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2022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 「活是否需要仪式感」真题+解析+范文+素材

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主题:普世价值 哲理·思辨 价值意义


来源:2021·湖北省仙桃中学高三月考

审题立意


【审题】

1.审材料

该作文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由三则材料构成,材料①是80后的张文对同事追求生活中的仪式感的否定,相比于“红酒牛排配蜡烛”,他更喜欢“蹲在路边吃一碗油泼面”。而材料②展示了对仪式感的另一种态度一一为了给枯燥的跑步注入一些仪式感,90后李期宇“自费下单购买马拉松奖牌,这是对仪式感的肯定。材料③则从“仪式感经济”的角度,对生活中是否需要仪式感进行了辩证回答,即可以追求仪式感,但要量入而出。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生活是否需要仪式感”进行了回答,考生写作时需辩证分析、深入思考。

立意行文时,要做好以下几点:

①确定明确的观点,对于生活中的仪式感,既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还可以辩证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②确定好自己掌握的素材的多寡和典型性如何,对掌握的素材进行适当的归纳梳理,明确哪些素材可以用作正面论据,哪些素材可以用作批驳的靶子,同时注意多角度用材,不要都用单一层面的材料;

③在行文中最好能够体现思辨性,尽可能地显示出辩证思维的过程。

2.审任务

你对“生活是否需要仪式感”有何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

考生要针对“生活是否需要仪式感”来谈自己的思考。


1.给仪式一点空间

2.行于仪式,热于生活

3.生活纷扰喧嚣,仪式不可缺少

4.追求仪式感要量入而出


【例文】


01

生活点滴,“仪”味相随


张爱玲曾说:“仪式感能唤起我们对内心自我的尊重,也让我们更认真地去过属于我们的生命的每一天。”古有“沐浴焚香,抚琴赏菊”,今有作家严歌苓居家打扮梳妆,为平淡如水的生活加点蜜糖。那物质条件极度匮乏却每周都要认真举行升旗仪式的学校都深谙仪式感对生活的重要性。人生成长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仪式,诞生礼、成人礼,男子成年要行冠礼,女子成年要行笄礼。可见,仪式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成为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平淡,可以用仪式感点缀;生活忙碌,可以用仪式感润滑。

心行兼容,诗意生活。

仪式感是琐碎平庸的日子里的心灵慰藉。它不适合公之于众,那可能会扭曲初心,但会悄悄现身在品茗,在午后等等悠闲时光中,给有心人以惊喜。这种愉悦感,同时也伴随着庄重严肃之举,仪式感深沉,而流露于行,成为庄严肃穆的仪式,又通过仪式加深记忆和仪式感。如果没有仪式举行,即使我们心怀仪式感也难有深刻印象。所以,仪式不仅仅是化于内心的信义,更是外表于行的举止。“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诗意生活需从心出发,心怀仪式感,才能开出一路繁花,以增添乐趣,以温柔岁月。

继往开来,焕新生活。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典,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阅兵式的“仪式感”,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以此形式展现泱泱中华高度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人们强烈的共鸣之感,为爱国之心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突出其在“形式”背后的内容。内容好比是藏在信筏里的繁花,如果信筏泛黄陈旧,又有何人愿意去拆封呢?唯有借以“形式”的装饰,使其焕然一新,才可绽放内容本身的光辉。

仪式仿若一道璀璨星光,照亮黑夜里麻木的心,优雅点缀诗意生活,拨云见日,迎接阳光。“仪”味相随,最为诗意。


02

为平凡的生活献一朵花


如果生活是重复而平凡的,那么仪式感就是平凡生活中的一朵花。

《小王子》中提到:“仪式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这正是仪式的价值。一年365天,每天的日出日落是周而复始的轨迹,而每一个小小的仪式总让我们确信,有一刻,那落在你肩头的阳光只属于你自己。生活是平静而平凡的,我们匆匆度日,却总忘记给时光一些特殊的印记,因此,请给平凡的生活一些仪式,请给不凡的生命献一朵鲜花。

