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题记
最近在读列夫.托尔斯泰晚年的一部巅峰之作《复活》,他以卓越的心理描写,非凡的艺术表现力记录了男主人公涅赫留多夫和女主人公卡秋莎精神复活的全过程。我还没有读完它,可是想记录一下自己的想法。因为书中有很多直击灵魂的句子让我对曾经的生活有了新的思考。比如有这么一句话:人好像河流,河水都一样,到处相同,但每一条河流都是有的地方河身狭窄,水流湍急;有的地方河身宽阔,水流缓慢;有的地方河水清澈,有的地方河水浑浊,有的地方河水冰凉,有的地方河水温暖。
人类就好像河流,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一个人可能同时有多种人格,可能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不同的一面。但这些都不影响大多数人之间的正常交往。但托尔斯泰说;“人性中可怕的存在着兽性,如果这种兽性没袒露出来 ,而是深藏在所谓诗意外表下时,则更加可怕。”涅赫留多夫就是这种人。青年的他对卡秋莎的感情是纯洁的,没有表现出所谓的“兽 性”。当他第二次看到卡秋莎时,却诱奸了她, 甚至后来理所当然地抛弃了她。把其兽性的一面显露了出来。以至于卡秋莎由此一蹶不振,从此自甘堕落,沦落为妓女。
是什么让涅赫留多夫的人性变成了兽性?是沙皇的专制制度,是荒淫无道的统治下昏天黑地的社会环境,扭曲了他的对事物的判断,蒙蔽了他的心。让他终日无所事事,沉醉在享乐中不得自拔,慢慢地活成了一个奸淫享乐的“僵尸”,如此行尸走肉般地苟且于世。
是什么突然改变了他的认知,让他的精神得以复活呢?
十几年以后,涅赫留多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现在法庭上,与当时背负毒杀婹客 斯梅里 科夫冤案的玛斯洛娃(卡秋莎)的重逢。玛斯洛娃的堕落,和他亲自见证的那场荒唐的审 判,如电击般触醒了他的灵魂。他清楚地了解到玛斯洛娃并没有罪,没有杀人的动机。可是,庭长要在约定的时间去和他的女人私会,于是就草草结案。甚至庭长明明发现了陪审团们商议后提交的材料有问题也故意不去说明。可怜的玛斯洛娃最终因为陪审团只说明了她“没有抢 劫意图”,并没有说明她没有“杀人意图”而被定罪,将要流放到西伯利亚去当苦力。
没有杀人的动机,只因为杀人而杀人被定罪。如此荒诞的判决,分明漏洞百出,却如此草率地结案。这种草菅人命的行为,终于唤醒了涅赫留多夫的良知,从而,他下定决心要为玛斯洛娃翻案。刚开始他心里经常摇摆不定,偶尔会因为起先的认知困扰,认为社会底层的人心理比贵族更加阴暗而质疑自己的决择。
当他为拯救马斯洛娃而奔波时,发现很多无辜的人被判监禁而深感诧异和震惊。监狱里有一百三十多人因为身份证过期被关押在又黑又臭的监狱无人问津;有个买了房屋火险还拐卖人妻的家伙,自己纵火烧了房子却嫁祸于人,让别人“赔了夫人又折兵”。身陷大牢的人们,在精神和肉体上受到双重摧残,几乎丧失了生存下去的勇气。如此荒唐的判决和法制,让涅赫留多夫从心底对他们产生了同情,精神也彻底复活。也许是这种深入底层的了解,才让他的灵魂真正的觉醒。
托尔斯泰说:我觉得,每隔一段时期做一下“灵魂的大扫除”是很有益的事情,它能让你自省自重,同时使你的生活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涅赫留多夫这种给灵魂“大扫除”的行为,还是值得夸赞的。
活着,和怎样的活着,是判断一个人活着的价值。我们当光明正大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力所能及地做自己想做的且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依仗社会地位或者高贵的身份为所欲为,草菅人命。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也难免从善良里走失,心上也会蒙尘。所以,定期也给灵魂来次“大扫除”吧,让你的心灵更干净,不再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