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关于凡卡主要内容我想说《凡卡》:悲凉的现实,温暖的希望,中间是一封永远寄不到的信

凡卡是一个九岁的孩子,却被送去当了学徒,说是学徒,但事实上就是“童工”,这种事情在当时黑暗的俄国十分常见,当时的制度下,贫穷造就了一大批不合法的童工,凡卡就是其中一个。

被送去当童工,对9岁的孩子来说本就是一件残忍的事情,同样年纪的孩子,现在哪个不是爹疼妈爱当做宝的,九岁的凡卡却被送去当了童工,每天不仅要做大量的活,更是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遭到老板的毒打。

痛苦不堪的凡卡希望逃脱这样的生活,所以他趁着老板不在家,偷偷的写了一封信给爷爷,希望他能来解救自己,信写完了,也被投入了邮箱,可是作为读者的我们都知道,这是一封永远寄不到的信,因为凡卡没有写地址,所以投入邮箱的是一封没有地址的信,也就意味着这是一封无效的信。

《凡卡》,是俄国小说巨匠契诃夫于1886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契诃夫的文章大多是从一个小人物出发,用巧妙的手法,构建出一个嘲讽社会黑暗的小故事,让读者感受底层人民痛苦的同时进行深思,《凡卡》一文便是如此。

写信的凡卡

细节塑造画面感,让我们对凡卡的痛苦和温暖感同身受

《凡卡》这篇文章,虽然只有短短几千字,却能让我们对凡卡的悲惨遭遇感同身受,很大一个原因便是契诃夫在文字细节上,利用了一些具体的字眼,让场景变得具象化,一旦画面形成,读者轻松深陷其中。

在文章一开始,契诃夫就构造了一个这样的画面:内心惶恐的凡卡,趁着老板外出不在家,偷偷给爷爷写信。

这时候凡卡是小心谨慎,充满期待的,文中的这些字眼,都传递出了这么一个画面:

“胆怯地张望了几次门窗”、“断断续续地吁了一口气”、“双膝跪在长凳跟前”

这些描写,一下子就让读者感受到了凡卡内心对老板的害怕,以及对写信这件事的虔诚,很快就让读者将自己代入到了故事里去。

而其后,契诃夫又是通过细节构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画面,让读者在甜蜜和凄惨中不断感受凡卡内心的绝望。

在回忆甜蜜的时候,契诃夫是这样写的:

爷爷嘎嘎大笑着,严寒也在嘎嘎大笑,万卡看到这一切,也嘎嘎地笑起来。通常,砍树之前,爷爷都要先吸一袋烟,嗅会儿鼻烟,还不时取笑一下冻僵的小万卡……年轻的云杉们银装素裹,一动不动地伫立着

几个简单的排比加上爷爷的“吸”“嗅”“取笑”几个小动作,很快就构建出了一个欢乐小老头,带着孙儿一起前去砍树的温馨画面。

而在描述凡卡现实的悲惨时,契诃夫又是这样写的:

昨天我挨了一顿打。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条抽我,因为我给他们家小孩儿摇摇篮时,一不小心睡着了。上周呢,老板娘吩咐我打理鲱鱼,我却从鱼尾开始,她就一把抓起鲱鱼,拿鱼头来戳我的脸。

“揪”“拖”“抽”“戳”这几个动词,无一不透露这老板对凡卡的凶狠,而这些凶狠暴力行为的背后,却仅仅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些细节的描写和反差,很快就让读者心中建立起了一副“凶狠暴躁老板欺压可怜无辜小孩”的强烈画面,激发起了我们对老板的憎恶,以及对无助弱小的凡卡的同情。

正是这些细节上的描写,让我们在短短数千字中,同凡卡一起经历了甜蜜和苦辣,呈现出的强烈画面感,就如同我们的亲身经历一般。

但是,如果契诃夫只是单纯的将文章分成温暖和寒冷两个部分,最后我可能会痛苦和绝望,但不会如此的强烈。

温暖回忆和凄惨现实不断的交替,让凡卡的命运越发的悲凉

“他满怀甜蜜的希望,一小时后沉沉入睡了……他梦见了火炉。炉顶的炕上坐着爷爷,他耷拉着一双赤脚,正在给厨娘们念信……火炉旁边,泥鳅在走来走去,还摇着尾巴……”

凡卡之所以让人心疼,是因为这是一个梦与现实不断交织的故事,在寒冷的现实中,凡卡回忆着温暖的过去,写下了这一封带着甜味的信,但是最后终是回归到了残酷的现实里,温暖与寒冷一次次的碰撞,让凡卡的命运越发显得悲惨。

