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小飞侠彼得潘读后感,干货看这篇!在它出现之前,人类没有“童年”

150年前童年的模样


19世纪末,随着彩色印刷术在欧洲引入,阅读有了新的视野,文字不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书籍也不再独属于成人世界。

200年前,有一群画家“以画代文”,将虚无缥缈的童话世界化作孩童眼中的色彩,亦将人类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极限。


在绘本诞生之际那个插画的黄金时代,人们第一次有了「童年」的概念。

沃尔特·克兰/《百丽星公主》插图/1834


01 世界上第一本绘本


1901年,毕翠克丝·波特创作的《彼得兔的故事》在英国出版。一开始并没有被出版商看好的她自费印刷了最初的250册,数天内竟全部售罄。她很快成为了出版商中炙手可热的插画家,而这本以插画为主角的作品也成为了传统意义上第一本真正的「绘本」。

毕翠克丝·波特(Beatrix Potter)/《彼得兔的故事》插图

毕翠克丝·波特/《彼得兔的故事》/初版1901/后面她又陆续出版了5本和彼得兔有关的童书


绘本的主角是一只身穿蓝色夹克和棕色鞋子、用两条腿走路的棕色兔子,名叫彼得。他和妈妈还有三位姐妹生活在一个高大的无花果树下的沙洞里。他们的兔子洞虽小,却五脏俱全,有着人类样式的厨房和家具和温馨的灯光。

“好了,你们去玩吧,小心点。现在,我要出去一趟了。”/《彼得兔的故事》


整本书用浅色、柔和的细致水彩描绘了清新田野里裹挟了蔬果甜蜜的日光,画里行间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毛茸茸”又富有童趣的优美田园生活化作了一个引人入胜、远离城市喧嚣的自然乌托邦。

《格洛斯特的老裁缝》/1903

《杰米玛鸭妈妈的故事》/1908


在接下来的8年内,波特小姐又先后创作了13部以小动物为主角的作品,12年内销售数百万册,“彼得兔”系列的水彩插图逐渐成为了儿童文学的代名词。而故事的背后是她在坎布里亚郡湖区悠远宁静的童年。

清新雅致的坎布里亚郡湖区被称为英国人的“后花园”


出生于富商家庭的波特小姐自小接受家庭教师的教育,在众多图文书籍中培育了审美。每逢假期,她便来往于伦敦与这片自然净土之间。风景如画的湖区也是书中小动物的“故乡”;她养了许多宠物,其中就有一只名叫“彼得”的宠物兔。

年幼的波特小姐和她儿时的宠物兔“彼得”

彼得兔的拟人设定


得益于绘制科学插画的经历,她对于自然生物的细节表现力十分精准。


1893年,她家庭教师的5岁儿子诺埃尔卧病在床,为了哄他开心,波特小姐在给孩子们写的信件中分别讲述了兔子、松鼠和青蛙的故事,并附上了亲手绘制的可爱插图——这些信件正是她日后绘本的原型。

1901年毕翠克丝写给孩子们的插图信在2年后改编成了 《小松鼠金坚果的故事》


据说在英语国家,每一个小孩都有过一或两本《彼得兔》;波特小姐笔下生动的插图、轻松的故事和活泼的小动物形象汇集了人们对绘本最初的印象,不光吸引了小孩,也成为了成年人心中打上「童年」标签的净土。然而,早在绘本诞生之前,被誉为“现代图书奠基人”的却另有其人。


02 现代绘本之父


1863年,当印刷商找到英国画家沃尔特·克兰,请他为新兴的儿童读物绘制插图的时候,克兰正好在为时下简单粗糙的插画形式感到苦恼。他认为儿童对绘画有着比成年人更高的敏感度,而儿童文学所需的也就是当代图书所欠缺的——明确的形象和明亮的色彩。

沃尔特·克兰/《婴儿的花束》书籍设计/1870s


“作为生活中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儿童的审美口味几乎与蒸汽或电灯一样革新……”

——19世纪后期《The Studio》编辑Gleeson White


在还没有动画和电影银幕的年代,克兰用极尽华丽唯美的绘画语言讲述来自18世纪的法国童话《美女与野兽》。这本由图片主导的童话“绘本”一经推出,立即引发了儿童图书市场的风潮,明艳的插画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成为中上层阶级教育后代所歌颂的风尚。

沃尔特·克兰(Walter Crane)/《美女与野兽》插图/初版1874/19世纪末克兰绘制童话丛书


在克兰的笔下,野兽以野猪的形象化身为身穿红色军礼服的法国绅士,而野兽宫殿里更是布满了凡尔赛宫般花叶交织的刺绣墙壁、黄金打造的桌椅和青花瓷茶具。高饱和的色彩之中纤毫毕现,繁复的细节尽在不言中。

