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2022高考语文试题,干货看这篇!广东省广州市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四校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广东省广州市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四校期末联考

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9年2月21日是第二十个“国际母语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正式发布了首个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重要永久性文件《岳麓宣言》,号召国际社会就保护和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达成共识。濒危语言面临的困境,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更多关注。

全球濒危语言的保护现状,不得不说有点“骨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发现,世界上现存的语言有7000多种,但有95%的语言目前只由占全球总数4%的人使用,平均每个月就有两种语言消失。语言学家不无忧虑地感慨,濒危语言消失的速度将快过濒危动植物;语言学可能将成为历史上惟一一门看着自己消失的学科。

不过,对于语言多样性的未来,似乎不必过于悲观。随着相关数字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的最新应用,濒危语言抢救的速度在加快,参与范围也在扩大。和传统手段相比,新兴数字技术正在带来一些改观,表现为语言存档速度和能力的提升。澳大利亚的语言学家与谷歌合作开发的人工智能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模型转录原住民语言,为语言学家节省了数百万小时的时间。效率的提升,为全面记录濒危语言提供了可能。

除了能为濒危语言建“数据博物馆”,人工智能更积极的作用还在于互动学习的开发。在澳大利亚,研究人员为了帮助原住民儿童学习他们的语言,开发了一种低成本、易运输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能记录孩子们的语言技能,并协助老师追踪他们的学习进度。在新西兰,有人开发出帮助爱好者练习毛利语的人工智能程序。该程序不仅能用英语和毛利语回复信息,还能过滤语法错误。濒危语言保护者发现,把不同的原住民语言和流行的应用程序结合起来,对于维持濒危语言的活跃度会有很大帮助。人工智能在这方面的能力,目前仅被开发出了冰山一角。

人工智能会成为濒危语言的救命稻草吗?从某种程度上讲,的确可以。如果使用到位,至少能避免重演“一个人带走一种语言”的尴尬。不过,它依然不能有效地解决语言使用热情问题。实际上,在语言政策趋于开明的现代社会,濒危语言更难以摆脱的威胁是在社会变迁中跟上时代的压力。鼓励更多人使用濒危的母语,还需要通过合理的政策和资源支持,缓解社会结构性和趋势性变化带来的冲击。有语言学家研究了墨西哥的原住民社区发现,为濒危语言提供社区支持至关重要。有了相应的社区图书馆、社区组织等,不但人们更有凝聚力,他们的语言也有了生存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工智能和技术手段再发达,都要以人为归宿。否则,它只能为濒危语言搭一个留待后人进行再发现的中转站或庇护所而已。

帮助濒危语言的使用者打开更广阔的世界,或许才能成就真正意义上的挽救。

(摘编自刘天亮《给濒危语言更广阔的世界》,《人民日报》2019年02月22日)

材料二: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少数民族语言多达140种,其中大部分处在濒危状态。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主持“濒危少数民族语言的调查研究”项目,出版了一套“中国新发现语言研究丛书我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方言研究丛书”,系统梳理了上世纪50年代少数民族语言普查的资料。这些资料对少数民族语言的记录、传承和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我们认为,濒危语言应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保护公约中加以保护。但是,文化部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专家与我们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专家产生了分歧。他们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包括语言,因为语言并未列入保护对象。当时我对此很不理解,但是后来多次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们一起讨论,才感觉到语言问题比一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复杂得多,面要广得多,主要是因为语言的本质是作为交际工具服务于民族、族群等社会群体,跟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在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濒危语言委员会议上,我提出一个议案,既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没有包括语言,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另外做一个公约,保护濒危语言?因为濒危语言是一种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8年,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在长沙举办,通过了《保护和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岳麓宣言(草案)》,以期有效地保护和抢救濒危语言。但一般来说,像行动纲领、宣言之类的东西,是没有约束力的,我还是希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能形成一个约束性的文件,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那样。语言作为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交际功能、文化载体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资源保护功能上承担的义务要比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得多,深得多,也复杂得多,需要采取硬性措施来保护濒危语言,才能避免民族文化因语言消失而蒙受损失。

