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关于野性的呼唤读后感我想说从宠物到王者,是野性更是人性

刘晗

描绘人与狗狗之间的故事,大多以温情为切入点,比如像电影《忠犬八公物语》《导盲犬小Q》《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等等,影片中狗狗与主人公之间的相互扶持与默契让人动容。而《野性的呼唤》的质地却似乎更为粗粝硬朗。这部由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写于上个世纪初的著名小说,已经多次被改编成电影,近期被执导过《驯龙高手》《星际宝贝》的克里斯·桑德斯再一次搬上了大银幕,由哈里森·福特主演。一百多年了,狗狗巴克的故事依然历久弥新,就像关于人性的讨论一样经久不息。

《野性的呼唤》讲述了一只狗历经从宠物到野兽、从文明到荒原的蜕变。对比之前的多个版本,此次的影片改编动用了高端特效制作,CG技术混合了真人表情,弱化了兽性残暴的一面,增添了几分可人灵性,更加突显了原著中的拟人化描写。在场景上亦有宏大场面,淘金时代的风土人情、雪崩之中的巴克变身“武林高手”等等精彩场景,令观者尽享震撼的视觉冲击。

没有天生的无所畏惧,只有锲而不舍的忠诚。《野性的呼唤》之中的巴克再次证实了长久以来大众对狗的普遍印象,它的成长与那些逐渐步入社会的人有着相同的轨迹。

小时候的巴克是米勒法官一家的宠儿,过着养尊处优、无忧无虑的生活。身为圣伯纳与苏格兰牧羊犬的混血,它不惧严寒、健硕强壮的体魄被选为猎金的工具。不幸的是,它被贪财的园丁马诺出卖,又辗转落到了狗贩子手上,其间少不了棍棒加身,但它从未屈服。离开了米勒的护佑,无论是哈尔还是查尔斯,他们只是将它视为得来的战利品、殊死一搏的筹码,全力效忠的奴隶而已。极其残酷的环境,激发起了巴克的野性。

从贵族犬到雪橇犬,巴克的性情也随之改变,它在反抗中拒绝主人的命令,表现出其倔强的一面,露出了狼性。当它身陷险境,约翰·桑顿挺身而出,作为最后一任主人,他对巴克的怜惜如同所有爱狗人士一样。而当桑顿被印第安人杀死,巴克在为他报仇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的救赎,归于自然与狼共舞,终成首领。

事实上,不同的主人就是巴克多面性情的投射——在米勒的家里,它享受了自由自在;在背叛者和统治者那里,它习得了桀骜不驯;在桑顿的怀抱里,它懂得了知恩图报。反过来,在巴克的眼中,也照见了人性伪善丑陋,以及罪有应得。

从加州暖意洋洋的山谷,到寒冷偏僻的阿拉斯加,可谓一落千丈,与那些被岁月磨平了棱角,年华腐蚀了心气变得沮丧消沉之人相比,曾经心高气傲、自命不凡的巴克在恶劣的环境中练就了披荆斩棘的勇气,愈挫愈勇。从高贵宠儿到荒野领袖,与其说杰克·伦敦呈现的是野性,不如说他要映射的是人性。(细读小说,你会发现,很多时候,称巴克为“他”,而不是“它”。你品,你细品)

巴克与人类的关系之外,另一条线索是它与自然、与同伴的相处。

在森林里,狼群的嚎叫与人间的温情并无二致,它们以此来保护自己,抑或是寻找志同道合者。危险不仅来自人心的险恶,还有大自然的威力,以及同伴的威胁。走出温室花园的巴克有着极强的随机应变能力,也随着身处逆境而使自己变得更强大。从柔软内心到硬汉姿态,巴克的成长有目共睹,在冰天雪地里学会了生存技能,无论是在冰上打洞,还是拉着雪橇都游刃有余,它在狗群之中亦有着一席之地,挣脱了驯化的束缚,却从不趋从于强权势力。

不仅如此,为了保住自身在团队中的地位,有着强烈求生欲的巴克也不得不迎难而上,“他从不放过任何有利的机会,更不会从生死搏斗中退却。统治别人或被别人奴役。不能有同情,同情是软弱的表现。原始生活中不存在同情,否则,会被视为软弱,这会让你丧命。杀人或者被杀,吃人或者被吃,这就是法则,永恒的法则。”巴克战胜了霸道的斯皮兹,赢得了属于它的主场。

遗憾的是,巴克虽然战胜了同类,人类之间的残杀仍令它心寒,直到世界上最在乎它的桑顿离去,巴克才带着些许怅然若失离开人群,无牵无挂奔向狼群。对世相的洞察和历练赋予巴克一种信念感,对于新生活的向往。历经生死劫难之后,对于未来的不可知巴克不再战战兢兢,带着一种不念过去、不畏将来的决心,去面对全新的挑战。

《野性的呼唤》被誉为“世界上读得最多的美国小说”。无论是对生命态度、个体成长的领悟,还是我们与动物关系的反省,它总能在感动之余留下长长的思考,这或许就是它成为经典,并在光影世界中不断重生的原因吧。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