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江苏异地高考政策】专题一份文件四句话,涉及30多所双一流,异地校区面临清理还是规范?

#我在大学等你#双一流大学开设异地校区,长久以来是我国高等教育界一道奇特的风景线。异地校区的口碑两极分化很严重,有人认为这是“雄心壮志”、“雄韬伟略”,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务正业”、“跑马圈地”。

2021年8月,《教育部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印发,其中第三部分“主要政策”的第四条“从严控制高校异地办学”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不少人认为目前开设在全国各地的众多双一流大学的异地校区即将“寿终正寝”,这其实是一种误读。

认真读一下这四句话,就知道隶属关系不同、建设情况不同、所处地域不同的这些异地校区,目前正处在十字路口,终将走上不同的道路。接下来缪老师先分析一下四句话,再把国内30多所双一流大学的异地校区分为三类,分析一下它们未来的走向。

一、细细品味关键四句话

第一句话,“不鼓励、不支持高校跨省开展异地办学,特别是严控部委所属高校、中西部高校在东部地区跨省开展异地办学,原则上不审批设立跨省异地校区”。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呢?我认为有四点:比起省内异地校区,跨省校区更容易被针对;比起普通省属院校,部属院校被控制得更严格;短期内想要新设跨省校区,基本不可能;严禁西部高校到东部沿海地区开设异地校区。

第二句话,“确需设立省内异地校区的,由省级人民政府统筹,纳入本省高校设置规划,严控数量、严把条件,按照隶属关系履行审批程序”。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呢?我认为说的是省属高校可以新设异地校区,但是要严控。

最后两句话,“对于现存的高校异地校区,本着平稳有序的原则逐步清理规范。新申报设置的学校,须不存在跨省异地校区”。这两句话的意思,我认为是现有的异地校区,该清理的清理,该规范的规范。新设的高校,不能有跨省异地校区存在。

看看国内的情况,开办异地校区的,多数都是部属高校,省属高校财力不够,野心也没那么大。西部地区到东部地区办学,存在着“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掏空西部”的负面影响,自然要控制。

现有的异地校区,咱们就得掰扯掰扯了,有的校区已经经营多年,规模比较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规范,难被清理。有的校区虽然没有招生运营,但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想要一脚刹车踩下去,也不容易。有的校区已经签约,但是还没有落地,这种就比较容易被清理。有的校区跟本部同省,基本上很难被清理。有的院校并非教育部所属的院校,想要“动”它,难度不小。先从其他部委(非教育部)所属的部属院校说起吧。

二、其他部委院校不一般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部在黑龙江哈尔滨,异地校区开到了山东威海和广东深圳,威海校区已经稳定招生运营多年,深圳校区虽然开始招收本科生不久,影响力很大,近些年还在不断扩建。

西北工业大学本部在陕西西安,异地校区开到了江苏太仓,校区已经开工建设多年,一期工程2021年竣工,属于已经开工多年,投入巨大,要招收本科生的校区。情况与之相似的还有本部在黑龙江哈尔滨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它的异地校区在山东青岛。

南京理工大学的本部在江苏南京,异地校区位于江阴(无锡代管)。这个校区2020年已经投入使用,但规模不大、招生不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青岛校区、合肥校区与北京理工大学的怀来校区性质相似,以研究院或研究生院为主体。以上的六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都是工信部直属院校,受教育部文件影响的可能性比较小。

全国总工会下属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本部在北京,异地校区在河北涿州,两个校区都不大。2021年,北京协和医学院与天津市签订协议,共建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校区,符合京津冀一体化的精神。这两所大学受影响的可能性很低。

中央民族大学是民委下属的院校,2016年签订协议准备在陵水开办中央民族大学海南校区,但是大学没见到,民大附中陵水分校却已招生多年。目前中央民族大学的丰台校区已经落地,海南校区恐怕会不了了之。

三、较为安全的异地校区

接下来咱们开始聊教育部下属的院校。先说说那些比较安全,规模很难扩大,但也很难被清理的大学和异地校区。

以下9所大学的异地校区,已经成功办学一段时间,且异地校区与本部同省,受影响的可能性比较小。它们是中山大学(广州、深圳、珠海)、暨南大学(广州、深圳、珠海)、山东大学(济南、威海、青岛)、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峨眉山)、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盘锦)、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宣城)、河海大学(南京、常州)、浙江大学(杭州、宁波).、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保定)。

