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样的思考,这个学期我在教学中就开始非常注意训练孩子用数学语言准确严谨地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江门市紫茶小学张志娟
在寒假,我阅读了朱永新和高万祥两位老师主编的《教师第一课》。本书既给新教师以职业入门的方法指导,又为多年从教的一线教师的职业提升点燃了激情。对照书中8位老师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美丽篇章,我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心潮澎湃。30年来,我从一个新入行的教师逐步成长为广东省第二批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江门市优秀教师、蓬江区第二批学科带头人……一路成长,感悟颇多。
李镇西老师说过,一个有成就的教师要做到“四不停”: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实践,不停地写作。我的专业成长之路也印证了李老师的话。结合阅读《教师第一课》的收获,我把成长的经历与教师——尤其是追求卓越、正迷茫于专业化成长道路上的青年教师一起分享。
成长第一步:阅读
这本书对专业阅读的叙述虽然深邃,但细细读来还是有所收获。朱永新老师在《教师第一课》中说:“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教师的成长史就是教师的阅读史。”有了理论的基础,从事教育更是左右逢源、游刃有余。阅读,可以杂一些。教师除了阅读教育类文章,不妨读读散文、杂文等,还可以多读读古典名著。杂读不仅能让我思考,还给了我不少关于教育教学的灵感。
有一次,我无意中发现《江门日报》有一个“教师心得”专栏。于是我把日常教学中学生遇到的错误、困惑统统收集起来,逐个想对策破解。我们通过对书籍的阅读、梳理、批判、选择,将书籍中有价值的东西吸纳、内化到阅读者的认知结构之中,从而使原有知识结构得到丰富、优化甚至重建。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教育教学就会有新的高度。
成长第二步:思考
在教育教学中,经过思考才能产生教育思辨,产生教育智慧,而没有思考的激情就没有教育教学的动力。朱永新老师在书中说,教育教学是由多数碎片组成的,通过不断思索,我们从碎片中提取有意义的东西并加以理解,把个人的阅历融入教育教学,使之成为专业的一部分,使教育实践更加富有洞察力。
“双减”在上学期终于走到期末考试这一关,这次期末考试,考的不仅是学生,也是“双减”本身。我有幸被学校指派去监考蓬江区四年级数学质量调研测试。我仔细研读了试卷,发现考题和以前的方向不一样,每一个都打在孩子的薄弱点上,而且很灵活,甚至出现了和高考一致的说理题:不仅要求得出答案,还要用语言解释清楚理由。这样的考察方向让我思考:以后的小学数学课堂该怎样抓?有了这样的思考,这个学期我在教学中就开始非常注意训练孩子用数学语言准确严谨地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怎么训练这种思路呢?就是多问孩子一句:“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成长第三步:实践
教师团队要在实践中探索,然后将实践的结果记录下来,形成有价值的东西。我幸运地加入了广东省丁玉华名教师工作室,有了非常多的实践机会,并参与了工作室多个课题研究。同时,我还积极参加工作室乡村教育帮扶活动等,到开平、恩平等地送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我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质的飞越。
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真心希望学校也能形成这样的团队“生态”环境,把每个备课组的力量凝聚起来,像书中所说的:发展共同体,让老师们站在集体的肩膀上翱翔,而不是流于形式的“拍照”以及“孤军奋战”的状态。
成长第四步:写作
教师在专业发展上仅有实践是不够的,还需要提炼概括,上升到规律性的认识,成为实践性智慧。写作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丰富教师内心世界的一条路径。阅读后实践,实践中思考,实践后反思,思考中酝酿,酝酿后写作。我一直坚持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总结、在总结中写作。
青年教师最初的写作可以记录课堂案例,不一定是为发表而写,只要能把自己每天丰富的生活、奔腾的思绪记录下来就好;只要能坚持写作,几年过后,这些写给自己看的文字或许会成为教育教学科研的一种宝贵材料。
阅读《教师第一课》,点燃了我继续执着前行的信念。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