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冰心从小一心一意地想学医,成为一名医生。因为她母亲地身体不好,时常请大夫,十八岁那年她考上了协和女子大学。第二年五四运动爆发,得知北京大学的学生在游行,冰心也参与了学生爱国运动并被选为学生会文书,自此走上文坛。
《繁星·春水》的三大主题为母爱、自然、、童真。此书充满了对母亲和童真的颂扬与对大自然的咏叹、热爱,还有对人生哲学的感悟与思考。全书分为诗歌、散文、小说三大板块。她把自然当作人格的一种隐喻和象征,她从春里边,沉默而温柔之中,汲取到了自己的一种人格力量。冰心之所以向自然学习,是因为自然界囊括了宇宙运行的客观规律,还包含了人自身应该遵循的行事准则。
抒情诗是一种侧重于抒发作者主观情志、内心体验的诗体。冰心把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琐碎做了“主观化”和“自我化”的处理,诗歌的意向因为冰心的心灵而出现个性化的变化,是她寄予强烈的主观感情的形象片段,借助主观抒情的艺术手法来创造情感强烈的自我形象。
这些诗从特殊的侧面传播了“五四”思想开放的自由空间。“爱的哲学”是诗集的核心,对于母爱,童真,和自然的赞美是诗集的主题曲。用短小轻便的文字形式,书写突发的感触和瞬间的喟叹,仿佛是信手拈来,处处透露着轻柔雅丽的风格。文字轻柔雅丽,韵律浑然天成,意境优美清新,这些都是是冰心写小诗的艺术特色。
有许多诗都是蕴含着深刻思想的哲理诗.然而这些深刻的思想往往都是和诗中描绘的具体形象以及诗人深沉的思绪揉合在一起的,因而仍然具备着诗的情绪,有着诗的美感.。“生离——是朦胧的月日,死别——是憔悴的落花”。人的生死像日月般遥远又近在咫尺,生时离别不知何时再相见,死后的离别犹如落花一去不复返。“言论的花儿开得愈大,行为的果子结得愈小”。意在如果一个人总是强调着自己要去做一件事亦或者时超过自己能力范围得事,那么这件事他并不会完成得很好,因为过分地强调“言”就会忽略掉对于“行”上的许多细节的思考。
纤柔是冰心诗歌的另一个显著特色.冰心的诗,无处不表现出一种女性的纤柔.以她“满蕴着温柔,带着忧愁”的抒情风格,感情深沉浓烈地歌吟着纯真的爱,描绘着大自然的美;同时也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某些社会丑恶现象的谴责。“为着断送百万生灵,不绝的炮声,严静的夜里,凄然的将捉在手里的灯蛾,放到窗外去了” 。“严静的夜”暗指战争给人们带来的黑暗与恐怖。黑暗中灯蛾总是追求光明的,就像战争黑暗中的人们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一样。诗的最后一句,以放飞灯蛾暗喻追求民众自由解放的精神。
此书的散文以记叙散文为主,在内容上以记事、写景、状物为主,在表达方式上侧重于叙述、描写。其中《樱花赞》中就为介绍了日本的樱花以及日本人民对于樱花的喜爱,而不同的人又对樱花有着不同的理解:于日本文人而言,樱花意味着人生的短暂;于武士而言,樱花意味着捐躯的壮烈;于平民而言,樱花意味着春天的来临。虽然因为生活压迫的要求增加工资的日本金泽市出租车司机要在四月十三日这天进行罢工,这会对冰心前往日本的工作带来出行上的不便,但在四月十三那天金泽市的司机却按时来接送了,“促进日中人民的友谊,也是斗争的一部分呵”。利用语言描写展现了司机的淳朴和善良。《笑》中,冰心在雨天中于窗户前观赏,由墙上画中的“白衣的安琪儿”的笑联想到了五年前自己在乡村恬静景象和一位孩子的微笑,又由此想到了十年前的印象——乡村的雨景与一位老妇人的笑。这是辐射式结构散文的艺术效果。
此书的小说以微型小说为主,微型小说通常为一个场景里的一件事情,或者只写不同场合中由一个物品或细节关联的一件事情。讲究运用高质量的写人细节作为核心情节,来生动地刻画人物某方面地性格特征。《超人》中对于何彬“永远得不到一封信”的事实去论证了他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但是这名冷心肠青年却给把腿摔坏的禄儿请大夫的医疗费用。文中多次出现的描写何彬睡觉时想象的画面的语句“慈爱的母亲,漫天的繁星,院子里花……”为后文他给禄儿的信中解释自己帮助他治疗的原因埋下伏笔。他给禄儿的信是全文的一的转折点,他认识到了自己十几年来对于世界有着错误认知的行为,是禄儿真诚的来信让他对世界有了前所未有的改观。小说最后以禄儿的话语“他送我的那一篮花儿呢?”结束,耐人寻味。
总而言之,冰心的语言风格典雅秀逸,清丽淡远,柔和凝练的文字之中渗透着率真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