(摘编自孙宏开《语言是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材料三:

仙岛人是分布在云南省盈江县中缅边界的一个人群,使用属于藏缅语族的仙岛语。据2002年12月统计,仙岛人只有76人,分布在芒俄寨和芒缅村两地。据老年人回忆,50年代以前仙岛人的人口比现在多,还坚持使用自己的母语。但50年代以后随着对外交流的扩大,语言兼用、语言转用的现象不断增多。目前,居住在芒俄寨的大部分人已失去母语,转用了汉语;而居住在芒缅村的仙岛人,虽还普遍使用仙岛语,但大多是双语人。总的看来,仙岛语已处于濒危状态。

仙岛人对本族语言虽有着天然的、浓厚的感情,但普遍意识到使用仙岛语的人太少,在目前社会开放的条件下,完全有可能被使用更普遍的语言所代替。这种开放型的语言观念在仙岛人中占主流,特别是青少年,认为不管使用什么语言都以实际需要为准,不担忧母语是否会消亡。

(摘编自戴庆厦《中国濒危语言研究面临的几个理论问题》)

1.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岳麓宣言》是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重要永久性文件,它的发布促进了对语言多样性的保护,挽救了濒危语言面临的困境。

B.语言学家认为濒危语言消失的速度快过濒危动植物,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相比,保护语言多样性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C.借助人工智能进行语言存档,为濒危语言建立“数据博物馆”,这样就能够避免因最后一位使用者去世而使该语言灭绝的情况。

D.作者指出了濒危语言保护工作在未来具有的可能性,但也意识到人工智能无法有效地解决语言使用热情的问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在促进互动学习、为濒危语言提供社区支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未来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B.相较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语言在交际功能、文化载体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资源保护功能上要承担更广、更深、更复杂的义务。

C.语言的本质是一种交际工具,被普遍使用的语言往往是能更好地服务于该民族、该族群的语言,因此语言的使用应以实际需要为准。

D.材料一、二的观点存在相通之处,都认为濒危语言的保护不能单纯依赖科研人员和专家学者,还需要合理的政策、资源和社区支持。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方言肖其山川风土”是古今中外的普遍共识,南北朝的颜之推亦持此论,认为“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诣”,“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浊而讹钝”。

B.联合国出台的文件《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中认为:“语言多样性是人类最重要的遗产,每一种语言都蕴涵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智慧。”

C.体现少数民族英雄精神的史诗《格萨尔》《玛纳斯》等均以其本民族语言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倘若语言的传承断档,史诗就会失传、消亡。

D.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濒危语言志》是“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标志性成果,是一份珍贵的语言文化遗产。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根据上述材料,我们应如何保护和抢救仙岛语?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奇人与奇石

谈歌

于瑞军是一个普通的男人,但在观赏石这一个行当里,他却极不普通。

2008年国庆长假,于瑞军去内蒙阿左旗看望几个哥们儿。吃饱喝足后,准备打道回府前,他决定去阿左旗的古玩街逛逛——阿左旗是个出产奇石的地方。

游逛了几家店铺,都没什么惹眼的物件,他信步踱进了一家“徐家古玩店”。小店不大,只见一个六十多岁的男人,正束身站在柜台里,埋头写毛笔字,见于瑞军进来,点头道:“欢迎光临。”说罢又埋头写字。于瑞军四下里打量,目光黏在了东墙货架上的一块石头,心下悄然一动,走近细看,果然是一块奇石,外形酷似红烧肉,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里的馆藏珍品“东坡肉”极为神似。

于瑞军的心开始咚咚急跳。他稳了稳神儿,走上前去,做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与老板搭讪:“这块石头有点意思呢,卖多少钱呢?”

