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太史小生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军驻北平丰台的第3大队第8中队在中队长清水节郎指挥下又进行战斗演习,地点选择在卢沟桥北永定河东岸上的回龙庙附近。这里是国民革命军第29军防地。
晚上10时30分左右,日军演习场上突然响起了几阵枪声。此本为日军自己所射击,但清水节郎却向其上级报告,诡称听到宛平城内发枪数声,发现本部一名士兵去向不明。
一、日本侵略者又施用贼喊捉贼、嫁祸于人的诡计
坐镇北平的日本驻军最高长官是旅团长河边正三少将,其时不在北平,在秦皇岛检阅所辖的第2联队,职务由第1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代理。
牟田口廉也接到报告已是深夜12时。在军国主义弥漫下又在侵华这6年中尝到无尽甜头的牟田口廉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且是个好战分子,正巴不得能找到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他欣喜若狂,马上命令第3大队长一木在第一时间内前往现场,部署战斗。
一木率领大队主力到达现场,马上占领了沙岗村北大枣园山南北一线进攻出发地位。当时中日双方已派人交涉,调查清楚事件真相,所谓“失踪的日本兵”已归队,一木却向牟田口廉也报告,谎称“中国军队再次开枪射击”,并请示是否可以回击。
牟田口廉也二话不说就答应可以。日军终于在北平向中国军队开战了,中国驻军被迫还击。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全面抗战开始了。
个别学者很可笑,曾有一段时间在争论卢沟桥事件究竟是中日哪方首先开的第一枪。似乎谁开了第一枪,这场中日全面战争就是那方的责任。卢沟桥事件就是中方首先开枪,那有什么不是?
外国人进入中国内地,武力占领,借军事演习在别国领土、防区内挑衅,是可忍,孰不可忍。被侵略被凌辱一方的军人或国民忍无可忍首先放出反抗或复仇的一枪,还过分、还犯法吗?还要承担战争的责任吗?
其实,牟田口廉也在若干年后,不过那时日本还没有完全战败投降,他还没有沦为阶不囚,还是个自由人,自己就承认了是他率部向中国军队打了第一枪。
1944年,牟田口廉也升任侵缅第15军中将司令官,他常对人说:“大东亚战争,要说起来的话,是我的责任,因为在卢沟桥射击第一颗子弹引起战争的就是我,所以我认为我对此必须承担责任。”
牟田口廉也只是承认一个事实,还原一个历史真相。但是,全面战争是日本计划中的事,是日本已设计好战争运行轨道的几环链带。卢沟桥事件只是必然性中的无数之偶然性的一个,责任是侵略国的政府。
二、蒋介石对于发生在华北的卢沟桥亊件的态度很明确,坚决抵抗
蒋介石接到卢沟桥事件发生的信息是1937年7月8日晨,这个信息不是从北平直接传给他的,而是由北平的军政部简任参事严宽以特急电报告正在重庆整编川军的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再由何转呈给他。
此时,蒋介石正在庐山,出席“庐山军官干部训练团”召开的有关会议。
当天上午上班时,蒋介石相继接到严宽和宋哲元关于卢沟桥事变以及中日两军在卢沟桥附近展开战斗的情况。
宋哲元,字明轩,山东乐陵县赵洪都村人,1885年生,北洋陆军随营武备学堂毕业。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长、北平军分会委员、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河北省政府主席、平津卫戍司令等职。
宋哲元等领导的第29军曾在1933年的长城抗战中英勇顽强,表现卓越,应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浓墨重彩,给予记叙。但后来对日本侵略本质缺乏警惕性,并与之勾勾搭搭,其领导集团中的一些高级干部贪图享乐,疏忽战争的准备,对华北危机事态的加深直至卢沟桥事件后平津很快沦于敌手等要负有很大的责任。
蒋介石命令对日侵略态度暧昧请假回老家的宋哲元立即去保定设立指挥所,并作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的批示。
