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给同学的毕业赠言】专题一支钢笔,一个笔记本,礼轻情意重!毕业时,你给同学送什么礼物

苏亚峰自己动手做的同学相册送给了每一位同学

□统筹王悦生记者田育臣宁田甜李尧文图

核心提示|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同学情,像雨又像风,每当想起,都沁人心脾,让人心底一软。同学送的礼物,像一罐陈年的老酒,时间越长,味道越醇,更值得永久珍藏。5月18日,大河报发出毕业季征集令:“毕业时,你给同学送什么礼物?”我们为您分享几则毕业时同学赠送礼物的故事,带您重回青春岁月。

礼物1

高中毕业时,他冲洗了2000多张照片送给同学

5月18日中午,苏亚峰突然收到许久未联系的老同学易先生发来的一张照片,并附留言:7年前的这个季节,你搜集大家的照片,制作了这个相册。毕业7年了,你还好吗?

易先生发的照片是本相册封面,上面集纳了当时200多名大学同学中的大多数人的照片(相册背面有其他同学的照片)。

7年前,大学毕业前夕,苏亚峰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搜集年级200多人的照片,制作了这个相册发给了大家。该相册作为毕业礼物,易先生收藏至今,“每当回忆起大学时光,就翻开看看自己的青春”。

“梦开始于2007年9月,那是青春的气息……我们不会止步于此,下个转角遇到你。”这是苏亚峰在相册封面给同学们的毕业寄语。

2007年9月,苏亚峰与易先生一起来到郑州大学。4年时光匆匆而去。如今,同学们各奔东西。苏亚峰在许昌一家烟草单位工作,易先生在郑州一家事业单位上班。

在易先生的记忆中,当其他人忙着毕业聚会时,苏亚峰呆在宿舍,通过QQ空间、校内网等平台,依照年级同学名单,收集全年级200多人的照片,制作电子相册。“毕业典礼和毕业晚会,他都没顾上参加,一直在给大家制作毕业礼物。”若在网上找不到照片,他就主动去找本人要。

“其实,我高中就开始为大家赠送毕业相册了。”5月18日,苏亚峰在受访时说,为留个纪念,他开始收集照片做相册,并当作毕业礼物送给大家。高中毕业时,他从家里拿了父亲的照相机,与每个同学拍了一张合影,合影、单独照等一共拍了400多张。因那时候相机使用的是胶卷,每张胶卷冲洗费需三四毛钱,他一共自费花了1000多元,冲洗了2000余张照片,这相当于自己两个月的生活费。

“其他同学知道这个消息,有的让我去蹭饭,有的同学给我一二百元伙食费。”苏亚峰说,这些照片,他全都自留一份,其余的作为毕业礼物送给了同学们。

如今,无论是高中相册,还是大学相册,苏亚峰家中的“全家福”都是“独一份”。他说,这些毕业相册记录的不仅是同窗情谊,更是大家的青春记忆。

礼物2

毕业留言册上一行行暖心的文字

冷熙是上世纪70年代末出生的人。说起毕业季,初中毕业那年的夏天,她记忆犹新。

初中,因为年代久远一些,她记忆中最清晰的是,毕业那年,班里同学流行买水晶笔记本,就是本外面的一层皮上附有一层彩色的液体,看上去像美丽的水晶。快要离校的那几天,大家纷纷买来,在班里互相传送,尽可能让每一位同学都写上留言。

大家互写后,这个本子最终还是转到自己手里,永久保存。这个笔记本上,每一页都是一份留言和祝福,有的只是文字,有的则文图并茂,画上一幅简笔画、一个心形等等。文字的形式,或打油诗,或几句朴实的话,或一封信般的心声。

