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关于上海工商外语学院我想说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借力职场跨文化交际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

10月20日,由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16名不同专业的中国学生和16名来自德国、瑞士、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国际学生,以及7名来自国际学生交流协会在上海多家跨国企业实习的德国实习生,共同参与的第三届中德(国际)学生职场胜任力峰会拉开帷幕,这也是该校连续第三年举办这一峰会。

期间,中外学生将一同畅谈跨文化背景下的文化适应力、职场跨文化交际知识等,面对面探讨各自的文化误解和职场文化禁忌,从而打破文化隔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相理解。

应当说,本次峰会不仅是一次多国学子职场能力培训的盛会,更是该校以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抓手,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减时差、减温差的生动缩影。

穿越历史,减文化时差

身着汉服、打躬作揖、移步行礼……峰会在中国传统文化体验中正式启动。现场的国际学生认真地观看了介绍汉服的视频,学习了穿戴方式,并在中国学生指导下完成了一套汉代礼仪。

还来不及从汉服文化的魅力中走出,茶艺老师又向他们演示了传统茶道,两名外国女生恰如其分地模仿着老师的动作,给自己冲煮了一盏香茗。

这一穿越国别和历史的文化体验让他们感到格外新鲜。来自澳大利亚的交流生Tijana非常喜欢这次活动:“我觉得非常有趣,不仅进行了中国传统文化体验,还与各国同学分享了各自对于国家文化的感受。”

事实上,工商外作为全市唯一可以招收外国学生的中等职业学校,生源呈现出国际化和多元性的特点。而学校也一直致力于通过一系列跨文化的活动,来打通国际学生与中国学生在教学和文化等方面的壁垒,使得各国学子能找一个共同的发展目标,在未来的工作中懂得互相了解、彼此合作,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贡献各自的力量。

来自上海德汉灵文化交流咨询有限公司专家俞筱娴认为,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是让来到中国的留学生拥有融入中国文化的能力,“我们一直说,中国职业教育要走向世界,那么我们就应该要让更多的外国学生理解中国文化下的职场环境。”

该校国际教育部负责人谭勇老师表示,这与学校近年来在提升学生跨文化职业能力方面设计的教学活动初衷完全一致,“我们的关注点不仅是职业教育、职业发展,更是国际理解力、全球发展等问题。”

复现职场,减心灵温差

峰会的重头戏则放在了下午的跨文化主题讨论和企业专家问答上。在“跨文化”主题讨论环节,教师预设了5类常见的职场情境,要求学生以匿名方式在彩纸上写下一些因为文化差异而无法理解的现象,并贴在对应的情境下。

外国学生认为“中国人委婉拒绝他人的语言习惯让留学生没有方向”,而中国学生则对西方人“初次见面时的招呼方式和举止亲昵程度”感到困惑。随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了文化差异背后的思维模式差异及其解决方案。“这次活动使我感受到巨大的文化冲击!”该校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朱禹芃感慨道。“遇到问题时,外国同学更喜欢寻求帮助,而中国同学更倾向独自解决。”

其实,职场文化包含工作时间的安排、职场中的等级和制度观念等,而商务文化则涵盖了礼物赠送、饭桌礼仪等与商务交际相关的内容,“本次活动非常能够体现我校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这一理念,其重点就在于提升具有国际视野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外语教学二部副主任王秀秀老师表示。而现场学生也认为,这一环节帮助他们拉近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间心与心的距离。

而在上海巴伐利亚职业培训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洋森眼里,这场活动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国家的同学都可以发现自己所处的职业环境有什么优势和不足,让大家通过学习和思考,彼此取长补短。

现场,来自国际学生交流协会跨国企业的专家分享了自己在中国17年的生活与工作经历,并对学生们的择业倾向提出了想法与建议,让不少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更加清晰。

对标国际,与世界同向同行

“我们希望学校在国际化办学的进程中,能过通过对于教育模式、教学内容的不断调整,最适应国际市场和跨国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谭勇老师指出。

尽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做了诸多探索,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是工商外的领导、老师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遍地开花”的模式未必能精准满足学生持续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求,而必须形成一套全方位覆盖学校工作的服务管理体系,从而支撑国际化人才培养实现点、线、面上的牢固落地。这套体系就是“ISO29990国际职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据了解,该体系基于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管理理念,2010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开发制定,是第一个全球公认的国际化职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而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正是沪上第一家引进这一体系的职业学校,这也成为其“强校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从而促进学校的办学水平、专业水平、师资水平等人才培养水平与国际接轨并迈向世界。校长高国兴表示,学校借助高效严谨的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对教育质量全面管理的重要举措,这将为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释放巨大红利。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