《美女与野兽》是一本仅6页的彩色插画为主的童话故事书籍,搭配的文本短小简洁,深受小孩欢迎/单页藏于大都会博物馆


欧洲工业革命带来的彩色印刷术让克兰有机会得以实现意向中童话书的模样,而来自日本的浮世绘更是为那个时代的“平面艺术”带来了新的思潮,不仅是木版印刷技术,东方主义的物件也逐渐出现在异域主题的作品中。

印刷商Edmund Evans在木版印刷的基础上开发模版套色技术,使得颜料能够融合出多种色调,呈现更丰富的细节/Evans印刷作品/1901


阿拉伯民间故事改编的《阿拉丁》中,来自东瀛的和服与“蛇鹤相争”主题的屏风、波斯长颈酒瓶与印度棋盘纹茶几——多元的东方风格糅杂出一个奇幻的异域世界,装潢出比原作故事框架更瑰丽的空间。

《阿拉丁神灯》合集包括了阿拉丁、黄矮人、百丽星公主、林中之鹿等故事/1876/藏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是否还发觉克兰的画风有一丝熟悉?


1880年代初期,35岁的克兰在好友威廉莫里斯的影响下,也加入到工艺美术运动的潮流,致力于将艺术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他效仿拉斐尔前派画家生动细致、调动感官的画风,也令他的插画成为初步成型的绘本界鲜明的存在。

19世纪末小众画派拉斐尔前派崇尚拉斐尔前的古典艺术,以细腻的画风和饱满的感情色彩闻名/《菲娅美达的愿景》/但丁·加百列·罗塞蒂/1878


他的插画不仅装饰了书籍,亦成了装饰艺术设计的灵感源泉。

克兰设计的壁纸纹样

克兰设计的刺绣面屏风/1876/曾在美国费城博览会代表皇家艺术学院刺绣展品展出


自19世纪60年代起,克兰每年都会和他的全彩木版印刷师拍档制作出两到三本出版物,这样基于童谣和童话并以插图为主的短篇图画书在当代被称作「玩具书」,成为了维多利亚时代人人忆及童年不可或缺的记忆,也引导插画进入了辉煌的黄金年代。


03 黄金时代的领军人物


"Come, now a roundel and a fairy song..."

来吧,跳一轮圆舞,唱一曲精灵之歌……

——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

1999年《仲夏夜之梦》改编电影


作为17世纪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最饱含浪漫色彩的作品,《仲夏夜之梦》中贵族、仙女、恋人的爱情纠葛好似远方婉转的低语,唤醒人们对古希腊传说中神与自然共处的美好世界的遐想与向往。有人选择将这个瑰丽的梦幻世界搬上戏剧的舞台,也有人将它化作笔下的线条和彩墨。

亚瑟·拉克姆(Arthur Rackham)/《仲夏夜之梦》/1908初版插画/1977年再版内页设计


1908年英国画家亚瑟·拉克姆绘制插画版本的《仲夏夜之梦》中共配有50幅插画,如诗般的联想画面将莎翁笔下发生在古希腊雅典的三段来自不同背景却相互交织的爱情故事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仲夏夜之梦》/最后一张“仙后提泰妮娅陷入了沉睡……”单张于2021年拍卖47,880英镑


亚瑟被誉为插画黄金时代代表人物,而确立其地位的是1906年的小飞侠前传《肯辛顿花园的彼得潘》。这个由詹姆斯·巴里撰写的童话讲述了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小男孩彼得潘的故事。在这个今天已经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中,亚瑟以孩童的视角放大了花园中植物的细节,创造了一个仙灵穿梭其间的微观世界,怪诞又俏皮。

《肯辛顿花园的彼得潘》/1906


「森林仙女」是亚瑟笔下不变的主题。早期作为一名新闻插画家的亚瑟的作品一向以强大的钢笔和墨水勾线而闻名。


极尽精细的线条勾勒出仙女柔软的秀发和轻盈的纱裙,随风摇曳的茂密花草蓬勃生长,自然的生命力跃然于纸上;而多层的薄彩渲染打造的半透明质地又增添了几许梦境般的缥缈。

单幅插画《暮光之梦》/1913/藏于V&A博物馆


20世纪初,中产阶级创造的财富使得图书市场越发蓬勃,牛皮纸装订的精美图画书成为人们圣诞佳节送礼的风尚。自1890年,亚瑟绘制插画的书籍就以精装签名限量版的方式出版,深受欢迎。他古典神秘的绘画风格就如神话中的仙女一样充满魅力,回响至今。

拉克姆的书籍及页面装饰设计/英格尔斯比传奇故事集精装本/1907


“拉克姆先生与当时所有其他插画家不同,他的天才是如此彻底的原创。许多其他人描绘了仙境和幻境,但还有谁能给我们像他一样如此绝对个人化且有说服力的、关于这些奇幻生物的奇迹和魅力的愿景呢?”

