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文中最常见的几种文体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诗歌和小说。
其中记叙文占比最多,也是阅读理解考察的重点。今天,小语老师为大家整理一些关于记叙文的重要知识。一、什么叫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记叙文的家族很庞大,新闻、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游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它是一种形式灵活的文体。
二、记叙文六要素:
记叙文一般由时间(指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指事件发生的地方)、人物(指事件的中心人物)、事件(含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构成。
记叙文要交代清楚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使记叙内容明确,但有时这三个要素中某个是显而易见的,则不必赘笔。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展示了所记叙事件的完整过程,要清楚完整地写出。这一点我们在写作记叙文时一定要注意哦。
三、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四、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是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是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楚,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2、倒叙,是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如:《灯光》《十六年前的回忆》。作用是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是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如《凡卡》文中插叙回忆的内容。作用是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
五、记叙的线索: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
六、记叙文表达方式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最重要的还是描写。
记叙文中的描写可分两大类:
一是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是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
七、记叙文中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
1、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作用是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2、衬托。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3、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4、伏笔、照应。
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强烈。
5、象征。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托义于物"。
6、夸张。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
这一次就介绍这么多了,希望大家认真复习牢记记叙文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并定时归纳整理,积累语文知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