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徐斌忠
今年的高考分数有没有公式与去年进行换算?市面上的高考志愿填报APP是否靠谱?……昨天下午,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郑方贤及高招办负责人黄琦做客上海教育电视、东方都市广播等媒体联合举办的《我们一起填志愿——2017高考咨询大直播》,就主持人及参与节目的考生家长所提有关高考志愿填报方面的热门问题一一给予解答。
现阶段进入招录程序的是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同时还有综合评价批次的志愿填报,这两个方式都有一个校测的环节,两者有什么区别?
答:您抓了个非常重要的点,他们都有校测的共同点,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充分发挥了部分高水平大学的招生自主权。这里面的区别也是明显的,从这几年的实施来讲,自主招生项目更多的是希望选拔有学科特长或者在某些领域有专长的学生,因此它的项目实施和应用范围有一些限制,譬如说考生在某些学科或领域的特长是远超出同龄学生的,这就会受到部分高校的关注,这个特点在我们的所有考生里面是一个很少量的群体,所以它在院校的招生里所占比例很低。 而这个阶段进行的综合评价录取试点改革,我认为更多的是高校招生录取的模式改革,目前在上海有九所高水平大学参加综合评价批次的招生改革,九所高校在上海实施综合评价批次招生安排的计划是比较多的,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都要达到六七百的量,其他几所院校招生名额也在一百多或左右。他们在审核报名学生的基础上,通过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及校测评价学生,尤其是校测的考察模式非常多元,在将三者评价按照一定的分值比例即631方式形成结果,按次序进行录取。所以这个改革,充分发挥了高校的自主权,对考生考查的综合性也更加地突出,因此我认为这个应该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招生改革的模式。
现在出现越来越多特殊类型高校,如上海纽约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其和传统意义上计划内招生的高校有哪些区别?
答: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不得不关注除了传统的高校之外,还有新的学校,譬如上海纽约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等,这些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在计划内招生,有的在计划外招生,可以自己提出申请、接受学校考察,当然也需要满足高考的基本要求等。 我认为这些学校都有非常强的个性或特点,譬如通常这些学校的规模都不会太大,我们称为小规模。其次这些高校在它的学科、学术培养上或者是发展上是有限的,不是我们一般概念中的综合性大学。因此在非常小规模和有限学科发展的定位之下,它还有一个特点,人均培养成本一般都比较高,当然学费也比较高,因此对一部分学生是比较适合的。对于这类学校的招生,我认为还是需要与这些高校的招生部门加强联系,了解它的办学、学科以及学生培养特点,但总体上我认为它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高考总分位序对志愿填报来说非常重要,所以考生要了解成绩分布表,那么高考成绩分布表怎么用?
答:首先你可以看到自己高考总分的位序,这个位序对于志愿填报来说非常的重要,我们的位序要和招生计划结合起来看,才可以比较准确填报志愿。所以对考生来说,要认真地了解这些成绩分布表,并且同时也需要了解我们的招生专业目录,院校专业组的招生计划,特别是今年我们为考生提供了辅助志愿填报系统,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对院校专业组进行筛选。
今年因为是考前变成考后,这个变化蛮大的,需要考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我们先排一个分数大小,但是实际上我们很多家长都意识到,分数还不够,还需要有一个位序,譬如,这个学校招100个,我排在50名,这就有录取机会,如果你排在150名,可能机会就不大。但是今年有位序还不够,还要关注招生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也即我们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是院校专业组,这是通过选考科目来区分的,所以我们还要提供不同选考科目下总分的排序,但是那么多信息放在一起还要有一个筛选的过程,这确实是一个新的问题。
知分填报就比考前填报更加容易、选择面更宽吗?
答: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这样的感觉,原来我什么都不知道,然后我要去填报学校志愿。现在我什么都知道了,那么我认为这个变化也没有根本上改变填报的考虑方式。原来我们5月份考前填报志愿基本上要考虑三个要素:
第一,自身的学业状况。你的学业状况虽没有最后高考分数排序信息,但是一般要考虑在哪一个高中,属于哪一类高中,这个高中大概在全市是什么位置,然后在本年级里大概排什么位置,还有最近一两次模拟考在区域里的相对位置。现在这个方面有所改变,通过高考成绩分布表就有了一个相对准确的位序,这个有所进步,更加清晰。
第二,我们对高校还要有一个序列。过去的标准就是985、211这种重点排下来,多少年形成的口碑有一定作用,有先后次序,这个次序表现出来就是从高到低,当然今年更加深入些,要考虑按照专业组的排序。
第三,个人的兴趣爱好,这个就差异很大了,还有其他各种因素。
考前填报要考虑上述这些因素,考后填报还是要考虑这些因素,所以基本要素没有变,还是要坚持、还是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在哪里。
征求志愿在今年高考改革也很重要,变成两次,考生如何把握?
