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名著《鹿鼎记》里,情商最高的人不是韦小宝更不是陈近南,而是一个叫做慕天颜的布政司(应该是布政使,也就是藩台),把在扬州大敲竹杠的韦小宝忽悠得晕头转向,讲故事骂了几句势力和尚,就保住了扬州芍药没被韦小宝全都拔了去喂马。被忽悠瘸了的韦小宝居然满心欢喜:“这官儿既有学问,又有口才,会说故事,讨人欢喜……取个名儿叫慕天颜,摆明了想朝见皇上。”在正史中真的当过布政使的慕颜是个好人,不用韦小宝引荐也见到了康熙皇帝。但是这位能跟慕容复攀上亲戚的慕天颜大人,却因为对自己的四字评语被康熙认为有自吹自擂之嫌,被痛斥了一顿,从此失去康熙信任,还一度被关进大狱。
不管韦小宝的原型是索额图还是曹寅,其贪婪成性都是如出一辙的:在短短的《清史稿索额图传》里,充满了“怙权贪纵”、“朋比徇私,益加贪黩”、“以贪恶革退,后复起用,罔知愧悔”、“怙过不悛,结党妄行”等贬义词。至于曹寅,虽然是曹雪芹的爷爷,但也绝不是什么清官,反倒是一个亏空大王,而《红楼梦》也似乎更像一个纨绔子弟对自己奢靡生活的挽歌。以索额图和曹寅为原型刻画出来的韦小宝,其人品自然也是猥琐贪婪——鹿鼎公之所以被很多人羡慕,原因无外乎两个:第一、贪的钱够多骗来的官够大,第二、先上车后补票巧取豪夺的老婆够多。
小说中的韦小宝,智商情商都是一等一的高,但是却没高过布政司慕天颜——这个慕天颜在清史稿中也有传,位居列传第六十五,而索额图位列列传五十六。这个正史中的慕天颜,原本是辽西鲜卑族人,复姓慕容,其先祖就是前燕开国文明帝慕容皝。这样算来,《鹿鼎记》里的慕天颜,和《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还真是实在亲戚一家子。这位从父辈改慕容为慕的慕天颜,是顺治十二年进士,从江钱塘知县、广西南宁同知、福建兴化知府、湖广上荆南道一路高升,于康熙九年当上了江苏布政使,也就是小说中的布政司。
这个慕天颜是个理财高手,他接任江苏布政使的时候,通省库存只有一万八千两,等到他离任的时候,已经攒到了一百二十九万七千多两,当时四处打仗缺钱的康熙自然对慕天颜青眼有加,树为布政使典范,不断召见提拔,江宁巡抚、兵部侍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漕运总督。美差肥差当了个遍。慕天颜在觐见康熙期间,提出的两条建议都被康熙当做命令颁发,其中一条是“立徵收截票之法(追缴亏空的依据)”,另一条就是“雇水手(军队出征调用水手按日计酬)”,这两条一个利国一个利民,先后被康熙“著为令”。
但是慕天颜追缴亏空也得罪了人,扬州知府高德贵亏空帑银数万两,被弹劾罢官并憋屈死了,但慕天颜还不罢休,要从他家属那里追缴,结果被高德贵的亲戚朋友组团弹劾,康熙还是一如既往地“各打五十大板”:诬告慕天颜的崇骏、腾龙处死,慕天颜降职(左迁)。一生清白却被人诬告,皇帝老儿已经查明是诬告但还是给了自己处分,慕天颜很委屈,就写了一封奏折为自己辩护,但是这辩护却给自己招来了更大的羞辱。
慕天颜在奏折中给自己下了四字评语:“冰兢精白”。没想到这四个字惹恼了康熙:“我咋没听说他有廉洁奉公的好名声?所谓冰兢精白纯属胡说,派个人去骂他一顿!”其后康熙就越看慕天颜越不顺眼了,不管慕天颜提出多好的建议,康熙都以“非例(没有前例不合规矩)”为理由“不允”,最后干脆把慕天颜关进了大牢(逮下狱),不管慕天颜怎么替自己辩解(反覆申辨)都没用,最后康熙“法外开恩”,把慕天颜免职赶回了老家。
其实康熙说慕天颜从来没有廉洁奉公的好名声,纯属选择性失明睁着眼睛说瞎话,因为慕天颜小时候就曾劝父亲把家里的数千石存粮都拿出来赈济灾民,后来当官的时候也是兢兢业业,那多出来的一百二十八万两帑银就是慕天颜得罪了不少人才给他攒下的。但是康熙这个人似乎对给他赚钱省钱甚至送钱的大臣有一种天生的反感,曹寅亏空得一塌糊涂,但是一直荣宠不衰,而出身富豪之家的姚启圣倾家荡产捐资助饷(其中一次就捐了五万两),自己死后却无钱下葬,这时候康熙却说:姚启圣活着的造船打造兵器(给朝廷)的时候,还有四万七千两亏空没补上呢,念在其劳苦功高的份上,这钱就免于追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