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忠诚与背叛电影观后感专题之忠诚与背叛(是环境变了还是人变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现代人都很喜欢养宠物,因此也都喜欢标榜宠物对人的忠诚。

而于此对立的就是人性的复杂化,甚至有些人不管对他多好,最后还可能是他反咬你一口。

那究竟人性本善还是本恶?

或者说人的天性是属于忠诚的一方还是天生就是背叛者一方呢?

首先我们都热衷于相信人的本性是向善,忠诚的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


而我们对现状感到了厌倦,就总遐想着远方的诗。

在农耕文明还没到来之前,男人狩猎,女人采集,群体分工、协作、分享,人人营养平衡,身心健康。

那个时代没有战争,没有等级,没有财产当然也就没有穷富差别。

对那个时代的想象,奠定了一种极有影响力的思维:忠诚与善!

最初都是好人,只是后来变坏了。

那又是怎么变坏的呢?


发明了农业。

农业意味着定居,意味着阶层,意味着收获,意味着余粮,意味着分配,意味着得武装起来防止别的群体来抢夺余粮。

无尽冲突从此开启:阶级分化了,财富产生了,战争到来了。

连营养都变差了,绝大多数人忙于在田间劳作,却只能果腹而已。

人类从此失去了乐园。

孟子说;人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人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有些事情我们都不用过多思考也知道那些是有道德的,那些是不可为的。

而性本善吸引力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指向的解决方法最简单;

回到没有被污染的过去,回归人人都有的善良本性,那这样就可以回到那个黄金时代!


解决一切现实烦忧。

只需要找到并去除那些遮蔽了我们善良本性的坏东西,即可重获良知。


与之针锋相对的是性本恶。

婴儿的不作恶是因为它是刚生的不作恶?

还是因为他目前拥有的力量太小,无法作恶呢?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伪”这个词用得非常深刻,它指美德是后天培育出来的,不是先天内置的。

我们之所以不断地宣扬美德,最主要的是化解恶的本质。

获得忠诚的办法就是信任别人,当信任本身就是有风险的,

你怎么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呢?


分工与合作,信任和利益,构建了这二元社会。

无法脱离,既时常合作,又时常离叛,

那人们从什么时候开始会放弃合作,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使合作延续下去?

只要利益足够大,背叛总有出现的理由。

迈开了这一步哪怕事后觉得不妥,也已经晚了,因为一切回不去了!

面对合作和忠诚的秩序,我们都有选择的自由:

既可以加入合作,促使其更加强健,帮助其进一步扩展;

也可以选择别人合作你套利,因为要是合作秩序能够继续扩展的话,套利对套利者是有利的。

要是合作秩序瓦解的话,套利对套利者仍然是有利的。

因为他会在对他不利的情况下退出,哪怕风险真的很大。

他依然能规避,大的那头自然有你承担。


人皆有恻隐之心,推广开去即为良知。

但这一点得先从他的角度出出发,

我承认人皆有良知,但让我们回到身边最接近起点的那个地方。

就是看看身边的婴儿,但谁曾在婴儿那里看到过良心?

我没有小孩,但我身边有很多朋友都结婚了;

我从他们的小孩子身上看到一点;尤其是越年龄越小的越明显, 要让他过得舒服,满足。

一切的满足。

也许很多小朋友的起点是一样的:极为现实,毫不天真,绝无同情心,很少同理心。

如果你觉得小朋友有同情心和天真,那不过是看到了你自己投射在他们身上的幻觉而已。

因为在他们的概念中;

压根没有同情心和天真的存在,而他们为了获得这些品质则需要不断的接受学习和教育。


《高贵的野蛮人》的作者沙里翁,专注研究亚诺玛米人50年。

亚诺玛米人生活在亚马逊河流域最深处,两万多人,200多个村落。

在20世纪中叶时,他们是全球仅存的没有与外部接触过的原始人群。

在这最原始的部落里,“未经污染”状态下内部政治、社会、军事冲突最早也是最后的目击者。

他到达亚马逊密林深处,好似穿越回人类社会的起点,带回来一个结论:

对亚诺玛米人来说,生活就是持续不断的战争,核心是为了争夺女性及资源权。

暴力围绕争夺繁衍权以及资源,社会围绕使用暴力来组织,衍生出一套完整的权力结构、声誉机制和战争谋略。

关于起因:人可以不断的增长,但资源是匮乏的。


决定村庄规模的三大因素是血源、婚姻和头人的能力。

关于头人:头人有三个非正式权力的来源:父系亲属的数量——这对应着其祖爷的繁衍成功率——以及杀过多少个人,这两个是硬指标。


还有一个是政治才能,就是他审时度势,不多说话,但凡说话只说那些他预期会被遵守的命令。

为什么呢?

