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2022高考作文题目看这里!「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56

【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56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其中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面都有花。”听了两个孩子的话,望着那个被刺破指头的孩子,母亲陷入了沉思。

要求:根据材料中第一个小姑娘说法,联系生活实际,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世间万物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关键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看。

第一个小姑娘说“这里是个坏地方”,“因为这里每朵花下面都有刺”,要求就这个小姑娘的说法写文章,首先要抓住材料中小姑娘所作的“结论”和推求这个“结论”的“原因”,作“点”上的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知道,第一个小姑娘只看到花下有刺,忘记了玫瑰是“花”,从而全盘否定了玫瑰。然后再作“面”上的分析,我们不仅要看到花下有刺,更应看到刺上有花,这样,既看到其长处,也看到其短处,才算得上是全面地看问题,认识才会正确。通过由“点”到“面”的分析,再把材料内容移植到生活现象中,寻求社会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这样就不难确定出文章的观点了。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心理学家的洞察是:每个人毕生追求的都是被看见,被看见的范围越大,越正式,那么他受到的刺激也就越大,事实是:我们常常期待被他人看见,却又常常处于不被人看见的困境;我们期待被他人看见,却又常常

看不见他人。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问题,不得写出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文题解析】:

第一句话,说的是被看见会受到激励。这强调了“被看见”的积极作用,也隐含有“不被看见”的消极作用。我们可以从为什么层面探讨其心理机制,比如“被看见”满足了心理需要,从而激发了潜能。当然,这个维度要深入相对有难度。另一个维度可能比较容易把握:既然“被看见”有如此作用,那么作为师长、领导、管理者就要努力去“看见”,去发现孩子、学生、部下或员工的优点和长处。

第二句话第一个分句,说的是期待和现实的落差。期待被看见却常常不被看见,也许是绝大多数人的现实处境。我们试图去探讨其中的原因,不外乎两方面。一个是对方的原因,我很出众,而对方却盲目,或者视而不见;一个是自身的原因,我确实很一般,泯然众矣被人无视也怪不得别人。而心理学界的另一个洞察却是,个体的自我认知常常高于他人对自我的认知,通俗一点说人常常自视甚高。正因如此,古往今来有那么多的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现实生活中有那么多牢骚满腹时不我遇。然后我们再尝试去思考,面对这种期待和现实的落差,我们该如何自处?首先,我们得努力让自己优秀,方能脱颖而出,成功吸引他人注意,被看见和关注;其次,想方设法提高看者的视力水平或注视方向,甚或主动抛弃那个看不见你的寻找一个能看见你的人或环境;再次,正确评估自我能力和现实处境,有必要就降低自我的期待,接受不被看见的现实。

第二句话第二个分句,是把目光投注到了我们自身。说的是我们每个人其实既是客体也是主体,当我们是客体时,我们期待被看见,当我们是主体时,却又看不见他们。所以,某种程度上,造成我们自身现实困境的是我们自己。若我们希望自己能被他人看见,是不是首先得能看见他人。所以,是自己造成了自我的困境,也只有自己才能完成自我的救赎。从“求看见”到“去看见”,由客体而主体,完成了视角的转换,也实现了境界的飞跃。以上可见,此题围绕“看见”与“不见”,都有各自侧重的视角,又有层级的逐步提升。可以围绕一点深入,也可以多点涉及。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论语·卫灵公》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义疏》也曾说:“人当思渐虑远,防于未然,则忧患之事不得近。”而《列子·天瑞篇》记载了一则这样的“远虑”故事: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杞人的“远虑”被时人嘲笑,被讥之为“杞人忧天”。但今天的科学研究发现,地震是一种有可能发生的地质运动,太阳、月亮、星星作为宇宙中的天体,也是存在撞击、消失的可能。如此看来,“杞人”之“远虑”,实属难得。

个人的安身立命,国家的长治久安,固然需要我们具备“远虑”的意识与行动,但联系“杞人”之“远虑”,我们理应有更多的发现与认识。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理解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材料首先举了有关《论语》的两个名句,指出“远虑”的重要性,认为“远虑”可以防患于未来,让人提前意识到潜藏的隐患,并提前解决掉危机。与此相对的是,《列子·天瑞篇》则对“杞人忧天”提出了批判:批评部分人不做好实地观察,而盲目担忧。而今天科学研究的发现,这说明人们并非一味地否定“杞人忧天”,否定的是无根据的“杞人忧天”。

所以,我们在写作时,对是否“远虑”不应一味地肯定,也不应该一味地否定。我们应对是否“远虑”,要给出一个适当的前提条件。这个远虑,在思想上,是出于对未来切实的、充分的思考的,而非盲目地胡思乱想。在行动上,也需要做好实地观察以切实观察到“远虑”的存在,以及做好危机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不管是不是“远虑”,都是正确的考虑。

立意:

1.是否“远虑”,要看实际情况。

2.“远虑”与“近忧”应有效结合。

3.“远虑”,不应只“虑”,更应施行。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如瓶,容度有限,年少时不断地做加法,年长时不停地做减法,善用加减,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正确的加法可以让人生更丰满,适度的减法可以为生命卸下负重,一加一减中,生命的宽与兴便有了显著的变化。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要求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辩证看待人生的加减法。人生原本是要有加法也有减法的:加的是知识,美德,事业,爱情;减的是野蛮,无知,贪婪,自私。以上不同方面的加减法,其中的辩证道理,值得仔细体味,但决不能搞颠倒了,不然,该加的不加,该减的不减,那才是既荒唐又危险。

参考立意:

1.做好人生的加减法。

2.一加一减,生命丰盈。

3.一加一减,快乐人生。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有人说荆轲是英雄,他信守承诺,舍生忘死,反抗强暴,龚自珍称赞其有“江湖侠骨”。有人说项羽是英雄,他力能扛鼎,所向披靡,虽自矜功伐,身死东城,但李清照赞颂他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罗曼·罗兰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同时,他说,“在此英勇的队伍内,我把首席给予坚强与纯洁的贝多芬……”

你心中的英雄是谁?你心中的英雄是什么样的?请结合你的阅读或生活,以“真正的英雄”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符合记叙文规范。特别要注重描写,要抒发真情。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试题在话题之前给了一些可以借鉴参考的材料,从这些材料里我们可以看到英雄的一些评判标准。一干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干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自己心目中“真正的英雄”肯定也有相应的评价标准。但通过材料,我们也知道,对英雄的评判不是随意而来的。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对他赞颂的语言,而是他的道德、思想品质以及他的责任心等。英雄并非必须是战场上的,只要具有材料中所说的信守承若、舍生忘死、反抗强暴、侠义精神、心灵强大等优秀的品质,或者其他能够赢得人们敬佩的品行,这些都可以称得上是英雄。

试题要求我们写一篇记叙文,因此,我们不能只是对“何为英雄”泛泛而谈,而是必须找到一个具体的人物,抓取其中一件或几件具体的事例,叙述这个人在这几件事中的哪些令人敬佩的言行举止或思想闪光点吸引了自己,最终让他成为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记叙时注意人物形象的丰满性,也要注意不能记流水账,而是需要对“英雄之举(言思)”展开重点描绘。

参考立意:

1.我心中的英雄,是那个淡泊名利的他。

2.我心中的英雄,是那个为国忘己的他。

3.我心中的英雄,是那个勇于突破的他。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