以下6所大学的异地校区与本部同省,但是异地校区要么建立时间不长,要么正在建设中。它们是南京大学(南京、苏州)、东南大学(南京、苏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西安)、四川大学(成都、眉山)、武汉理工大学(武汉、襄阳)、华中农业大学(武汉、襄阳)。

以上这些大学,不如此前提过的9所大学那么安全,但异地校区属于省内建设,所以安全性还是有一定的保障。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新疆克拉玛依有一个异地校区,虽然属于跨省办学,但它是东部发达地区向西部落后地区输送高等教育资源,所以被清理的可能性比较小。

四、朝不保夕的异地校区

中国农业大学有一个烟台研究院,与本部(北京)距离较远,烟台研究院开设有本科专业,而且办学规模比较小。本部在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有一个苏州校区,办学规模同样非常小,本科合作办学专业和国际学院在苏州落地。本部在辽宁沈阳的东北大学有一个秦皇岛分校,办学同样规模很小。

这三所大学的异地校区与本部位于不同省份,已经开始办学一段时间,办学规模不大。这些跨省异地校区被清理的可能性,要大于同省的异地校区。

本部位于北京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有一个青岛国际校区正在兴建当中,预计2022年可以开门迎新。本部位于天津的天津大学,有一个福州国际校区正在兴建当中,规划未来承载15000人。虽然已经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但这两个校区目前都没有正式投入使用,存在一定被“归置”的可能性。

本部位于兰州的兰州大学,2020年准备与莆田合作,开设莆田国际校区。本部位于武汉的华中师范大学,2021年初与苏州合作,开设苏州校区。这两个异地校区一来属于跨省,二来没有动工,被清理的可能性极大。

五、四个地区会受到影响

收紧异地校区,尤其是跨省异地校区是一项重大举措,有四个地区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它们分别是深圳、青岛、苏州和雄安。深圳是“外引”高校最猛的城市,力度大、政策好、时间早、数量多。但深圳已经提前一步布局自建大学,所以它受到的影响会比较小。

青岛是紧随深圳的“外引”大户,复旦大学青岛校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青岛校区大概率是不会再“拔地而起”了。如果上面提到过的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校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校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岛国际校区、中央美术学院青岛校区不受影响,那就是稳赚了。

苏州在2019年之后,高等院校建设有些向深圳看齐的意思。省内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纷纷前来支援,也在积极引进外省大学。希望南大、东南的苏州校区不受影响,此外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的落地,不在文件约束的范围内,基本不会受影响。

雄安承载着疏解首都高等教育资源的重任。众所周知,北京的高层次院校有不少都是部属院校,有了这个文件,很多高校可能会面临“二选一”的选择题,不能跨地域兴办校区,要么留在北京,要么彻底迁往雄安。

六、两个细节需再次补充

第一个细节是文件没说全,这份《意见》中,只是明确了下一步高等院校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但一来缺乏具体时间,二来缺乏详细措施,三来缺乏明确标准。怎么解释呢?具体时间,指的是在什么日期之前,完成什么样的清理和规范目标;详细措施,指的是如何进行清理和规范,清理是取消吗?学生怎么办?老师怎么办?明确标准,指的是符合什么条件的需要被清理或者规范,开了多少年?规模有多大?跨省有多远?

综上所述,大方向有了,具体如何实施我们还需要静观其变。

第二个细节是院校没说完,除了部属院校之外,还有一些省属院校也有异地校区,而且异地校区与本部在同一个省份,比如郑州大学(郑州、洛阳)、河南大学(开封、郑州)、华南师范大学(广州、汕尾)。

我个人认为这些大学一来不是没有撞上“部属”的严控标准,二来没有踩上“跨省”的清理方向,所以还是比较安全的。

最后总结一下,我认为绝大多数现存的异地校区在短期之内不会受到非常重大的影响,但办学规模想要扩大不太现实。新办异地校区的“潮流”会被压制,一段时间之内翻不了身。对于高层次大学开办异地校区,你怎么看?你认为哪所大学的异地校区最成功?哪一所最没有必要?来评论区聊聊吧。

历尽十年考察千所大学,我是“大学活地图”缪登峰,期待你的关注。

在头条,搜【高考】,权威信息一手掌握。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