因为只要命令被人拒绝,就是声誉受损,只能用流血来解决。


关于声誉:对所有男性来说,有辱必流血,有流血必报仇,不然则是懦夫。

而懦夫只会招惹更多欺辱;人数越少的村子,男人必须越显得好战。

博得残暴声誉,以弥补人数劣势。

亚诺玛米村落之间时常举办鸿门宴,这是大规模屠杀的专用安排。

主谋方往往要借助假装中立的第三方帮助,由其出面举办宴席;

邀请目标村庄全村参加,主谋方则藏身一旁,等待摔杯为号。

鸿门宴的先例很多,每个村庄接受另外村庄宴请,都必须极为谨慎。

沙里翁问一场鸿门宴的主谋方和赴宴方,为什么明知是鸿门宴还要赴宴?

为什么明知对方已经知道是鸿门宴还要邀请?

双方回答相同:有宴不赴即是懦夫,而在亚诺玛米社会里,背着懦夫名声比赴鸿门宴更危险。

所以,接到邀请的一方把妻儿藏到丛林里,集体赴会,大杀一场。


人们之所以忠诚于某个人或者某个部落,是因为单个的力量很稀薄。

而团结和忠诚之所以格外显得重要,是因为有一个一致对外的事物。

部落,民族,区域,宗教,只要有一个符合标签的。

那就是一个都没有的,那就是敌人。

现代人并不是忠诚度低了,而是需要抵御外敌的机会少了。

独立的思想不会归属于某个标签,而同个标签的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的思想。

近年来的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我以前住的地方是大合院,

楼上楼下他们是做什么职业,老家哪里人,基本都很清楚。

而现在很多已经成了闭门闭户的小区房,莫说你楼上楼下的住户,你就连你对面的住户家有几口人都未必清楚。


动荡的环境想安定,安定的环境想发展。

你不会妒忌你隔壁村的谁比你有钱,而你则会妒忌你隔壁的那户他比你有钱。

同行即冤家,他人即地狱这样的案例发生过太多了。

过好自己的不就行了,何必管别人。

通常说这句话的时候;旁边都有一个他,也就是说这句话是说给他听的,并不是说给自己听的。

如果是换到自己,哪怕大家都过得不好,你也要比我过得差。

很庆幸我们已经脱离了猎物和捕食者的这环关系。、


在动物的世界里;

比如捕食者与猎物之间;一旦发生在各个群体之内,比如面对着捕食者的一群猎物。

如果是前者,猎物面对捕食者,猎物能做的就是自己变得更快更高更强,做不到就死无葬身之地,无话可说。

如果是后者,则猎物变得再快再高再强也没有用。

如果同伴比它更快更高更强的话,为了增加活下来的机会,除了自己要努力往上爬,还要把同伴努力向下拉。

也正如我上面说的;

一个群体的凝聚力在于生存与竞争的两个维度进行展开,如果外部压力大,则群体内部凝聚力增加。

当外部压力放松和外部压力极大,甚至大到难以承受的时候,则内部凝聚力涣散。

外部的压力与内部的嫉妒力,存在一个粗糙的此消彼长的关系。

这也是为什么不论什么群体都得有至少一个敌人的原因。

实在没有敌人,那也得发明一个。

没有敌人,人心就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虽然敌人有这好处,但只有在一种情况下,群体才会完全凝聚起来,众志成城。

这时候的敌人强大而且他毫无差别、不遗漏地将大家一网打尽。

假设外星人降临地球,不沟通不交流,就是想占领地球,那么历经20万年还没成功的人类世界大同,一天就能建立。

险恶到无法可想的时候,才能诞生最大的人类共同体。

对于这点我们国人深有体会。

正因如此,有智慧的捕食者与有智慧的猎物相遇时。

前者总要给后者留出一丝机会,绝不一网打尽,不光是为了要留给未来慢慢享受。

更因为是只要留出有限的机会,猎物们为了追逐这点机会,自会将同类送到捕食者面前。

之所以说它是理性的,因为它时常是生存之必须:

森林中遇到熊,你跑得再快也没有用,如果同伴跑得比你快一点的话。


忠诚与背叛,善与恶,看似两者的对立面,只要你在描述一个观点的时候,另一个观点将不自在地形容出来。

你所能做的就是坦然接受,因为人总是不可信的。

年前励志,年中放羊,来年在励志;

每一个处于新年的自己总想套牢未来的自己,而在未来的自己总在想办法脱逃新年立志的自己,不同的时间有着不同的想法。

你做事是靠着本能的驱动呢还是理性的算计呢?

只有面对真正诱惑的时候,你才清楚那个才是真正的自己。

所以连自己都未必信得过自己,何况别人呢?

不管是自己的忠诚还是别人的背叛,也不管是自己的善还是别人的恶,

请别妄下定论,因为假如我们站在他的位置,我们的行动未必比他人好。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