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半年的时间就是2022年上海中考新政执行的日子了。在此,妙老师翻出一篇旧文与大家分享,以下是正文:
今年3月上海教委发布《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几天,无论是教育圈,家长&朋友圈,还是房产圈,大家的话题都离不开这次中考新政,都说民以食为天,那是饿饭年代,大家吃饱的时候,其实民以娃为天!
说是新政,实际上此次改革早在2018年就已发布预告,当时文件叫《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过后,我们看到的公民同招,民办摇号,直到这次的《办法》出台,鲜有人知道这个伏笔一埋就是三年,三年来步步推进,层层设计,领导们真是用心良苦啊!由于最近已经有很多解读的文章,有的数据扎堆,有的以偏概全,有的激昂文字,有的凡尔赛体,当然这都完全可以理解,本来JW的数据从来都是不公开的,只能民间传来传去,加上现在的分析又都只能建立在历史数据上,而本身规则如此繁文缛节,解读起来真的很难。
因此本篇小编希望写一篇不一样的东西,宗旨就是化繁为简,通俗易懂。分以下三个段式:
一、 新政新解,大道至简
二、 有一说一,有问有答,
三、 相关资料
一 新政新解,大道至简
首先大家应该明白,此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窃以为三个字概况就是“均衡化”。既然是均衡,那么打破了谁的垄断,首当其冲则是天子骄子的民办初中,举例而言原先杨浦兰生每年200学子,一半左右进四大,市重点率近100%。三年改革下来,先去掉其全市择优录取的资格(先同招、后摇号),再在名额分配上强行下刀,导致下无生源,上收通道,你说她还能怎样?下面的图表,是小编辛苦通过整理分析,制作的新旧政策规则变化之对比图。
如果之前就有心了解中考制度的家长们应该知道,即使老政策也是一样复杂的,我们尽量简化,作此对比,也是希望大家可以了解到政策变化产生的影响。从上图可知,首先无论新政还是旧政,自招和统招(裸考)的加总比例对于目标无论是四大还是区属市重点而言基本无变化,都在35%-50%之间,这点很重要,后面会再次提到。因此所有的变动都发生在图表中的黄色区域,旧政策叫推优/零志愿/分配到校,新政叫分配到区(本区&外区)/分配到校,实际这两部分的总比例也并没有变化,在50&-65%之间,只是其中结构和分配规则上进行了调整,目的还是打破民办垄断,把更多名额强行分配出去。这样理解,就相对简单多了。
调整较大的地方有“推优”被取消,原来推优类似于现在的分配到校,不过并非每个学校都能雨露均沾,大部分还是民办特权,取消后部分门票进入名额分配到校,参与校内竞争,部分进入名额分配到区参与区内竞争。而“零志愿”类似于改革后的名额分配到区,其比例变化也并不很大。是不是说到这里,大家还是云里雾里。没关系,我们再次降维,还是大道至简的原则,抛开那些麻烦的数据,因为现有的数据怎么算都很难准确,而且更多细则也并未给出,例如四大统招的名额比例到底多少?因此大家还不如和小编一起直接从趋势进行推演,从学生的视角来看今后应该如何选择行政区和学校:
行政区选择:有文章言辞凿凿的分析,徐汇杨浦这样的教育强区,四大比例严重下滑云云,按改革前规则统计是没错,那是因为小升初的时候全市牛蛙云集杨浦和徐汇的民办,但问题是规则调整后,外区牛蛙们不会来那么多了啊(你摇号了,我怎么来?),所以以后挑选区域的原则一是选择教育水平好的强区,因为自招和统招还有近一半的名额,教育水平强区不是浪得虚名的。二是选择市重点人数对比中考人数比例较高的区域,如黄埔,静安,徐汇和杨浦等。因为区属市重点名额分配到校的比例大大提高了。
学校选择:民办自然不靠谱了,想去也摇不上啊。从这个角度看,利好所有公办,但是特别利好优质公办。为什么?假设我们现在把孩子按学习能力分三档。
第1档,去哪都牛的超级牛蛙们。既然去哪都牛,你是牛蛙的家长,为什么不帮他选择一个优质公办,毕竟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不香吗?这就好比,为什么全国人民,特别是有为青年愿意来上海,深圳这样的地方,为什么不在老家做鸡头呢?你觉得呢?