徐老板抬头看了看于瑞军,浅浅一笑:“对不起,这块石头不卖。”

“为什么不卖呢……”

徐老板拱拱手:“这块‘东坡肉’是我多年的收藏。今天早上,我心血来潮,拿出来把玩了一下,就顺手摆在货架上了。”

“既是放在货架上了,那您不妨说个价钱。”

“八十万。”

于瑞军呆住:“能不能让让价钱呢?”他问得很无力。八十万,即使让出一半,他也买不起。

徐老板摆手笑道:“不好再让啊,它就值这么个价钱。”

于瑞军绝望地“哦”了一声,又呆呆地打量了一下那块石头,告辞离去。

坐在最后一班长途汽车上,他回头望去,阿左旗越来越远,那块“东坡肉”也越来越远了……

一个月后,于瑞军借用一个休息日,又来到阿左旗。上次回来后,他茶饭不香,那块“东坡肉”,总在他眼前晃动。他此次再来,别无它念,只是想请求徐老板,给这块石头拍个照,留个念想。但徐老板一口回绝,没有八十万,啥都不行。

回家后,他心里总怏怏不乐,日甚一日。

自古知夫莫若妻。妻子忧郁地说道:“你若总是苦思苦想,你就买下来吧。”

于瑞军仰天叹道:“哪里有钱呢?”

妻子轻轻叹息一声:“咱们有两套房子呢,卖一套吧。”于瑞军惊奇地打量着妻子,妻子本是个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人。

冬天过去,大地回春,于瑞军第三次去了阿左旗,带着卖掉房子的四十万和他收藏的两块鸡血石。

徐老板却不在。那块石头也不在店里,看店的是徐老板的儿子——小徐老板。于瑞军便问那块石头。小徐老板嘿嘿讥笑道:“我爸呀,天天把那块石头看得跟宝贝似的,锁着。那石头看着像是块肉,可它毕竟不是肉啊。怎么能值那么多钱呢?我看不懂呢。你等我老爸回来吧。”

于瑞军等了几天,徐老板仍没有回来。因为还要上班,于瑞军不好再等,正无奈欲走,有人叫住他,是徐老板。徐老板笑道:“不急走,我带你到我家看看。”

徐老板家住在郊外,一个很古旧的宅子。院中三棵苹果树,高高低低,错落得别致。

进了屋子,徐老板的家人已经摆好了一桌酒席。吃着饭,又说开了那块石头。

于瑞军把那两块鸡血石掏了出来:“这两块石头跟了我多年,如果徐老板能让让价钱,这两块石头,再加上四十万块钱,我想换先生那块石头!”

徐老板目光盯着于瑞军:“于先生呀,我看得出,您是真喜欢这块石头。”

于瑞军苦笑:“徐老板呀,我为此跑了三趟了,也赶得上刘玄德了。”

徐老板点头说:“您说得不错,这样吧——这块石头,我就送给您吧。”

于瑞军听得一愣:“您是说……您可以让让价了?”

徐老板摇头,说:“您没有听明白,我是说,我白送您了。”

于瑞军大吃一惊:“这怎么行呢?于某断然不做这样的事情。”

徐老板想了想,叹道:“于先生,这块石头,我就送您了。咱们交往了这些日子,我看得出,您是一个诚实君子。”徐老板顿了顿,又叹道:“其实这里边,已经没有钱的事儿了。您和这块石头有缘。宝剑赠英雄,玉脂馈美人。这点古训我还是懂的。您见过我儿子了,您一定看得出,他不好这个行当。我能想得出,一旦我不在了,他肯定拿这东西随便就换了钱花了。那时,真不知道这块石头落到什么人手里,我到了地下也不会心安。所以,我决定把这块石头送给您了。这样吧,两块鸡血石,我收下了;这块‘东坡肉’,就随您去吧。你我之间,互不欠了。”

于瑞军彻底懵了,他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结果,登时口吃了:“徐老板……这……”

徐老板仰天叹道:“六十年前,有一个无儿无女的老人,落难到我家门前,当时我才七岁,给了他一顿吃食,他把这块石头送给了我。六十年了,我一直想找一个与它有缘的人。其实,我摆在店里,就是想找一个与它有缘的人,后来遇见您,您与它的缘分胜过我呀。快带着它走吧,我怕一会儿后悔。”

徐老板说罢,便起身:“您还得回去上班呢。我送你。”