给生活献一朵花,就是用仪式感标注热爱。

我们生活得好像越来越快,也越来越轻松了。一顿饭,看看手机点个外卖就可以解决;年夜饭只需提前预约酒店就可以完成,我们用互联网可以实现人与人快捷互动沟通,可是分明,我们不觉得食物那么美味了,也不觉得身边那么热闹了。用快取代慢,用科技掩盖仪式,我们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电影《蒂凡尼的早餐》中,赫本身着黑色礼服,打扮优雅精致,在蒂凡尼的橱窗前温柔从容地将早餐吃完。这样的仪式让她享受并热爱每一个清晨,让手中的热咖啡和面包如同盛宴。生活是平凡的,一天24小时并不因每个人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我们可以改变的是对待每分每秒的态度。为生活的每一个感动增添一个仪式,那一瞬间,你将热爱定格。

给生活献一朵花,就是用仪式感表达尊重。

古人云“沐浴焚香,抚琴赏菊”,热爱一个事物,就要用虔诚的心灵和庄重的仪式表达尊重。就如同茶道,爱茶的人,从碾茶、擦杯、注水、出汤这些繁琐的细节中修炼精神品格,如此才能领会茶道的真谛。而在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用“结果的收获”代替“过程的体验”,没有了耐心倾心的过程,少了一些庄重敬畏的仪式,何谈对生活的尊重。因此,尊重书本,不如在午后为自己置一杯茶,在茶香氤氲中细细品读;尊重音乐,不如在清晨走进林间,让音乐和鸟鸣共舞;尊重生活,不如静下心来,体验纪录每一次仪式,让沉甸甸的仪式感留下心中真正的敬畏。

为生活献一朵花,就是用仪式感留住感动。

我们生活中总有很多值得回忆并无数次为之感动的事物,可太多时候,我们未曾停下匆忙的脚步,去珍藏那一刻的感动。古人八岁上学,十五岁学习音乐、技击和射箭,等到男孩子二十岁的时候,发束头顶、宾客加冠,由此成人。成长的过程总是令人感动的,这样的成人礼就是为了标记感动、期冀未来。因此,生活里如果还有另你感动的事物,就给它一个仪式,将它珍藏吧,也许那个仪式仅是星空下的一卷草席,你也会将漫天的星光铭刻心底。

仪式让平凡的生活变得特殊,让绵长的感动取代了失落,它让热爱被铭记,也让时光更诗意。给生活一些仪式,让我们诗意栖居、为生活献一朵鲜花。


相关素材


1.仪式是一种公开的宣告,它让我们在公众的视野中明确责任更加恭谨。就职官员进行宪法宣誓,意味着要践行宪法赋予的权力,要认真履职尽责,对人民负责,也要接受人民的监督。仪式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在纷繁尘世认清自我提升精气。近些年,许多学校在高三年级举行成人仪式,让进入十八岁行列的学生宣告自己的成长,以此激励学子奋勇拼搏,为高考而战。

2.衣食无忧的生活中我们需要仪式感,在枯鱼涸辙的环境下更需要保留仪式感。逆溯民国岁月,我们看到北大、清华及南开三所学校坚持在炮火烽烟中保留学校的形式,时至今日,长沙及昆明依然流传着西南联大的传奇。八年的坚守,西南联大为国家保存了重要的科研力量,也培养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卓越人才。困厄之中,仪式感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璀璨于茫茫夜空的希望之星辉。




时评精选

生活“仪式感”为什么流行?许民彤

近年来,从“户外野餐”到“冬日滑雪”、从“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到“初雪的第一顿火锅”……随着社交网络文化兴起,“仪式感”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频繁地出现在民众日常生活中,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文化观,而由此带来的“仪式感经济”也在人们的假日与休闲中不断升温。

