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读完东野圭吾的《放学后》,这是他1985年的作品,并不是处女作,却是他早期的成名作,代表作,曾获得大奖。
我已读完了他的大多数作品,这部作品却没有缘由的放到现在才读,感受颇深,较之于他后来的作品直到目前,比如《罪意》、《魔球》、《白夜行》、《沉默的巡游》等等,故事构成并不复杂,情节设置没有反复,人物、地域、现场、第二现场、思辨、推理等等等等,显得简单明了,你只要读着读着就能猜想,凶手是谁?动机是什么?
不像阪神大地震后,把地震发生时哀哀将死的叔叔杀害以躲避债务,那是《白夜行》,也不像落寞的人处于嫉妒之心伪造现场杀死自己的救难同学,那是《罪意》,《沉默的巡游》设置了二十年前的谋杀案,凶手因为没有直接证据只坐了几年牢,后来逍遥法外,直到又发案(强奸杀人),又掩盖证据,应发引发众怒,于是就有了沉默的巡游,在巡游中众人不自觉的共同惩治罪犯,形成共同犯罪!
东野的作品如果你认为只是悬疑小说,按照武侠小说来读,领略了那些推理现场,感受了各种被谋杀者该杀或不该杀的不幸,我认为这只是初读。
就像《放学后》,他写的是高中生,高中小女生,她们在学校固化的、体制式的教育之下,被钳制了思想,困住了自我,试图反抗,试图独立,却又无知无畏,在叛逆的青春期雌性荷尔蒙引导下,伪造现场,制造密闭空间,杀害两位老师!
故事的情节不多,主人公前岛老师兼射箭教练,技业不精吊儿郎当,却莫名其妙的屡受死亡威胁,学校发生了两次谋杀案,貌似都是要害他而不成的,那是更衣室密室谋杀和学校盛装巡游小丑遇害,警察、班花等等抽丝剥茧,企图揭开密室逃脱,线索,痕迹,挂锁,泼水的更衣柜,棍子,第二根棍子,带口红的手套,待用垃圾箱等等,很多都是掩饰假象!
情节归零后发现, 惠美和低年级的惠子在射箭集训期间,夜晚露营惠子不耻的行为(这里省略)被教导主任和体育老师偷窥,以至于自杀未遂,便产生杀害两位老师念头,惠美为帮助她制造了密室谋杀、巡游谋杀……
动机是什么,警察最关注,因为动机不足,案件扑数迷离。
可是对于读者,从主人公前岛老师那娓娓道来的自言自语的叙述来说,这些女孩子各自饱受学校所谓虐待,两位被杀的教导主任和体育老师就是最盛者,人人得而诛之!
只是,读完之后,思索动机,那是可笑可叹的动机,如果觉得可笑,那可是苦笑、可悲可怜!
那些卿卿的生命,难道就不能以自己“可笑”的能力反抗命运吗,是可以,冒充思维缜密却是无知而自大。
我所欣赏的是小说那充满生气的文笔,那以前岛老师,从头至尾的充满忧伤的人性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