——Salaman, 《British Book Illustration》1894


04 传奇年代的绝唱


1913年,丹麦画家凯·尼尔森的单幅插画《睡美人》出现在伦敦新闻画报中,画面中饱满的时尚元素和舞台般的戏剧性让他的作品一经问世就收获好评无数。自那之后,他的作品就成了浪漫的代名词。

凯·尼尔森(Kay Nielsen)/单幅插画《睡美人》/1913


一年后,尼尔森成为了第一个在出版的插画作品中引入四色工艺的人;在此之前,其他插画艺术家仍在使用19世纪中叶开发的三色滤光片工艺。这种新型的印刷机制使得尼尔森的作品色彩更加鲜艳,更好地承载了童话的本质。

四色即“CMYK”,在原有黄绿红印刷三色基础上增添了黑色,使得印刷质地更丰满有层次/1902年的三色印刷示例


其中,1914年的《日东月西》就见证了这期间他事业的巅峰。这是一本由15个北欧古老的民间传说组成的童话合集,书名取自其中一篇同名的故事,讲述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和被巨魔诅咒化身为白熊的王子历经磨难的爱情,成为他至今仍被传颂的毕生绝唱。

“他在水中看到了她的倒影”/《日东月西》/1914

“告诉我路,她说,我会去找你。”

“她打开门,月亮跑了出去”


尼尔森为其共绘制了25张彩色插图和大量黑白插图,其中蕴含的东方审美反而成为这个北欧童话中一道完美融合的景观。那些来自中国、波斯、印度和日本的传统标志和图案在他的画布上化做精工细造的纹路,打造出了一个奢华的奇幻梦境。

枝干中的纹路中好似有东方风格的龙头在注视,涌动的浪花和峭壁旁伫立的青松让人联想到日本的浮世绘和中国的工笔画/“远离城堡”《日东月西》/1914/藏于波士顿美术馆

“这是有史以来最棒的童话绘本之一,充满了迷人的王子、长鼻子的巨魔和神奇的旅程,这些都在这位丹麦艺术家的风格化装饰艺术画作中得到了出色的描绘。”

——Alison Lurie,《纽约时报》,1977


凭借此书,时下才30岁不到的尼尔森不仅在欧洲出版界扬名立万,名声甚至传至了北美。他对场景渲染和人物肢体语言一向精准的把控来自于儿时在剧院的耳濡目染。

他的父亲是哥本哈根Dagmarteater剧院的导演,而母亲Oda Nielsen正是当时丹麦最著名的女演员之一。


除了公主和王子的爱情故事,尼尔森笔下也结缘女孩们心中最初的公主梦。早在1912年,在巴黎学习艺术归来的尼尔森搬到了伦敦,收到的作为插画家的第一份委托就是来自出版商Hodder & Stoughton委托的格林童话《十二个跳舞的公主》。

《十二个跳舞的公主》又译作《脂粉与裙衬》(Powder and Crinoline),原作来自德国格林童话


说到公主梦自然不得不提今日孕育了“公主大本营”的迪士尼。1939年,尼尔森曾受邀前往加利福尼亚为好莱坞工作,经人推荐加入了迪士尼,为《幻想曲》和多年后的《小美人鱼》拟定了概念设计图,1989年后者开拍再一次重新启用了他的原稿。

尼尔森设计的《小美人鱼》1940年概念插图/1989年迪士尼制作动画


20世纪后,以迪士尼为首的影视技术席卷整个视觉文化,图书不再作为童话最受欢迎的载体,插画的黄金时代也最终走向了终点。然而童话永不失色,无论是在昨日,还是今天,依然在以不同的形式照耀着每一个人的童年。

更多艺术、古董干货,来gzh“ licorne unique”寻找小鹿吧!

在绘本诞生以前,插画作为文字的补充内容一直扮演着配角。直至工业革命初期,初生的黑白插画尚还充斥着道德教育意义的内容引领每一代年幼的心灵快速步入成人的世界。

John Tenniel绘制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图书插图中展现了“顽皮”的爱丽丝落入了危机四伏的红皇后城堡,面目可憎的红皇后大声喊着要砍下她的头/木版印刷/原作Lewis Carroll/1865


「童年」的概念跟随绚烂多彩的儿童绘本初次降临在维多利亚时代,人们逐渐意识到孩子眼中的世界也许有着不一样的美丽姿态,而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幻想也在黄金时代的插画师笔下变成了现实,截至今日依旧在影响着每一代童话铸就的烂漫。

尼尔森/《糖果屋》/1924


童话故事从来就不是儿童的专利,而谁又能说,这不是每一个“长大”的灵魂依然对童年抱有的那份最纯粹美好的憧憬呢?

小编:CCis

收集资料整理报道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