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代学者赵翼曾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意思是说,国家不幸,社会动荡,这对文人而言是幸事,因为这样更能创作出优秀甚至伟大的作品。
但也有人认为未必如此,应是“国家繁盛诗人幸”,如大唐盛世,产生的优秀诗人和伟大作品也灿若星辰。
如果《人民日报》要举办“文学与时代”的征文比赛,请你写一篇文章参赛。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发表你的看法,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自拟标题,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出题意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时代新人要求: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材料素材考核:
担当精神:社会责任、民族命运、国家认同
人文精神:家国情怀、人文思考、审美情趣
理性精神:理性思维、批判思维、质疑思维
考生素质: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价值观念
如何破题:素材里有隐含的限制条件
1.素材情境的限制。诗人与国家命运相连,正反两方面的观点,考生要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一般是积极向上的。
2.写作任务的限制。题目要求为《人民日报》要举办的“文学与时代”征文比赛”写一篇文章,这里本身就有任务条件:一是写出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二是写作要结合内容,发表“看法”,要明确立场与观点,议论文比较好写,同时可以写抒情性散文或者抒情性议论文。
3.价值判断的限制。文人要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离不开对所处时代与社会生活的高度参与,结合当今时代,结合文艺座谈会精神,文人要扎根中国大地写文章,歌颂时代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把个人的人文情怀,与国家的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
写作方向:
1.结合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
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
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2.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
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
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
如何辩证思维和主题凝练?结合对于青年的要求:爱国、励志、求真、力行
一是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二是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王守仁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可见,立志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广大青年要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三是要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知识是每个人成才的基石,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牢。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要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才能充分发掘出来。
四是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是永恒的道理。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只说不做,眼高手低。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都要严谨务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苦干实干。广大青年要努力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