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记叙文作文网专题之七个老师|出口成章刘英平:写好文章的“点”,成就中考满分作文

七个老师

看家本领

出口成章刘英平

写好文章的“点”,成就中考满分作文

河南息县三中高级教师,省级骨干,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级特色教育优秀教师。网名“老英”,主持诗先锋“现场诗歌俱乐部”论坛、“大息地”论坛,管理“新教师成长网”网站。主持2012年国家级十二五重点课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实验与研究》,结题并获得一等奖。著有《下课后——如何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

初临字帖,很多人都困惑于“点”划的处理。其它笔画,如横、竖、折等,只要勤加练习,至少能写得像。点划就不同,它形态多变,笔法灵活,实在很难写得像。写其它笔划时,可以边写边调整,真的不像还可以不好意思地“描”一下,写点划就一笔,就一下,像就是像,不像的话想“描”都不易。

后来对书法了解多一些,才知道就连书法家都很在意这点划。书法艺术,说到底就是“点”与“连”的组合。一“点”之功,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笔势、笔法。难怪初学者深觉其难。

写作文也是这样,最难写的还是“点”。作文中的“点”,根据内容的不同,有不同的所指。在写人的作文中,“点”就是人物的“特点”,即人的个性,独特之处;在记事的作文中,“点”可以理解为细节描写,也就是这件事中的“关键点”,要特意写给读者的“看点”;在写景的作文中,那就是景物的“特征”,可以是季节性的,也可以是地域性的,或者是感受方面的,文化意义上的。

写作文,就是要写得与众不同。换句话说,就是写好“这个人”,“这件事”,“这一景”。重要的是,这是你眼中的、你有独特感受、你深受触动的“人”、“事”、“景”。

这就是要你用心:去看,去感,去体验。

当然,这也有一定的途径,去有意的训练。

这一课,就是教大家如何写好这一“点”。与第一课同样的游戏,简单而有趣味。只要稍作努力,你一定能做到。说不定,经过两三次这样的活动,你会不可自拔地爱上这个游戏。

让我们先从“景”开始吧。

人生是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 第一步:从你身边,目力所及的范围,挑选很小很小的“一块景”。可以是一小片不规则的阳光,也可以是半片树叶,或者桌子上的一个凹痕,一个枣核……用最短的时间确定下来。

  • 第二步:一边观察,一边动笔写。这是关键,记住。不要想“等我看明白以后再写”,不,看一眼后立即就写。然后是看一眼,写一点——对,就像是街头上给人画素描的画家那样。

  • 第三步:随便写。你想到哪就写到哪,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一直写下去。与第一课的游戏一样,句与句跳跃太大,你就用省略号隔开。内容实在差别太大,就另分一段。让思绪不间断,让笔不久停。“扯”得越远越好,“扯”得越多越好,越奇怪越好。

  • 第四步:发现自己没什么可写了,或者,发现自己扯得太远,就回过神来,再观察一会这小“景”,顺势“照顾性”地写两笔它,然后再信马由缰地写下去。

  • 第五步:把你面前的这张纸写满后,停下来,再看看自己都写了些什么。随后再修订一下用字或语法上的问题。

  • 第六步:找机会向你信任的人展示这些内容,让他给点意见。

根据我的经验,可能会有老师反对这样的训练,也会有父母问:“这样对写作文有用吗?”应该也有人指出,“这不过是‘自由联想’和‘意识流’的陈词滥调,早被上世纪的先锋作家们玩腻了的玩意。”

问题是,你玩通了吗?你在教学中实践过吗?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更有效地训练学生语流和语感的方法吗?

先试一段时间,再看看效果,如何呢?

伍尔芙在她的代表作《墙上的斑点》中,就用5840个字,只写墙上的一个点。

学生习作示例

  • 这是一个新春的挂饰,什么时候挂在这里的已然不清楚,大抵是几年前吧。两三个挂饰只有这一个还在。在这个蓝白主调的房间里,花花的格外吸引眼球。两个小孩似是很欢快,戴着新春的棉袄露着肉嘟嘟的胳膊,帽子上的装饰精致惹人喜爱。

    下面是常见的新春装饰,牡丹,元宝,柑橘上写着『吉利』二字。下面是留着放硬币的小纸包,上面同样有个玉女,红着脸蛋一身行装是旦角戏子的架势,同样为了喜气是一身红色,脸上还带着红晕。小小的身子下是元宝,没错,又是元宝。

    现年间哪有什么真的金元宝在寻常百姓家里啊,这画着的金元宝只是象征着财运。有人会问财运的话财神爷岂非更好?我倒是觉得这小娃娃更惹人喜爱,没了神明的不现实感,就像除夕夜时四处疯跑的小丫头一样。当然如果是这身衣服的话行动不便。小纸包下面是说不上是流苏的流苏。(邢书畅)

  • 一睁眼,就能看到正对着床的窗户,上面挂着的薄薄的帘子遮住了一半窗。凌晨时,窗外只有路灯的微光,窗上一半微亮,另一半,薄纱竭力的阻拦着,让窗黑不见底。

    天大亮了,那光比路灯的亮可强大了不少,窗上两半无异,那可怜的窗帘再也遮不住什么,在那种亮度,只能看见它的纹丝不动,它的坚守,有一丝的孤独。(丁梦梦)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微电台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