正如美国作家摩西奶奶所说:生命正是经历了薄凉,才能感受到温暖。

同样,只有经历了温暖,才会越发的悲凉,《凡卡》一文的内容展现,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文章整体的内容上,就只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温暖的,一部分是寒冷的,但是契诃夫将它们打碎,通过回忆温暖、现实鞭打不断交替的表现方式,让文章所传递的悲凉,显得更加的凄“冷”。

在文章的最初,交待了凡卡童工的悲惨背景,在写信时凡卡提到自己没有父母,只有一个亲人的破碎家庭,这一切奠定了文章“悲”的主调。

亲爱的爷爷康斯坦丁·马卡雷奇!”他写道,“我在给你写信。祝你们圣诞快乐,愿上帝保佑你心想事成。我没有爹妈,就剩你一个亲人。

爷爷是凡卡唯一的亲人,他成了凡卡黑暗生活中唯一的希望,正是这种希望让凡卡决定写信,而这种希望来自凡卡对过去温暖的回忆。

在凡卡的回忆中,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爷爷是一个六十五岁,但充满精力的小老头,这个小老头爱跟厨娘插科打诨,脸上总是充满笑意,他的身后总是跟着两条稀奇古怪的小狗,其中一只叫做“泥鳅”的小狗,总是干一些不受人待见的破事,结果每次都会被打个半死,但是它竟奇迹般的都活了过来。

每个圣诞节,爷爷都会带着小凡卡和两条小狗一起去砍云杉树,爷孙俩在圣诞的寒风中嘎嘎大笑,然后在笑声中将云杉拖回家,并一起将这棵树装扮成圣诞树。

这些过去的小趣味,在回忆下,格外的温暖,充满了人情味和笑容的回忆总是让人深陷其中,凡卡如此,身为读者的我们也是如此。“狡猾”的契诃夫便这些时刻开始展露真正的意图,在这种温暖的回忆中穿插着各种冰冷的现实。

当学徒的凡卡给老板的孩子摇摇篮,因为一不小心打了一个瞌睡,便被老板拿皮带抽了一顿,老板娘也拿鱼头戳凡卡的脸,身边的其他伙计也总是嘲笑凡卡,不仅是生活,凡卡的食物中,面包和粥便是全部。

这些都是凡卡现实生活的遭遇,契诃夫将这些现实中的痛苦打碎,一点一点穿插在温暖、彩色的回忆中,在这种交替的展现下,凡卡的遭遇显得更加冰冷、黑暗。

凡卡渴望逃脱这种惨无天日的生活,所以,他选择悄悄写一封信给疼爱他的爷爷,希望爷爷能带他离开这里。

凡卡的回忆,是契诃夫塑造的希望,这种回忆不仅让凡卡充满了希望,让我们在为凡卡命运揪心的同时,也迫切的希望爷爷能早点来,将这个可怜的孩子带出悲惨的生活。

对于凡卡而言,寄出意味着解放,所以寄完信后他的脸上带着微笑,晚上还做了一个温暖的美梦,但是当信寄出,投入邮箱的那一刻,我们都知道了结局——这是一封永远寄不到的信。

正如同我前面所说,文章的基调是“悲凉”,所以契诃夫又在最后通过现实与梦的温差,击破了自己构建的“希望”。这种现实的“无奈”和美梦的“甜蜜”强烈的反差,以“甜”写“苦”的结尾,一下子将凡卡所经历的寒冷冲进了读者的内心最深处。

凡卡的信,如小女孩的火柴,在虚幻的温暖过后,让人尽感凄凉。

结语

每次读完《凡卡》我都会想,小小的凡卡,什么时候才会意识到自己的信永远寄不到呢?

或许10天,10个月,亦或是1年,在每一个苦等爷爷的日子里,他可能都在幻想爷爷将他解救后的幸福,可是随着小凡卡渐渐长大,总有一天,他会发现这封信根本没有寄出去。那时,知道真相的他内心该有多么的悲伤。

《凡卡》和《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多么的类似,火柴照亮了小女孩的内心世界,给爷爷的信照亮了凡卡的世界,火柴和信给了他们一个甜蜜的美梦,但是当“温暖的火焰”熄灭后,小女孩和凡卡的现实依旧是下着雪的寒冷冬月。

这种冷,是一种彻骨的冷,冷进了凡卡的生活,冷进了读者的心,但是于此同时我却有一丝庆幸。

比起凡卡,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幸运和幸福,有爱着我们的家人,有温暖的家庭,有良好的社会环境,让我们能从孩子变成现在的大人模样,而凡卡和小女孩却永远留在了那个黑暗的时代。

感谢生活里的每一缕阳光,感谢生活里的每一秒时光,不负当下,就是最好的珍惜。

END

我是阿灰,更多精彩请关注我的账号:阿灰读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