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41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前不久,新华社联合新浪微博、新世相共同发起“年终提问2021”活动,邀请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国家田径运动员苏炳添等人参加答问。
下面的话语摘自答问内容:
只要你开始思考、开始行动,你就已经走上了一条必然不易但也充满希望的路途了。(张桂梅)
流水要争先,靠的是绵绵不绝;我们即使普通,但只要不下场,都会随着时代潮水不断向前。(张文宏)
人的生命不可能一直处在“高峰”,经历低谷时要做的就是一步步爬上来。(苏炳添)
请结合材料,以“正确认知和克难前行”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1)主题解析
这是一个主题类材料作文题,这类作文指明了写作主题,审题的中心在对题目的语法分析和核心概念内涵揣摩上。要通过语法分析明确作文要兼顾和落实的写作内容要点,还要理清这些要点之间的关联和逻辑。
对核心概念内涵的揣摩,要注意联系材料加以明确,概括要准确。
作文以“正确认知和克难前行”为主题,“和”意味着这是一个关系型的作文题,作文要着力分析“正确认知”和“克难前行”之间的关系。这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这就涉及对两者“是什么”也就是核心概念的解读和界定。
“正确认知”中“认知”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体经由意识活动而对事物产生认识与理解的心理历程,“正确”是指这种认识和理解符合自身实际和客观实际,准确把握了事物的规律。这是“正确认知”的内涵。“正确认知”的外延是什么,也就是对象是什么?从三则材料的共性来看,是人——个人或团体甚至是民族对“克难前行”的正确认知,包括前行途中困难的必然性以及面对困难的正确心态,克服困难扫除障碍继续前进的方法和策略,克难前行的前提条件和意义价值分析等。
“克难前行”是连谓短语,“克难”是指战胜和克服困难,“前行”是向前走,向前发展之意。可以是在“前行”中克服困难,更大的可能是“克难”后才能继续前行,克服困难,解决难题、消除瓶颈和扫除障碍后才能有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
“正确认知”和“克难前行”之间是“知”和“行”的关系。“正确认知和克难前行”是连贯的行为,“正确认知”是“克难前行”的前提,是对前进路途困难必然性和如何克服困难继续前行要有正确的认知。认清困难,才好“克难前行”。
(2)材料解析
张桂梅校长创立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功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历经艰难,备尝艰辛。其言论是充分条件关系复句,强调了思考和行动也就是前行途中,必然不易,必然会遭遇种种艰辛磨难。这条路荆棘载途,但也会一路芬芳,它充满希望,富有意义,价值非凡。
张文宏是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强调战胜困难要如流水一样有韧劲,久久为功,即使普通的人,如果不放弃不抛弃,与困难持久战斗,也能战而胜之。张文宏主任言论还可以理解为跟随时代前进,在时代进步中克服困难,可以理解为“借力借势”,这是一种克难前行的智慧。
苏炳添是著名的短跑运动员,亚洲百米纪录的创造者,曾受到伤病和状态低迷的困扰,但战胜自我重铸辉煌。他的言论是说人生有高峰也有低谷,困难不可避免,要学会走出低谷,继续前进。
(3)综合立意
作文着眼于对人前行路上困难的“知”和“行”关系的思辨。要认识到前进路上困难的必然性,保持平和豁达的心态,直面困难有定力;充分分析自身情况,认识时代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有克服困难有智慧;面对困难不放弃,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攻坚克难有毅力。有了这些正确的认知,才能克服困难,继续前行,或者更快更好地前行,行稳致远,直至终点!
写作中应该就其中一点深入分析,探骊得珠,避免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可以联系具体的领域,化大为小,做到具体深刻,不宜泛泛而谈,空洞无物。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代汉语词典》对“简单”的释义如下:①不复杂;头绪少。例:简单的操作。②草率;不细致 例:简单从事。③平凡 例:能做到这个程度,真是不简单。④对自然规律的一种理解和追求例:自然定律的简单性。
请以“简单”或“不简单””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文题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属于“材料+题目”的命题形式。题目为“简单”或“不简单”,要谨防以一个关键词为话题作文,比如只谈“简单”,而忽略“不简单”等词,那就脱离了材料的含义;同时不要把小事跟平凡的事或简单的事混为一谈。我们应从简单与不简单的两者关系来确立观点,比如:“成功,不拒绝简单”。如果写议论文,最好要辩证地谈“简单”或“不简单”,如我简单而丰富,所以我深刻;我简单而丰富,所以我不简单;保持简单的心,做看似简单而不简单的事。简单与不简单是一组相对的概念。保持简单的心,走不简单的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同时有着简单与不简单,问题是我们该追求什么样的简单与不简单。这样写,简单与不简单就做到了对立的统一。写记叙文,要叙述一件简单或不简单的事,重点描写简单或不简单的情形,最后点出简单或不简单的意义即可。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四十年沧海桑田,深圳经济特区以敢闯敢试的改革精神、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不畏困难的拼搏精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一路行走一路“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变”;先行先试,敢为人先是“变”;科技创新,跨界融合是“变”……社会因“变”不断进步;生活因“变”异彩纷呈;我们因“变”更加优秀;敢于求“变”才能拥抱美好的未来。
请同学们围绕“变”这一主题,根据任务,自拟题目,完成写作。
任务:讲述“变”的经历,诉说“变”给你带来的感受,写一篇叙事类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符合文体特征,不得套作。