二人走出院子。

四野无人,水流花开。万古长空,一轮明月。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老板本来无意出售“东坡肉”这块奇石,他故意提出高价难为于瑞军,目的是为了看于瑞军是否对奇石真心诚意。

B.于瑞军的妻子本是精打细算的人,却愿为奇石卖掉房子,可见她对丈夫爱石的理解与支持,体现出她的爱夫之心。

C.徐老板埋头写毛笔字,住在古旧的宅子里,收下两块鸡血石等细节均体现了他富有雅趣、不流于俗的特点。

D.奇石由六十年前的前辈赠送给徐老板,又在六十年后被转赠给素不相识的于瑞军,体现了奇人与奇石的缘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于瑞军普通又不普通作为开头,引出下文“奇人与奇石”的故事,耐人寻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三次到访时,于瑞军的表情从”苦笑”、“一愣”到“一惊”的变化,反映了他从无奈、出乎意料到惊喜的心理转变。

C.小徐老板虽为次要人物却很重要,不仅和爱石懂石的于瑞军形成对照,而且使徐老板送石的情节更合情合理。

D.小说以对话的形式呈现了于瑞军获赠“东坡肉”的过程,有利于突出人物形象,也使故事情节更为集中紧凑。

8.小说结尾处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小说标题是“奇人与奇石”,请结合文本分析“奇”在哪里?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月赤察儿,许兀慎氏。世祖雅闻其贤,且闵其父之死,年十六,召见。帝见其容止端重,奏对详明,喜而谓曰:“失烈门有子矣。”至元二十六年,帝讨叛者于杭海,众皆阵,月赤察儿奏曰:“丞相安童、伯颜,御史大夫月吕禄,皆已受命征战,三人者臣不可以后之。惟陛下怜臣,使臣一战。”帝曰:“卿以为安童辈与尔家同功一体,各立战功,自耻不逮。然亲属槖鞬恭卫朝夕尔功非小何必身践行伍手事斩馘乃快尔心耶二十七年,桑哥既立尚书省,杀异己者,箝天下口。尚书平章政事也速答儿,潜以其事白月赤察儿,请奏劾之。桑哥伏诛,帝曰:“月赤察儿口伐大奸,发其蒙蔽。”乃以没入桑哥黄金、水田赏其清强。二十八年,都水使者请凿渠西导白浮诸水,则江淮之舟可直泊于都城之汇。帝亟欲其成,敕诸府人专其役,度其高深,画地分赋之,刻日使毕工。月赤察儿率其属,著役者服,操畚锸,即所赋以倡。趋者云集,依刻而渠成。初,金山南北,叛王海都、笃娃据之,不奉正朔垂五十年。大德五年,海都、笃娃入寇。大军分为五队,月赤察儿将其一。锋既交,颇不利。月赤察儿怒,被甲持矛,身先陷阵,一军随之,出敌之背,大败之。厥后笃娃来请臣附。月赤察儿遣使诣诸王将帅议曰:“笃娃请降,为我大利,固当待命于上。然往返再阅月,必失事机。事机一失,为国大患,人民困于转输,将士疲于讨伐,无有已时矣。马兀合剌,笃娃之内兄也,宜遣使报之,许其臣附。”众议皆以为允。既遣,始以事闻,成宗曰:“月赤察儿深识机宜。”至大元年,武宗诏月赤察儿曰:“卿乃国之元老,宗藩将领,实瞻卿麾进退。宜悉乃心力,毋替所服。”四年,月赤察儿入朝。寻以疾薨于第,谥忠武。

(选自《元史·列传卷六》,有删改)

【注】月赤察儿,元朝名臣,历世祖、成宗、武宗三朝,其父失烈门从忽必烈征云南时阵亡。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亲属橐鞬恭卫朝夕/尔功非小/何必身践行伍手事/斩馘乃快尔心耶/

