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农财宝典-大国渔业记者 邓汉文
前不久的8月中旬,新希望、海大、通威、粤海、澳华等知名饲料企业再度发出涨价通告。今年初以来,全国水产饲料已经经历5轮全局性涨价,涉及范围从集团型大企业到中小型企业,从普通颗粒料延伸至膨化料、虾特料等,涨价幅度和次数为近年少见。这样多频次、快速涨价引发不少质疑,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催化了养殖户群体和饲料企业两者间的“信任危机”。
在一轮轮饲料涨价后,企业提出,各种大宗原料价格不断攀升是最主要原因,涨价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不得已而为之。
但有相当一部分养殖户对此并不认同,过去多年来,鱼粉、豆粕等原料大幅度涨价的情况并非少见,那时饲料涨价却不会如此频繁、凶猛。有人认为,今年上半年整体鱼价行情好,企业借原料涨价的时候过度上调产品价格,目的是为了平摊去年疫情造成的亏损,甚至提出这是“企业对养殖户效益的集体围剿”。随着涨价次数频繁,养殖户抱怨情绪越发激烈,甚至上升到对某个饲企或个人恶语相向。
对比近两年同期原料价格,今年豆粕价格同比高650-740元/吨
从表象来看,两者之间的“信任危机”源自利益出发点不同,各自看问题的角度和立场存在冲突。然而从深层次分析,这是整个行业增长乏力,进入停滞阶段之后引发的“内卷”有重要关系。
饲料价格波动是养殖业的常态,回看过去5年或10年,这种事件经常发生。在养殖业快速成长的时期,总体规模快速商量,养殖效益回报不断增加,整体的快速正向发展,完全消化了饲料涨价等个别负向因素的影响。原料涨价了,饲料厂有一定的利润空间来消化,养殖户可以通过改进技术,扩大规模,加强管理,抓住市场行情提升效益,来抵消影响。
然而,在存量市场时代,无论是饲料还是养出来的鱼虾,市场供应都呈现饱和状态,增长乏力、竞争激烈。站在全局性的角度看,缺乏全局性的力量拉动整个行业迈上一个新台阶,身处其间的个体只能在零和博弈中惨烈厮杀。如此激烈频繁的成本上涨,直接危及到每个个体的存亡,无怪乎会引发如此严重的信任危机。
事实上,养殖户并非不懂得原料涨价、饲料也要涨价的道理,只是成本猛升已经危及到了他们的生存,实在难以承受;另一方面,在竞争白热化的买方市场时期,饲料厂也知道这样会失去明天,只是不涨价很可能就死在了今天。
由此可见,原料和饲料涨价带来的是无差别打击,给整个行业造成了负面影响。再把焦距放大一点看,这种趋势下,不同企业之间、不同养殖户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更加直接,在这个层面上,落后者即出局。
必须要看到的是,这种剧烈频繁的原材料涨价,今后或将愈演愈烈。尤其是在经济贸易背后叠加了竞争、政治、国家利益、通货膨胀等因素后,可以预见,未来的形势很可能更严峻。
各种成本上涨难以避免,共度时艰或是下一阶段全行业的主题。在这个大背景下,企业和养殖户,绝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命运共同体。对抗高成本,需要构建企业和养殖户新的合作模式:连接更加紧密、手段更加多样、机制更加灵活。从饲料原料到养殖成品出售,建立起高效率、高回报、分配合理的价值变现机制,以获得长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