②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及个人信息。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作文题通俗简单,易于把握,只需要围绕“变”字来写即可,但要注意对“变”字的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首先,“变”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应该说改革开放,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但也出现了一些负面问题,比如环境恶化、资源短缺、诚信缺失、人口老龄化等等。其实,该作文题的意图,在于引导广大学生关注身边的美丽,聚焦祖国的变化,弘扬社会正能量。因此,正确的立意,应该是歌颂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巨大变化,而不是一味地暴露社会阴暗面,渲染不良现象。其次,“变”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说到“变”,可能绝大多数人会想到物质方面的变化,如生活由贫穷变为富裕,交通由闭塞变为畅通等,这样难免陷入内容雷同、千文一面的窠臼;如果学生能够突破思维定势,写人们精神方面的变化,如思想由悲观变得乐观,观念由僵化保守变得与时俱进等,就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自然容易得高分。最后,“变”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国家越来越富强,社会越来越进步,家庭越来越富裕,人民越来越幸福……
文体要求写成记叙文。选取生活中的小人物、小事情、小细节,来反映改革开放的大主题、大背景、大变化、大成就。如果选取反映改革开放成就的大数据、大事件、大工程、大人物来写,也未尝不可,但极易出现苍白无力、枯燥乏味的雷同痼疾。如果能从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这些人们日常生活小事中选材,则更加鲜活生动,更具可读性。要采用对比的手法。文章要写出变化前后的具体情况,以此形成强烈的反差和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变”的主题。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变”既指物质上的变化,又指精神上的变化。通过事件讲述“变”的经历,诉说“变”给你带来的感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站在2022年的新起点上,回顾2021年关于新青年的关键词,不是被热议的“躺平”和“内卷”,而是“沸腾”。这一年,有许多难忘的青年声音、青年故事让我们瞬间沸腾:王亚平天宫授课,全红婵完美一跳,陈祥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2022年1月19日晚,南方周末联合腾讯课堂举行首届沸腾新青年盛典,邓亚萍等18位新青年将登台分享他们奋进的人生,向社会传递向上生长的力量。
如果你受邀参加本次盛典,请以青年学生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1)审题提示
材料由两段文字组成,第一段文字指出2021年关于新青年的关键词是沸腾,列举了四个沸腾的瞬间;第二段文字说将举行首届新青年沸腾盛典。
写作提示要求以青年学生身份写一篇演讲稿。
(2)写作提示
材料中的关键词是“沸腾青年”“沸腾”的内涵是奋进有为,传递向上生长的力量,写作应扣住“沸腾”的内涵及作用,符合青年学生身份和演讲稿的文体特征要求。
(3)高分作文的必备条件
①符合写作提示的要求;
②联系现实,对“躺平”“内卷”现象进行客观分析;
③内容较丰富,材料较新鲜;
④分析较深刻,语言较有文采。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为“文化反哺”。在高速发展变化的当今社会,年轻一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网络消费、饮食习惯、娱乐消遣、公共卫生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有长辈对此不以为然:年轻一代涉世尚浅,对年长一代的影响有限;也有长辈对此表示担忧:时代瞬息万变,年轻一代容易变得自大从而迷失自我。
作为年轻一代的代表,你该如何回应长辈的质疑或担忧?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本题改编自2010年浙江高考作文题,截取了部分原题文字,设置了更为具体的表达情境。主题层面,与青年如何树立主体意识、如何应对时代的纷繁变幻有关;表达层面,设置了与长辈进行对话回应的具体任务。
作文材料由“文化反哺”的概念引入,继而阐述年轻一代在时代变化的方方面面对年长一代的影响。这既是写作的背景,也是对考生写作思维的提示和引领。材料列举的网络消费等方面,实际上是给考生提供联想的空间。网络消费方面,如年轻一代教长辈网络购物和支付;饮食习惯方面,如年轻一代劝长辈戒酒;娱乐消遣方面,如年轻一代带长辈旅游休闲;公共卫生方面,如年轻一代在疫情期间提醒长辈戴口罩、反对串门等。也有人将此称为“后喻时代”,传统的施教者和受教者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年轻一代在时代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在对长辈的影响中得以彰显,事实证明,年轻一代完全可以在迅疾变化的时代潮流中展现自己的影响力。
本题写作的主体任务为“作为年轻一代的代表,你该如何回应长辈的质疑或担忧”。也就是说,考生可以任意选择长辈的质疑或担忧进行回应写作。无论选择哪个,都不要忽略了材料中的背景是“文化反哺”。长辈质疑的出发点是年轻一代有限的经历,结论是影响有限。考生选择回应时,要抓住长辈质疑的这两个层面来展开,通过“文化反哺”树立青年人的主体意识。长辈担忧的出发点是时代变化之快,结论是年轻一代容易自大迷失。考生选择回应时,也要抓住长辈担忧的这两个层面来展开,通过“文化反哺”展现年轻一代的自我把控能力。如以下立意参考:
回应长辈的质疑:虽青春年少,但风华正茂,当能激扬时代之浪。
少年智则国智,年轻一代当用少年之智去进行文化反哺。
经历有限,但要树立主体意识,也需要长辈的引领。
……
回应长辈的担忧:擦亮时代中的慧眼,把握个人的方向,更好地进行文化反哺。
清醒地紧跟时代步伐,不因反哺能力更强而迷失自我。
时代迅疾变化,文化反哺的同时也要长辈的引领。
另外,“回应长辈的质疑或担忧”的情境设定要求考生写作要有清晰而明确的写作主体和写作对象。写作主体是“年轻一代的代表”,要求考生表达时要有时代青年的主要特征;写作对象是“长辈”,则要求考生表达时要注意准确得体,行文中要格外注意措辞、语气的把握与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