边界120团(峒、寨)1000余苗族代表参加的合款大会,制定的二十四把天公秤、二十八把公平尺、三十六把公平伞、一十六项不可犯等款规,都属苗民大众的禁忌范畴,人们的行为规范都不能超过这些条款。这些苗族“土宪法”的制定,为苗族社会提供了共同纲领,维护了苗族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苗族的游艺民俗是一种和谐文化。苗族尽管是生活在深山老林中,但苗族的精神生活却从来不曾贫乏过。他们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游艺文化更是璀璨夺目,春光绚烂,成为振奋精神,凝聚民心,维护团结,促进发展的催化剂。苗族游艺文化中的舞龙舞狮吹芦笙、射弩踢毽打秋千,以及打泥脚、打禾鸡和抢花炮等等,都是富有竞争性、娱乐性、团结性的和谐文化。苗族地区的舞龙灯狮子,不但扎技舞艺高超,而且礼仪繁杂,社会分工合作密切,是促进苗族地区和谐发展的绝佳民俗。每年春节期间举行的舞龙活动,龙灯不但在本团(峒、寨)逐家逐户进宅祝贺,还要前往相邻村寨联谊庆贺,所到之处,龙头摆动,龙身紧跟,龙腾狮跃,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人声鼎沸,整个村寨一片沸腾,热闹非凡。舞龙结束后,主方要将前来舞龙舞狮的佳宾逐家挨户分接到户,以好烟好酒好菜盛情款待。就这样,一条龙灯舞活一个村寨,带动一条或几条溪河两岸的团峒,凝聚了成千上万的民心。在城步苗族地区流行的“打泥脚”活动,除了较强的竞技性和娱乐性外,还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种活动的形式,是按祖先立下的规矩进行。首先是时间,规定在每年正月。其次是地点,规定在溪河两岸进行,过河“打泥脚”,同岸寨子不打。第三是顺序,先打上,后打下。第四是规规:一、约定时间,不搞突然袭击,以便接待;二、讲究对等,兵对兵,将对将,男对男、女对女,老对老,少对少;三、不许二打一,强打弱,大打小,少打老,男打女;四、只许打脚,不许打屁股以上的部位;五、“打泥脚”要回访,不回访是欠债,该项活动便接不下去了。客寨“打泥脚”前要选好良辰吉日,通知对方。出发前,寨老带领全寨男女老少齐聚议事坪,摆上香案,祭祀天地,焚纸鸣炮,然后浩浩荡荡向主寨进发。主方接通知后,也由寨主带领全寨男女老少齐聚寨门口,摆香案迎客,双方按苗礼致词。礼毕,双方按规矩选出代表,其余人员组成“啦啦队”观赛,双方对手各自用黄泥捏三五坨泥球,在空坪里摆开“战场”,在相距二三十米距离内作战,用泥球你来我往打对方的脚部。泥球用完了,后方有人供应。比赛时间到了,双方寨主鸣锣“休战”,被泥球击中少者为胜。赛毕,主方留客方进各家各户用餐,欢聚畅饮,共叙友情。饭后鸣炮送客,尽兴而归。第二年回访,再由现年的客方回请上年的主方,以此增进村寨团结,地方和睦,苗胞安宁。

此外,苗族的饮食、傩戏、婚庆、丧葬等诸多习俗,都讲求圆美吉利,体现和合喜庆,追求四平八稳,达到皆大欢喜之目的。概而言之,苗族文化都是与世无争与人为善的和谐文化。

作者介绍:雷学业,1962年4月出生,男,苗族,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兰蓉乡人,大学文化,现任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政协学习文史委主任,系湖南省民族研究学会会员,湖南省苗学学会会员,邵阳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城步苗族自治县苗学学会常务理事,城步苗族自治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会长。研究领域为苗族历史、文化、民俗和苗族文字。主要著作有《城步苗族简史》、《湮灭了两个半世纪的城步古苗文字》、《城步古苗文字初探》、《难解的城步古苗文之谜》、《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苗族人民的政治生命》等。

参考文献:

1、岳麓书社《城步苗款》(银龙整理译注)

2、《城步苗族简史》(刘志阶 雷学业著)2011年8月出版

3、《城步旅游》(城步旅游局编,1994年)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