B.然亲属橐鞬/恭卫朝夕/尔功非小/何必身践行伍/手事斩馘/乃快尔心耶/

C.然亲属橐鞬恭卫朝夕/尔功非小/何必身践行伍/手事斩馘/乃快尔心耶/

D.然亲属槖鞬/恭卫朝夕/尔功非小/何必身践行伍手事/斩馘乃快尔心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氏,姓的分支,古代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在先秦时期,氏用以“明贵贱”,只有贵族男子可称氏。

B.正朔,古代改朝换代时要改定正朔,颁布新的历法。正,是指一年的开始;朔,是指一个月的开始。

C.薨,指代诸侯或大官之死。古代称天子死为“崩”,大夫死为“不禄”,士死为“卒”,庶人死为“死”。

D.谥,古代皇帝、大臣等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臣下的谥号按生平事迹评定,由朝廷赐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赤察儿少有贤名,深受赏识。十六岁被世祖召见时,他举止稳重,对答详细明白,世祖赞他无愧于已逝的父亲。

B.月赤察儿主动请缨,初露锋芒。世祖在杭海讨伐叛军,他见安童等人奉命出战,不甘居后,请求世祖准许他上阵。

C.月赤察儿洞察秋毫,剔弊发奸。他发现桑哥的不法行径,予以弹劾。世祖处死桑哥,并奖赏了月赤察儿的清廉强干。

D.月赤察儿冲锋陷阵,大败叛军。在迎战叛王海都、笃娃时,他亲率一支军队,从敌阵后方进攻,扭转了不利局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月赤察儿率其属,著役者服,操畚锸,即所赋以倡。

(2)宗藩将领,实瞻卿麾进退。宜悉乃心力,毋替所服。

14.笃娃投降,月赤察儿为什么主张不等皇上许可,先由马兀合剌作为朝廷使者受降?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渚宫乱后作

郑谷

乡人来话乱离情,泪滴残阳问楚荆。

白社①已应无故老,清江依旧绕空城。

高秋军旅齐山树,昔日渔家是野营。

牢落②故居灰烬后,黄花紫蔓上墙生。

【注】①白社:在今湖北省荆门市南,诗人年轻时曾居于此。②牢落:稀疏零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既呼应标题又总领全诗,一“来”一“问”,交代了写作缘由,奠定了沉郁忧伤的情感基调。

B.颔联紧承乱后楚荆境况之问,写诗人未及乡人回答就早已有所预料,借江水依旧衬托人事无常。

C.颈联两句笔锋一转,先写驻守军队齐如山树,再写当地渔家戒备森严,意在表现他们的杀敌斗志。

D.本诗结构清晰完整,乡人所述内容由家乡周围状况渐说至诗人故居,场景转换有序,情感愈浓。

16.有诗家评论这首诗“家国之痛弥合无间”,请结合诗句,谈谈该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有星宿分野之说,李白在《蜀道难》中借此叙说入蜀山势高峻、行路艰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描摹出乐音达到高潮并戛然而止时的效果。

(3)“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而得名,使用这一意象的唐诗有“______,______。”

六、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狮子在中国是外来物种,那么传统的狮文化是如何兴盛起来的呢?

狮子生活在西亚地区,最早在汉代时通过西域诸国进贡而来,在之后一千多年里,狮子作为祥瑞贡品一直被______给皇帝。少数见过狮子真身的宫廷艺人凭着对狮子的了解和大量中华文化的______,制造出了狮子石雕、狮头服饰等。后狮子文化逐渐积累,至唐朝时达到鼎盛,其中还包括舞狮艺术。

狮子在西方文化里是凶残暴躁的,代表强权和威严,来到中国后,起初也被奉为权威、庄严的代表。唐朝末年,烽烟不断,狮子慢慢地像“王谢堂前燕”一样从庙堂走入寻常百姓家。______,再加上儒家文化的引导,人们对狮子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民间把______中的祥瑞加之其身,使狮子乖巧祥和,最终成为中华瑞兽。狮子跃舞在佳节吉时之际、雄踞于高阁贵府门前,寄托着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看似入侵了中华文化的西方狮子早就实际上被中华文化融合、吸收和改造,并被引进了全新的文化内涵。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呈献 融汇 长此以往 幻想

