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关于百年孤独读后感我想说人生而孤独,也唯有孤独相伴终生——《百年孤独》有感

导语:生命中所有的辉煌,也终究要用孤独来偿还。

引言《百年孤独》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部长篇小说。加西亚·马尔克斯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也是拉丁美洲最为知名和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除了《百年孤独》之外,他所创作的享誉世界的代表作品还有《霍乱时期的爱情》、《迷宫中的将军》等。总的来说,《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最为知名的一部代表作,也是一部给人以强烈的思索以及超高感受力的作品。

小说的出现,向读者深刻展现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风云变幻和社会现实。书中饱含着的拉丁美洲上那特有的人性、社会、历史与文化变迁,就如同一部活脱脱的“百科全书”,同时,这也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书中所蕴含的精神及思想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一、初遇书籍及作者我读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某种机缘,也是因为当时这本书所传达的精神和我想要达到的心境相仿。偶然读来,不曾想便爱不释手。正如同马尔克斯在书中所说,“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终究要用孤寂来偿还。”看到这一句话,我随即陷入了沉思,回忆起了过往,不由得连连赞叹,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那冰冷理性的文字中所透露出的深沉的力量,这也是我坚定读完这一本晦涩难懂、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的书籍的原因所在。初读《百年孤独》时,便逐渐认识到了书中对于孤独的解释既存在于个体的小层面,亦体现于群体的大层面。一个家族几代人,各自以自己的方式折腾着一生,他们在不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生存模式,每个人物在故事中都折射出了理想与现实的情感追溯。作品中不时穿插着幽默与荒诞的情节和语言,牵动、影响着我们。故事通过七代人的轮回向我们诉说着人物身上所蕴含的一种真实的生命状态,呈现出了作品孤寂的主题,传达着每个人对自己宿命式孤寂的表达。他们都想冲破孤独,但最终都无能为力。马尔克斯在作品中最后几页梦幻般场景的描绘和破译羊皮纸卷的感情宣泄,让人在泪如涌泉之际顿生倦怠,没有什么是值得回忆的内容,生命也终究会归于平静。

二、主要人物及情节小说的情节总结起来便是光怪陆离、令人迷惘。故事发生在小镇马贡多,讲述了布恩地亚家族以及这一片土地上近百年的兴衰变迁。布恩地亚家族先是由衰转盛,而后又由盛转衰,一个多世纪以来就这样兜兜转转,如同一个诅咒一番,最终回到了原点直至完全消失。书中一些不合常理的情节让我印象深刻:霍·阿·布恩地亚与表妹乌苏拉结婚了,由于是近亲结婚,因此阿苏拉拒绝和丈夫同房,她担心他们同房以后会像姨妈和姨父那样生出带有猪尾巴的孩子。布恩地亚而后与邻居产生了矛盾,邻居嘲笑着他俩不敢同房的事实,最终布恩地亚因为受不了邻居的嘲笑而杀害了邻居。不曾想邻居死了以后化为鬼魂,搅得他们一家不得安宁,于是他们选择了搬家,随后定居于小镇马贡多。开始时,布恩地亚家族可谓是人兴丁旺、十分强盛,后来由于内战爆发以及外族入侵,导致布恩地亚家族逐渐衰落了。甚至到了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这一代时,由于领导的32次土著居民起义活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家族命运更是进一步走向了末路;加之与姑妈乌苏拉通婚,竟然生出了一个带有尾巴的女婴,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所破解的一百年前吉普赛人用梵语在羊皮纸上写下的密码乃至诅咒。这一魔幻情节的设定,使得小说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而原著中也提到了女婴悲惨的命运——被蚂蚁咬烂了以后拖进了蚁穴。而不久后整个小镇也被飓风所袭击,就这样消失了。作为拉丁美洲乃至整个世界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百年孤独》以复杂的背景和离奇的情节鹤立于世界文学之林。作品也由此开创了一个辉煌的学派——魔幻现实主义,充满了理想的光辉。书中所述的许许多多离奇的故事都发生在拉丁美洲深处一个普通的小镇——马贡多里:奥雷良诺上校领导的所有的起义都以失败告终,要知道那可是整整32次啊;到了第六代奥雷良诺-布恩地亚时,他在晚年什么也没做,日夜不停地织着裹尸布;第二代奥雷良诺则是不停地修理着家里的门窗;好看的姑娘雷梅苔丝每天要洗很多次澡;小镇马贡多中途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雨,一直持续了四年十一个月又两天,而此后的十年竟没有再下过雨;布恩地亚家族的成员始终惦记着美尔加德斯的磁铁并接连被骗;到了第七代奥雷良诺,居然在出生时就长出了尾巴,还被蚂蚁咬烂带走;飓风毫无征兆地袭击了小镇马贡多,小镇最后更是直接消失在了强风之中……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地荒诞,读起来让人深感恐惧,也倍觉人生之渺小和不堪。