冷熙说,距离初中毕业已有20多年光景,这本笔记本一直在老家的书箱里保存着,直到老家房子换了地方,盖了新居,也一直没舍得当废品丢掉。因为那是她的青春记忆,对她来说是无价的,一定要一直保存。每次从郑州回老家,她都会找出那本纸张已经泛黄的水晶笔记本,一页页翻看,沉浸在当年的场景中。初中毕业时,冷熙还和玩得最好的姐妹黄利杰和胡建华一起去照相馆拍了合照,之后一式三份,各自珍藏一份。

20多年过去了,大家虽然中断了联系,但前两年联系上之后,大家加了微信好友,平时聊得最多的就是当年毕业时,照片上她们年轻的模样。

礼物3

不打不相识的朋友,毕业时送他一个手串

“这个手串自从他送给我之后,我就几乎天天把玩它,我们的兄弟之情会一直延续下去。”胡先生已经大学毕业5年了,这些年来,他一直将毕业时同学送的礼物带在身边。虽然现在为了前程各奔东西,不能经常见面,但在每一次相聚过后,他们总是期盼着下一次相聚早日到来。

目前,胡先生在洛阳一所高中当美术老师,他的大学好友邹先生在毕业后去了深圳,在那里创办了一所艺术培训机构。

“我们不是一个系的,却成了比同一个系的同学关系还要好的兄弟。”胡先生想起当年的往事,仍有些激动。

2007年9月,胡先生从老家焦作来到湖南,在湘潭一所大学美术系就读。大学一年级学期末,胡先生因和女友分手后心情不好,一个人在篮球场附近散步。“他当时在打篮球,而我在球场一旁低着头散步,忽然他的篮球砸在了我的头上,我当时气坏了,没等他说话,就上去打了他,他不仅没还手,还拉着我和他一起打篮球。”胡先生说,在球场的这一次相识,让两人随后渐渐成了朋友。

“当时我早就看出了他心情不好,一直在那里转悠,这次事情以后,我们经常在一起打篮球,我家在武汉,也不是湘潭本地的,当时也没什么朋友。”邹先生在电话那头给记者慢慢讲述着。后来,兄弟俩的感情日渐深厚,在一起无话不谈,当时的小邹知道小胡喜欢文玩物件儿,就专门在毕业前夕跑到长沙的文玩市场淘了一个手串儿。“其实当时买来时也就不到200块钱,但他一直戴在手上把玩,上次我们聚会时,我看那串手串都已经包浆了。”

虽然现在他们相距很远,但约定每年至少聚一次,在聚会时两人常常喝酒喝到深夜。“这一次我们相聚的时间是在农历九月初九,到时候他会在武汉办婚礼,当年我啥礼物也没送他,这一次我准备了一份大礼。”胡先生笑着说。

礼物4

一支钢笔,一个笔记本,礼轻情意重

倪凤云的老家在漯河,是上世纪50年代生人。在那个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且兄弟姐妹又多的年代,因为母亲特别重视孩子们上学读书,她有幸读到高中毕业。

那时,大家都简单朴素,毕业时,大家互送钢笔和小笔记本表达不舍之情。钢笔几块钱,笔记本更便宜。笔记本上会写上祝福和赠言。比如祝福同学们在今后的工作战线上能获得“新长征突击手”,工作上力争上游,优秀先进,生活上有美满的家庭等。

那时,同学们毕业后,没有聚餐之类的形式。大家对学校依依不舍,毕业了,还要继续在学校多住上一两天。

在她印象中,那时一个班的同学会拍合影照留念。前不久,同班同学用微信给她传来一张当年的合影照。她存到了手机里,还专门跑到照相馆,洗了出来,没事时看看。

这张照片是她特别珍视的留影。她和老伴就是高中那会谈的恋爱,俩人当时一个爱唱戏,一个会乐器,因文艺结缘,俩人毕业后结了婚。现在老两口已当上爷爷奶奶。

当年的高中同学,几十年过去了,一直保持着联系。哪家同学家里办喜事,都会召集同学们聚会。关系铁的,更是逢年过节都会相互走动。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