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比喻帝王死亡,干货看这篇!为什么苏格拉底必须被处死呢?他的临终辩词是这样的

苏格拉底(公元前 469-前 399 年)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曾参加过伯罗奔尼撒战争。

他勤奋好学,尤其喜爱研究哲学。苏格拉底青年时就从师于诡辨派学者,后来逐步形成自己完整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成为当时雅典最有名的哲学家之一,不少有名望的都拜他为师。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和其他诡辩学者一样,对自然科学不感兴趣,而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伦理性问题的研究上。他认为,哲学应当从怀疑开始,要把人对于物质自然也即是客观世界的求知,转化为对于内在自我也即是主观世界的求知。所以他说,“认识你自己吧”。他也提出所谓“客观真理”,但这是指精神启示的、超理性的绝对道德价值。他主张有知识的人才具有美德,才能治理国家;强调“美德即知识”。知识的对象就是“善”。这一切都是强调精神第一物质第二的唯心论。

他教导门徒在进行辩论时,要运用所谓“产婆术”。它通过问答揭露对方的矛盾,使之逐步达到所谓普遍性的认识。他宣称自己虽然无知,但能帮助别人获得知识,就像他自己的母亲是个助产婆,虽年老不能生育,但能接生一样。

苏格拉底生前好谈论而无著述。他的言行,多见于其弟子柏拉图的一些对话和色诺芬的《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中。他是最早强调知识和行为有联系的哲学家。他的学说替柏拉图的客观唯心论打下了基础。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自己说像一只牛虻不断地叮咬雅典市民,在市集上以诘问的方式不断和雅典公民对话,让别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无知,从而寻求智慧,但在此过程中容易让别人出丑,得罪他人,而遭人忌恨,这是苏格拉底不受雅典人喜欢的原因,所以下狱判罪乃至处死也是可以预料的。

根据柏拉图的解释,雅典的民主已经沦为暴民政治,而非理想的政治模式,所以即使是像苏格拉底这样的哲人,也不免于被判处一死。

苏格拉底


临终辨词

我们如果从另一角度来思考死亡,就会发觉有绝大理由相信死亡是件好事。死亡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形之一:或者是完全无知觉的虚无状态;或是大家常说的一套,是灵魂经历变化,由这个世界移居到另一世界。倘若你认为死后并无知觉,犹如无梦相扰的安眠,那么死亡真是无可形容的得益了。如果某人要把安恬无梦的一夜同一生中的其他日子想比,看有多少日夜比这一夜更美妙愉快,我想他说不出有多少天。不要说是平民,就是显赫的帝王也是如此。如果这就是死亡的本质,那么死亡真是一种得益,因为这样看来,永恒不过是一夜。倘若死亡一如大家常说那样,只是迁居到另一个聚居了所有死去的人的世界,那么,我的诸位朋友、法官啊,还有什么事情比这样来得更美妙呢?假若这游历者到达地下世界时,摆脱了尘世的判官,却在这里见到纯真正直的法官迈诺、拉达门塞斯、埃阿科斯、特立普托里玛斯,以及一生公正的神的诸子,那么这历程就确实值得一行了。如果可以同俄耳甫斯、缪萨尤斯、赫西奥德、荷马相互交谈,谁不愿意舍弃一切?要是死亡真是这样,我愿意一死再死。我愿碰到帕拉默底斯、蒂拉蒙的儿子埃杰克斯以及受到不公平审判而死的古代英雄,和他们交谈。我相信互相比较我们所受的苦难会是件好事。更重要的是,我可以像在这个世界里一样,在那个世界里继续探求事物的真伪。我可以认清谁是真正的才智之士。谁只是假装聪明。法官们啊,谁不愿舍弃一切,以换取研究远征特洛伊的伟大领袖奥德修斯、西昔法斯和无数其他的男男女女的机会!同他们交谈,向他们请教,其乐无穷!在那个世界里,绝不会有人因提出问题而获死罪!如果传说属实,住在那里的人除了比我们快乐之外,还会永生不死。

法官们啊,不要为死亡而感到丧气吧。要知道善良的人无论生前死后都不会遭逢恶果,他和家人不会为诸神抛弃。快要降临在我身上的结局绝非偶然。我清楚知道,现在对我说来,死亡已比在世为佳,我可以摆脱一切烦恼,因此未有神谕显现。为了同样的理由,我不怨恨起诉者或是将我判罪的人。他们虽对我不怀善意,却未令我受害。不过,我可要稍稍责怪他们的不怀善意。

但我仍然要请他们为我做一件事情。诸位朋友,我的几个儿子成年后,请为我教导他们:如果他们把财富或其他事物看得比品德为重,请像我麻烦你们那样麻烦他们。如果他们自命不凡,那么,请像我谴责你们那么谴责他们,因为他们忽视了应看重的事物,他们本属藐小而自命不凡。你们倘能找到,我和我的儿子便会自你们手中得到正义。

离别的时刻到了,我们要各自上路了——我将走向死亡,你们继续活着,至于生死孰优孰劣,只有神明方才知道了。

苏格拉底之死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