“你愿意在西餐厅红酒牛排配蜡烛,而我只喜欢蹲路边吃一碗油泼面。”“生活是否需要仪式感”,这是一些年轻人常常讨论的生活和文化话题。

有的露营爱好者的户外之行准备充分,相机、帐篷、咖啡壶、卡式炉及若干荤素食材,“相比在家下厨房,我更爱野炊。‘仪式感’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品,也是热爱生活的表现。”户外野餐的兴起,也带火了野餐篮、野餐布、野餐炉具等周边用品市场。

我们在某电商平台的一家户外用品店中看到,一款野餐垫的销量超过1.4万件,商家喊出“过年不打烊、领券立减、春日仪式感”等口号来吸引消费者。

有一位“90后”最近开始晨跑锻炼,而为了给枯燥的跑步注入一些仪式感,他报名参加了一场线上迷你马拉松挑战,“只要完赛就能获得一枚实体奖牌,虽然奖牌是‘自费’下单购买,不过由此获得的成就感让我觉得物超所值。”

春节来临,酷爱传统书法的一位网友,写了一副春联“春临大地百花艳,节至人间万象新”,并拍照发了朋友圈,引发好友们纷纷点赞与评论,“毛笔、墨汁再加上几张红纸,这个‘仪式感’的性价比很高”,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传统文化里的仪式感从古至今一直流传。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及生活物质的丰富,对很多年轻人而言,仪式感已成为追求精致生活的标配,他们也更乐于为“仪式感”和“悦己”而消费。

有社会文化心理专家分析,“仪式感”成为当下的生活趋势和文化时尚,“年轻人追求的仪式感,很像是中国礼文化的一种回归”,我们要把生活的“仪式感”看作是自己内心真正追求的东西,而不是借由一个商业炒作去进行物质上的炫耀……应该看到,今人与古人相比,生活方式确实是少了一些情趣,古人的沐浴焚香,煮茶吟诗,春风浩荡去郊游,是生活的“仪式感”,也是传统的“生活的艺术”……

说到底,生活的“仪式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是一种精致专注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生活需要“仪式感”,“让生活更艺术”,培养获取幸福生活的能力。

有网友说,没有仪式感,人生就不庄严,心灵就不能得以安宁。生活就像一个长长的句子,需要逗号稍作停顿,略作喘息,而这些个逗号就好比生活中的小确幸,也许是特殊节日里的小礼物,也许是绵绵阴雨天的一杯热咖啡……这种“小确幸”就是生活的“仪式感”,要求我们以认真而有趣的态度对待生活里看似无趣的小事,体悟到生活本质中小小的不易被发掘的乐趣。


生活的“仪式感”,这不仅表明了我们的生活的态度,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蕴含了处理生活和艺术关系的智慧和经验,更给我们带来非常有益的启迪。我们需要生活的仪式感,其实就是“让生活更艺术”,就是我们必须具有对生活的艺术趣味、美学态度,和能够发现生活美的眼光,成为一个把生活当作艺术的人。这样的人,具有优雅生活的作风,优雅的生活风格,懂得欣赏生活,创造生活,美化生活,会发现更多的“诗和远方”。



【学生范文精彩段落节选】

——来源:本段素材节选自公众号:若愚谈白


一、(李坷微《别为作秀找借口》)

诗歌《苔》中的一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是我听过的最能诠释仪式感的句子。青苔在阴暗潮湿、无人关注的角落里,也顽强而认真的生长者,也要拼尽全力去开出一朵花来,以充满悲剧色彩的仪式感纪念自己短暂却不曾虚度的一生。行笔至此,我想起了一个采访低保家庭的节目,节目中的绝大多数家庭都住在破烂肮脏的房子里,遇人便哭诉生活不易,唯有一家不同………房子虽小,但窗明几净,物品整齐,书桌上摆着各色书籍,床头上甚至还有挂着露水的鲜花。记者十分疑惑,上前细看才发现:书桌上的书是孩子的教科书,床头的花是路边的野花,墙壁上的污迹被废旧海报小心藏好……这或许才是仪式感存在的意义,即便生活不易,也要充满仪式感地活着,活出人的尊严。