第2档,中部的孩子,看似去好的公办还要竞争,分配名额没有优势。拜托!!!为什么大家仅仅盯着分配的名额,忽略了那还有35%-50%自招和统招的名额呢?真的去菜中,几乎等于放弃了自招和统招了啊!真的那么有把握能拿到菜中的分配名额,而甘愿放弃其他一切吗?
第3档,底部的孩子,我相信结果是有的家长会选择换一个好的环境帮助孩子改变,有的会选择继续留在菜中,反正机会确实还是有的,万一中了呢?
另外一个层面,zf改革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阳谋,就是配合五大新城的策略之一,所以此次看到郊区很多建了新的重点学校,和更多分配名额。其实也是为了配合五大新城建设需要吸引最高端人才,百万人才,你不分配好的教育名额,谁去呢?你以为的名额多了,其实设计的时候并不一定考虑是你的。
当然至于新政里面还有政策加分。另外还有综合评价这重要一环,综评这块由于目前未出台细则,所以我们也只能以观后效。那么本次改革的目的能否实现均衡化呢?我个人对均衡化的理解就是民办垄断肯定被彻底打破了,公办民办差距会减小,但由于差异性永远存在,并且随着时间推移,马太效应只会不断增强,形成新的垄断寡头,这个寡头,今后大概率属于各区内头部公办学校。马太效应是历史规律,也是自然法则。
也许若干年后,还是会有人怀念当初脱离房产制度的民办,人们会发现在我们这片特殊的土壤里,也许只有兼顾公平和效率,平衡计划和资本,才能开出最美丽灿烂的花朵。
二、 有一说一,有问有答
问:谁能享受名额分配?
所有不选择生源的公办学校学生,以及2020年民办摇号后就读民办学校的学生。还有一个硬条件就是在籍在读满三年。
问:什么叫名额分配到区?什么叫名额分配到校?
名额分配到区就是以区为单位,依据总分排序按计划录取。那学生中考成绩必须排到全区的头部,才能拿到名额,这是区内排序录取。
名额分配到校是以初中学校为单位,依据总分排序按计划录取。学生只要在中考成绩在本校排到头部,就可以拿到名额。这是校内排序录取。
问:一些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亲儿子”,比如格致中学对着的格致初中,会多分到一些格致中学的名额分配到校的名额吗?
不会。严格按照既定规则来。
问:拿到名额分配资格最终就一定会被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录取吗?
不一定,因为还有最低控分线。如果达不到,这所初中校会万分丢脸,无法向学区内的家长们交待。所以初中校一定会拼了老命地提升办学质量。
问:名额分配录取时只看中考成绩吗?
不。要看中考成绩加学校综合考查的成绩总分。举个例子呗!比如储能拿到了格致的2个名额。储能有50个学生填报了格致名额分配到校的志愿。先按中考成绩1:2投档。也就是排名前4的同学被投档(假设4位同学都达线)。然后再进行学校综合考查。两部分成绩相加后,从高到低录取2名同学。
问:学校综合考查怎么考?
学校综合考查满分50分,不得进行学科类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创新、表达、团队合作等能力。具体怎么考,后续还会有指导意见出台,学校各自出方案。
问:学生能填几个名额分配的志愿?
公办学校学生以及2020年之后摇号入校的民办学校学生,可填一个名额分配到区+一个名额分配到校,共两个志愿。选择生源民办学校2020年前入校的学生,只能填一个名额分配到区的志愿。
问:如果既填了名额分配到区,又填了名额分配到校,录取顺序是什么样的?
先录取名额分配到区。
三、 相关资料
2022年后上海中考闯关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