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先生的小说很出名,如《受戒》。他的散文也有很多人喜欢。读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总感觉一种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
他的这本散文集《人间草木》,在他离世十二年后,即2009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这本散文集分为五辑。里面有写植物,有写季节的,也有写西南联大的人和事,还有写自己晚年生活的。
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就这样静静的写,你们就这样静静的看吧。读他的文字,只觉岁月静好,时间仿佛都停止了下来,在感受他文字里的美好。
无论是什么样的事和物,在他的笔下,仿佛都美了起来,真是奇怪的感受。
无论他写的是什么,我都觉得他是用一种平淡的心境在输出自己的观察和想法。正因为他这样的写作方式,让人觉着特舒服。
哪怕是写在那段非正常岁月里他自己的遭遇,他也是那么淡淡的,还说自己是因了“随遇而安”的心态过来的。
虽然他写的那么淡然,但是稍微对那段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能明白他的淡然背后的心酸和苦楚。
他写那些植物,就仿佛它们是他的孩子,他是带着一种爱去描述它们的。他所到过的那些地方,他所关注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无不显示出他对生活的热爱。
他并不是没有个性和坚持的人。是他对生活的豁达成就了他的文字。晚年,在写作之余,他的爱好是写字画画和做饭。他说他喜欢逛菜市,他深谙厨艺之道,是文化圈里有名的大厨。其实他也很爱酒,但是很有意思的是,他的文章里仿佛不曾谈到酒。
所以他的散文里,处处都是经历过的人间烟火。我是由衷的喜欢他的文字。他是如此的真实,他写他喜欢的植物,他的师友,甚至他坐公车等候时经常唠嗑的那位老人。
他的文字里处处流露着他对人和物的尊重。他平淡的文字里却总让人觉着有趣,还能感悟到那些永恒的真理。
于是,在他七十岁的时候,他自己题诗一首:近事模糊远事真,双眸犹幸态未全昏。衰年变法谈何易,唱罢莲花又一春。
当他得知很多青年人模仿他写作的时候,他诚恳地对这些青年作家说:不要这样。第一,不要“学”任何人。第二,不要学我。我希望青年作家在起步的时候写得新一点、怪一点、朦胧一点、荒诞一点、狂妄一点,不要过早地归于平淡。三四十岁就写得很淡,那,到我这样的年龄,怕就什么也没有了。这个意思,我在几篇序文中都说到,是真话。
所以,虽然汪曾祺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二十五年了,可是他的文字还是被那么多人喜欢。我想只要人类还存在,他的作品就一定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