同时,蒋介石电南京国民政府军委会办公厅主任徐永昌、参谋总长程潜:应即准备向华北增援,由开封以西部队中先派一师开赴黄河以北,其余准备两师,可随时出动。并令正在庐山参加暑期训练团的将领下山返部,随时听令开赴前线。
第二天,蒋介石把派往华北增援的计划具体化,密电孙连仲第26路军的两个师,庞炳勋的第40军、万福麟的第53军以及山西商震部向石家庄方向集结,李默庵的第10师,赵寿山的第17师、杜聿明的第25师、刘戡的第83师,曾万钟的第3军向华北集中,设立石家庄行营,任命徐永昌为主任,负责华北战事。
1937年7月30日,也是北平失陷(天津29日失陷)的当天,国民政府军事当局判断日军下一步将进犯张家口,占领察哈尔省,然后分兵晋、绥,实现占领华北的企图,即电令位于绥东地区的汤恩伯所部第13军从速集中,准备向张家口挺进。
位于平绥(北平到包头)铁路的南口是绥察的前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南口若失,察绥晋门户便洞开。故8月2日郭磊庄车站军事会议决定由第13军防守南口。
第13军辖第4师和第89师,军长汤恩伯,第4师师长王万龄,第89师师长王仲廉。两位师长都是黄埔1期生。张本禹时任第4师12旅少将副旅长。
三、张本禹家教严格,母亲常用家乡的格言——“咬口生姜喝口醋”教育孩子
张本禹,字文衷,安徽巢县西乡洪家疃村人。1899年生。他的父亲张桂徽,从小念过书,能写信、记账,粗通文理,为人老实忠厚,是个柔和的人。其从事的是蔑工,后来在丰乐河镇上开了一家蔑器店,销售一些竹制农具,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他的母亲姓洪,从小操劳辛苦,得了气喘病,很慈爱和气,但对子女要求严格,常用家乡的格言——“咬口生姜喝口醋”教育4个儿子,就是要他们在成长时尝尽辛酸,历尽艰苦,能成人立业。
严格的家教养育有出息的子女。张本禹兄弟四人:长兄张治中、次兄张本舜、四弟张文心,加上他自己,后来都很有出息,成为安徽巢县的名人。特别是张治中的名字对那年代的人们来说是如雷贯耳、闻名遐迩,他虽为蒋介石的“黄埔八大金刚”之一,却被中共誉称为“和平将军”。
张本禹幼年,读过几年私塾,十一岁时转入洋学堂县立格致学校,开始接受一些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优存劣汰的进化论思想。后因家庭生活拮据,辍学给地主放鹅。15岁时不堪地主虐待,背着父母逃出当兵。1919年赴广东省参加护国军。
1924年12月,张本禹经正要从虎门桂军军官学校大队长调任黄埔第3期入伍生总队副的张治中举荐,考入黄埔军校第3期学习。长兄的关照和自己的努力使他在黄埔军校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处处都很顺利。毕业后分配到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官处任副官。1926年7月随军参加北伐战争。
北伐军攻克武汉不久,蒋介石准备成立新的部队,决定在武汉武昌成立学兵团,以培训可以供应3个师的班长的基层干部。其团长为张治中,张本禹便到学兵团担任副连长。
到了1927年春夏之交,国共合作已快走到尽头了。国共纷扰之事此起彼伏。此时,从表面上,武汉方面是联合中共的国民党左派占优势张治中的既不与中共为敌但又紧跟蒋介石的政治态度对其弟张木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他那时他的政治态度还是站在国民党左派方面,同情中共。
学兵团的一个营长因克扣军饷,激起学兵们的强烈愤慨,张本禹打抱不平,前去责问,被扣上“聚众犯上”的罪名,判坐半年监禁。后因张治中托人从中周旋,才得释放。
1928年秋,张治中在南京担任中央军官学校训练部主任,第2年春升任教育长。张本禹到南京投奔其兄,历任中央军校总务处保管股少校股长、教导第2师警卫团第1营长、第8期学员大队区队长、队长等职。
“九一八事变”后,张本禹深感国土日蹙之痛,多次请缨效命。1935年,他被调任第13军4师12旅少将旅长。
1936年11月初,日本关东军操纵下的伪蒙军以商都和百灵庙为据点,企图攻占归绥市(呼和浩特),再分兵进占绥东集宁和绥西包头及河套地区。张本禹所在部队第13军奉命从陕西向绥远驰援。
晋绥军在红格尔图地区打败进犯的伪蒙军后,乘敌一时难以再犯之机,先发制人,立即发起百灵庙战役。