三、阅读感受及收获

我对于《百年孤独》的感悟,除了人对于时代、对于世界之渺小,更在于书中所传达的人性的净化和思考,是可以用含蓄的情态和语言给读者以深邃的感受。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创作是紧贴时代也是经得起时代考量的,它可以使读者产生共鸣,去深入挖掘背后的人情冷暖、人生百态。他没有向我们讲述社会的变革、也没有诉说南美洲的发展历史,他更多的是在表达人性。奥雷里亚诺周而复始地卖小金鱼和熔铸小金鱼,而阿玛兰妲总是不停地织寿衣和拆寿衣。小金鱼、寿衣等物实际上便是象征了孤独。孤独像是编写在他们心中无法被删除的片段,聚合了这人世间所有的黑暗。作品所有的元素都透漏着一股独特的历史情怀,值得我们反思,值得我们珍惜。

不得不说,《百年孤独》是鲜活生动的,作者用最朴实的言语抒发对生存苦难的探索,他让人们领悟到了人们的无助和茫然,忠实的记录和表现着他们的生活状态,令人深思。他也告诉我们:只有团结起来,人才会远离孤独,人们也才能聚集力量摆脱落后,从而寻求真正的解脱和进步。同样的,这本书还告诉了我们教育的重要性。马尔克斯说:"受过较好教育的人不易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因为教育不仅仅能使人们的主观意念发生转换,还能不断激发人的创造性,对人们的发展和成长都有着很大影响。教育可以使人们摆脱束缚和困境,向前进步。显而易见的是,在马贡多小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欠缺的,仅有的一所学校还毁于战火,重建之后又改为军营,并没有让人们学习和成长的环境。而家庭教育的缺失更为严重,如书中的布恩迪亚整日存在于自己的实验之中无法自拔,妻子乌尔苏拉也忙于生意和家中琐碎。根本没有对孩子的关注和重视,闭锁的环境导致了他们的落后和无知,以至于根本没有形成对自身价值的认知。他们无法了解自己,更无法改变,从而循环往复地陷入了孤独的怪圈。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份孤独,与别人相互排斥、相互隔离,害怕被伤害和不被理解,所以小心翼翼保护着自己,教育可以使自己突破这最为困苦和难解的时光,只是他们都没有享受到这最为美好的时光。四、深层思考及体会马尔克斯对孤独的观念,就如同衣食住行对于人生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一般,也更像是《梵高先生》的那句歌词:“不管你拥有什么,我们生来就是孤独”。笔者对此表示赞同。书中的观点,总结起来不过一句话:人生而孤独,而生命本质上也是一出悲剧。这是因为在历史的洪流和时代的车轮面前,个人的力量不过是沧海一粟。正如前几天的东航波音飞机在广西梧州藤县遇难事件

,事实上,我们似乎从没有真正地和这个世界、这个时代建立过任何联系,我们一无所有地来,最终也将一物不带地离开。即便我们之中的很多人曾经都创造过辉煌,但是这一些也不过是过眼云烟,伴随着自己的离开终究会消失得一干二净——它们从未属于过自己。当一切终成泡影,竟唯有孤独永恒。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处处弥漫着焦虑,人们也渐渐习惯了“贩卖”和“购买”焦虑,这直接导致了我们之中很多人都对孤独产生了极大的恐惧和错解。我们唯恐孤独,我们逃避孤独,我们误解孤独。这种情况之下,有人就会将精神的空虚错认为是一种孤独,而为了能够快速地摆脱这一种“孤独”,我们寄希望于获取他人的关注和认可,寄希望于获取丰富的物质,不曾想,精神的空虚无法通过外物填补,于是,我们终将会陷入更深的孤独之中。既然无法摆脱,不如握手言和。人生而孤独,也终将与孤独相伴一生。我们可以把孤独化为动力、作为成长的催化剂。毕竟,人的学习、成长都需要平心静气,而孤独的时光正是给了我们这样契机。我想,今后每一刻孤独的时光,也许都是我们脱胎换骨的机遇吧。

结语笔者认为,读一本书,并不只是让一个人可以回忆起它,而是当合上最后一页,我们能由衷地感受到这本书里所迸发而出的一股力量,也让我们汲取知识、学会反思、收获成长。而《百年孤独》向我们所展示的,除了拉丁美洲一个多世纪以来那波澜壮阔的变迁史外,更深层次的,是告诉我们孤独是每个人身体的一部分,你要做的不是摆脱它,而是和它和平相处,只有那样,你才会明白你其实一无所有,也就不再害怕失去。马尔克斯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知道和接受自己的渺小是一个伟大的过程,惟其如此,人才不会洋洋自得、亦不会患得患失。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