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永 科技日报记者 何星辉
“看到这个方案,我看到的是一个个天没亮就出门的身影,一双双熬夜熬红的眼睛,一个个沉重的书包。”
“每天作业都做不完,还让孩子们睡觉吗?”
家长们集中炮轰的,是贵阳市刚刚出笼的中考改革方案。11月14日,贵州省贵阳市教育局面向社会发布了《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试行)》(征求意见稿),明确将13门学科全部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闭卷考试的科目由之前的5门增加到9门。对此,有家长质疑,这样的改革方案,走回了应试教育的老路,是一种加负式“减负”。12月17日,科技日报记者就此致电贵阳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将于21日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结果。
家长炮轰:到底是真减负还是假减负?
贵阳市教育局对外称,中考改革将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和过程性,同时充分发挥考试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引导社会、学校、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和成才观,并立足学生阶段发展与长远发展,引导学校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实现学生培养的学段融通。
贵阳市教育局对外公布的改革方案,包括“取消所有竞赛类和部分身份类加分”、“体育考试分三年进行 ”、“不再允许考生在学业水平考试中使用科学计算器”等内容。其中提及,《义务教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制、历史、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13门学科。
多数学生家长关注的焦点,在于考试科目上。改革方案中指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制、历史、地理、生物共9门学科将实行闭卷考试,而之前规定的闭卷考试科目为5门。
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家长称,孩子们一下子要增加这么多考试科目,时间上根本顾不过来,这样的考试模式已经回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改变了尊重孩子个体差异的初衷,也与教育部多次下达的“减负令”背道而驰。
贵阳市一位李姓家长也认为,考试是指挥棒,一旦涉及到选拔考试,深度学习就在所难免,学生为了拿到分数会提前学、深度学,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贵阳市某初中学校的罗老师表示,在目前的学习压力下,多数学生已经很难面面俱到,这次中考科目增多,会造成学生学习精力更加分散,优势学科难以保持。此外,贵阳市教育资源辐射全省,各地赴贵阳就读的学生,基础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此次改革有可能让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如果按照这一改革方案,可能会加剧学生偏科,也会引发新一波“补课风潮”。
教育改革何妨循序渐进
“改革能淡化所谓的主科,权重降低了,新增科目的分值也不高,说不定能改变现有教育困局……”在众多反对意见中,也有人对贵阳市中考改革方案表示认可。
有网友表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之外的学科长期以来不受重视,这次改革会让学校所有的学科都能得到相应的重视,能培养孩子一些基础性的生活知识,从而培养兴趣。同时,变更学科权重,也可以缓解恶性补课的现状。
贵阳市某初中教师认为,以往地理、生物在初二进行合卷考试,政治、历史在初三进行开卷考试,4科以等级形式划定作为高中入学参考,而学生为追求高分,往往把更多尽力放在其他计分主科上,学生进入高中后,这4门科目知识十分薄弱,这次改革就是瞄准了这个点。
他认为,教育改革应结合地区实际循序渐进,现阶段可以先提高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的在中考权重,以等级的形式作为高中招生依据,避免让学生和家长措手不及。
不过,在“贵州交通广播”微信公众平台发起的投票中,截至17日,意见呈现一边倒局面,在62490名参与者中,88%对改革方案表示不支持。
官方回应:衔接新高考改革背景
17日,科技日报记者致电贵阳市教育局,得到反馈是,教育局将在21日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结果,期间,考虑开通其他反馈渠道听取公众意见。
在贵阳市教育局官网,相关负责人对中考改革试点实施意见作出回应,此次中考改革的总体设想是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对中考改革的相关工作要求,贵阳市教育局经过多方调研,分析对比了全国近20个先期实施中考改革城市的方案,综合考虑了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模式即将发生的变化对初中教学可能带来的影响,并结合贵阳市初中教育教学实际,从考试和招生两个主要方面对中考进行改革。
负责人表示,现行中考政策实施以来,部分初中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对计分科目的关注程度远远高于非计分科目,教与学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功利性。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教师教学边缘化、碎片化,学生学习存在随意化,学生偏科现象严重。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后,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非中考计分学科,学生基础知识缺失,与高中教学要求衔接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