百灵庙名义上是国民政府的蒙政会所在地,实际是日本和降日的德王经营成进行侵绥战争的后方基地。其外围还有不少日军及伪蒙军的战略据点。
当晋绥军主力攻打白灵庙时,张本禹率领本旅1个团也赶到外围。他马上指挥所部主动出击,牵制和打击企图增援百灵庙之敌。张本禹所部密切配合友邻部队,与敌激战3天。在中国军队强大攻势下,日军及伪守军李守信、王英等部纷纷败退,百灵庙被收复。时称绥东大捷或百灵庙大捷,国人闻之为之振奋。
由于张本禹在绥东作战英勇,指挥有方,受到上级嘉奖和兄弟部队将领的高度赞赏。时任晋绥剿匪军总指挥兼第1路军司令官傅作义说:“张文衷将军在百灵庙战役打外围,很勇敢,临阵不慌,应敌有方,阻止日军南犯之路,给我以很大的支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领。”
四、张本禹奉命北上南口地区抗日时正告假,结婚不到8个月,他马上赶赴绥东部队
1937年8月7日晨,第13军全部到达南口地区。张本禹受命防守于居庸关右翼山地一带。部队一开进防地,马上着手修筑工事。但由于布防于高山深隘之中,山石坚硬,时间又紧,只能挖一些简单的壕沟掩体,或仅堆石为垒,聊作遮蔽而已。
8月11日,日军第6师团独立混成第11旅团主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支援下猛攻南口守军阵地,另以1个大队(坂田支队)向南口镇西侧地区的长城线助攻,并以一部在得胜地口佯攻。第4师的兄弟部队第89师529团坚持南口车站和东侧的龙虎台高地,虽伤亡惨重,但仍顽强抵抗。
8月13日,日军攻占了南口镇。接着,日军沿关沟向居庸关攻击前进,张本禹率部坚守。
面对日军疯狂进攻,张本禹镇定自若,充分运用孙子兵法的“势险节短”之略,他刚到前线时,见日军气焰嚣张,便指挥部队布置好阵地。为引诱敌人突出冒进后围而歼之,他命令部队只放冷枪,不动炮火,并组织民兵居高临下,用石块掷击敌人,对敌虚以示弱。
骄横的日军不知是计,以为对方弹药不足,乃令部队猛攻。当敌进到预设阵地时,张本禹一声令下,顿时万枪齐发,炮火齐鸣,迅速将进入预设范围内的敌人消灭,预设外的日军见势仓忙逃退。
第13军在南口一带经过四昼夜激战,顽强地阻止了日军的攻势,至8月16日日军仍毫无进展。但我方每天消耗的弹药也很大,后方供应因各种原因也供应不及。
为继续支持战争,军部决定派“办事最力”的张本禹去后方催办军火。果不其然,军火很快就用列车发过来了。当满载军火的列车到达南口站时,张本禹亲自指挥卸车,却遭到敌机的猛烈轰炸。
张本禹本来可以不死。他只要下车躲避就可以。但他为了避免整列列车所有车厢弹药物资遭受轰炸,毅然冲到机车头指挥司机把机车开走,以引开敌机。一架敌机死死盯住运行中的机车头轰炸,机车头不久便中弹,其车厢弹药跟着爆炸,张本禹随车身亡。
张本禹在南口前线牺牲消息传开后,当时报载称誉其为“民族英雄”。
1937年10月中旬,张本禹的遗体运抵家乡巢县时,当地各界人士召开追悼大会以示哀悼,并公葬于巢县南乡银屏山南麓。此时,适逢张治中受委屈负气辞去了第9集团军总司令职务,从淞沪战场回乡养病。
其弟在华北战场牺牲,让在激烈的淞沪抗日战场指挥作战却遭委屈的他平添更沉重的伤感,不由不断地诵吟五年前牺牲于淞沪葛隆镇战斗的第5军87师259旅517团第1营营长朱耀章的遗诗《月夜巡视阵线有感》,以舒缓心情。其诗曰:
风萧萧,夜沉沉,一轮明月照征人。尽我军人贵,信步阵后巡。曾日月之有几何?世事浮云,弱肉强争!
火融融,炮隆隆,黄浦江岸一片红!大厦成瓦砾,市镇作战场,普日繁华今何在?公理沉沦,人面狼心!
月愈浓,星愈稀,四周妇哭与儿啼。男儿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人生上寿只百年,无须流连,听其自然!
为自由,争生存,沪上麾兵抗强权。踏尽河边草,洒遍英雄泪,又何必气短情长?宁斩头颅,还我河山!
历史是公正的。1981年,安徽省人民政府追认张本禹将军为革命烈士。
后人诗颂张本禹:抱志从戎为国忠,身投黄埔壮心雄。参加北伐多周折,奉调南京活力充。日犯中华君愤怒,痛歼鬼子气如虹。百灵战捷居庸胜,万里长城夸尔公。
作者简介:太史小生,历史领域爱好者,特别是热衷于党史、军史的阅读与写作。一直希望更清晰地去回望历史,更理性地看待历史,更流畅地书写历史。
欢迎广大历史爱好者斧正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