答:高校录取有自己的规则,录取计划和考生实际填报的信息,这两者之间很难完全匹配。比如某一院校专业组招30个名额,可能只有25个人填报,或者这个院校专业组招30个,填报志愿考生有40个,这个时候就有10个考生多出来。这就存在不均衡。第一次投档录取以后,一些院校专业组还有招生计划余额,而本科线上有的考生还没有被录取,这个时候就要再给考生和高校一次机会,重新填报志愿,这是第一次征求志愿,是在原来的本科线上考生范围里进行一次填报和录取。但是还是会出现这种情况:有的学生看到有余额的招生院校路太远了不想去,这种情况下,既然线上考生录取结束了,为了给更多的考生有机会进行选择,同时不浪费招生计划,今年我们还有一次降分征求志愿,也是给更多考生提供机会。 降分征求志愿有两个条件,一个就是看尚有招生余额的高校愿不愿意接受降分,这个自主权还是在高校,如果招生高校对上海生源比较满意,降一点分也愿意接受。另外一个是在高校愿意降分的前提下还有多少计划,然后我们再根据线上的考生情况和线下的考生情况,将填报第二次本科普通批征求志愿的资格线进行下降,所以这是一个动态的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在确定后,我们将对社会公布并再次组织志愿填报及投档录取。
今年高考考分和2016年的分数是如何正确换算的,网上有很多种算法,有没有参考意义?
答:这是两个不同的结构,我们原来是3+1,3+1还分文理,总分是600分,文科分数和理科分数是不同的。今年是不分文理,是3+3。3+3从成绩构成来讲,3是语数外三门,总分是450分,然后是+3的210分,加起来660分。所以从构成结构和组成要素都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就使得我们很难去做这个简单的对比了,所以我自己的看法也是不赞成去做这样的比较。
这次各位考生知晓自己的成绩,还可以知道不同类型的成绩分布表,大家可以通过这些表格了解大致的位序。
考生还应多关注想报考的大学的往年录取情况。我们在3月份的时候提供了两本册子,一本是2014-2016年各个高校在上海招生的专业人数及录取分数,还有一本是2014年-2016年文科和理科考分的分布表。这可以告诉考生某一个大学某一个专业大概在三年里面录取的位序,这样的分析办法同样适应今年,分析今年该大学的招生计划,再结合成绩分布表,结合平行志愿的填报方法,还是有一定的意义。单纯希望说某一个公式折算,这个是很难支持的。
考试院公布自主招生控制分数线是501分,这有哪些参考的价值?
答:501分是一个自主招生控制线,因为从2016年一本批次和二本批次合并就没有了一本线的概念,但从整个招生系统控制来讲还是有一些项目需要有一个这样的限制,譬如我们前面讲的,综合评价批次的招生是不能低于这个线,还有提到的高水平大学的自主招生也有这个要求,包括之前提到的上海纽约大学等都有这样的要求。所以一定要有一个参考线,我们也是根据往年经验性的数据拟定了这样的一条线。这个线首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线,但它的作用也仅限于我们刚才提到的这些招生项目的控制作用,而不是原来的一本线概念,过了这个线就能上一本的学校了等等,不是这个概念,这个是没有意义的。从去年的效果来讲,也确实和我们的预想是一致的,仅仅是作为控制一些特别的招生项目总分所用。
市场上有很多帮助填报志愿的APP,该怎么对待?
答:今年由于第一次考后填报志愿,我们能够理解大家的困惑,希望寻找一些办法。我们市教育考试院也考虑到大家的需求,除了尽可能提供比较全面的信息之外,在3月也推出志愿辅助填报系统。我们希望志愿辅助填报系统可以帮助考生填报志愿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因为它操作简便,考生只要把基本信息输入进去以后,相关比较合适的院校专业组范围就基本设置好了,然后就可以根据最近所获得这些数据信息进行院校和专业组分类排序,这样就可以帮助考生在正式填报的时候可以形成一张可供参考的志愿草稿。我们还是希望考生能充分的使用这个辅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