二、(况小迟《无仪式,不生活》)

把生活从物欲利禄中静静地沉潜下去,成就沈复的一池莲华。犹记得他与妻子的日常妙计:在暮日时将一小囊茶叶放入莲花花蕊,经过一夜露水的浸润,次日清晨再取出。虽每次只可得一点,其滋味却唇齿留香。何必为了一盏茶水繁琐至极?这便是沈复的生活哲学,享受生活,感知自然,从生活的些微趣味中重归纯粹和惊喜。他在《浮生六记》中回答:“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知荣枯有数,得失难量。”

这一份“精致”和“优雅”酿生出人生的欣然滋味,亦有别一份“自尊”和“坚持”,展现出生命的尊严。

……

而粗率潦草地对待人生,搪塞心意,未免是一种可惜。

三、(谭嘉瑞《生活的仪式,生命的温度》)

请停下脚步吧,生命的意义绝非抵达终点才能得以找寻。行间路途,一日三餐,都可以在仪式下显得温暖而美好。

若能澄心静耳听,万籁俱寂亦是韵;若可伫立明眸观,荒芜尘埃皆是诗。生活的美好需要仪式,家国之情的培养也需要仪式。让仪式成为生活的方式,赋予生命以温度,来抵御世间的驳杂与寒冷。

四、(彭奕婷《一亩仪式感之田》)

你看,那弯弯曲曲的雪线邮路上行驶的是其美多吉的邮车,他以自己执着的仪式感完成了长达30多年而从未缺席过一次的邮运任务;你听,那奏响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义勇军进行曲》伴随着冉冉红星的升起,这是军人10年如一日的带有对国家尊敬的仪式感的深度体现;你瞧,远在黄海前哨的王继才、王仕花同志,在没有人监督巡视的前提下,坚持每早在孤岛上升起红旗,每晚又降下红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将自己的美好青春都贡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

……

“每个人心中一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仪式感让我们内心丰盈,又让我们心情愉悦,拥有真正的仪式感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

五、(阮凌《生活要有仪式感》)

……“雅致”的内涵并不是指拥有数不清的、价格昂贵的名牌包或是拥有一衣橱穿不完的名牌衣服,而是指一种生活的自律精神,一份不动声色的生活仪式。消费与奢华不过是土豪们的生活标签,而通过简洁单纯的生活所缓缓释放的矜持,才是属于贵族们的高尚品质。

生活不能抛弃仪式,我想,无论它是繁琐还是简单,有时又是多么的看似无用,它却能唤起我们心中对自我的尊重,对生活的坚持,甚至可以眺望永恒。

六、(张帆《生活需要仪式感》)

生活需要仪式感,毋庸置疑!

仪式感就像是平淡生活里的一束鲜花,让人心怀期望,消除困顿;仪式感就像是快节奏生活中的及时的融断,让人心有所定,化解沉迷。生活中适时的仪式感,让我们认真的过好属于自己的每一天。

仪式感让人生每一天都如同新生。

……

生活中的仪式感往往都发自内心,甚至会表现在生活的小细节里,就如张爱玲曾说的“仪式感能唤起我们对内心的尊重,也让我们更好地认真地去过属于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仪式感的存在,让我们不辜负每一朵鲜花盛开的岁月静好好,让我们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人生,让我们每一天都是特别的日子。

生活本该如此,就用仪式感去装点生活吧。

七、(胡歆阳《生活需要怎样的仪式感》)

可是,我们有没有思考过,我们的生活究竟需要怎样的仪式感?

有人认为吃饭前拍下饭菜的照片,就是让生活却有了仪式感,有的人却觉得这是为了炫耀炫耀、为了有仪式感而创造出的仪式感。的确,仪式感不是刻意地创造出一些繁缛的程序让别人看到,而是发自内心的出于对生活的喜爱的行为。

……生活需要的,是对自然、对生命抱有敬畏之情的仪式感。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