B.呈献 融会 久而久之 想象

C.呈送 融汇 久而久之 幻想

D.呈送 融会 长此以往 想象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看似入侵了中华文化的西方狮子早就实际上被中华文化融合、吸收和改造,并被注入了全新的文化内涵。

B.看似入侵了中华文化的西方狮子实际上早就被中华文化融合、吸收和改造,并被引进了全新的文化内涵。

C.看似入侵了中华文化的西方狮子早就实际上被中华文化吸收、融合和改造,并被引进了全新的文化内涵。

D.看似入侵了中华文化的西方狮子实际上早就被中华文化吸收、融合和改造,并被注入了全新的文化内涵。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请指出借代内容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地球上一些似乎不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中,其实仍有许多生物在顽强生活着。生物体为了更有利于生长,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了神奇的适应能力。

生物 ① ?以生活在世界最寒冷大陆上的企鹅为例,它们的身体天生就有保温的功能。企鹅的静脉缠绕在动脉上,可为动脉内的血液保温。当它们潜入海中捕猎时,心率会降低15%, ② ,而这些能量又可以用来使身体产生更多的热量。那生物又是如何在高温环境下生存的呢?( )最著名的例子便是骆驼,它们在不喝水的情况下也能存活长达7个月。骆驼的血细胞相较其他生物可以 ③ ,其皮毛也可以防止出汗和流失水分。此外,科学家还在缺乏空气的地壳岩石里等极端环境中发现了特殊的生命形式。通过这些研究,或许在未来我们就能解释其他生命形式会如何在宇宙的其他地方生存。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有的生物生活在极端炎热气候下,它们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显然是保持水分。

B.对生活在极端炎热气候下的生物来说,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显然是保持水分。

C.保持水分对生活在极端炎热气候下的生物来说,显然是很重要的生存能力。

D.保持水分显然是重要的生存能力,尤其对于生活在极端炎热气候下的生物。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以“纠错”为特色的语言刊物《咬文嚼字》发布2021年度“十大流行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小康、赶考、双减、“碳达峰,碳中和”、野性消费、破防、鸡娃、躺平和元宇宙。然而,因网络呼声极高的“YYDS”“绝绝子””夺笋”等词榜上无名而引发争议。该杂志主编回应:杂志宗旨倡导语言规范,字母词、与汉字构词规律不符以及谐音字符串,均缺乏语言学价值。有网友认为:网络流行语诙谐有趣、简洁独特,其创新性为语言发展增添了新鲜元素,是一种生动的语言景观。也有学者忧虑:倘若日常表达长期淹没在简单粗暴的网络流行语中,青年人将会遗忘原有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

以上三个网络热词该不该收录进“十大流行语”?请以南方中学的学生身份给《咬文嚼字》的主编写一封信,谈谈你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2.B

3.A

4.①首先以《岳麓宣言》的发布引出濒危语言保护现状堪忧的问题。②然后列举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事例,从语言存档和互动学习两方面论证人工智能的积极作用。③最后指出人工智能的不足,呼吁人们为濒危语言打开更广阔的世界。

5.①政府采取硬性措施,为仙岛语提供政策和资源支持。②专家学者积极开展学术研究,以便记录、传承和保护仙岛语。③利用新兴数字技术,为仙岛语建立数据库,提高仙岛语的存档速度和能力。④语言使用者转变观念,提高仙岛人使用母语的热情。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促进了对语言多样性的保护,挽救了濒危语言面临的困境”混淆时态,原文是“号召国际社会就保护和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达成共识”,“濒危语言面临的困境,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更多关注”,变未然为已然。

B.“濒危语言消失的速度快过濒危动植物”混淆时态,原文是“将快过濒危动植物”,变未然为已然;“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相比,保护语言多样性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无中生有,原文未体现。

C.“这样就能够避免……的情况”说法绝对,根据原文,避免该情况的前提是“如果使用到位”。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为濒危语言提供社区支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一“鼓励更多人使用濒危的母语,还需要通过合理的政策和资源支持,缓解社会结构性和趋势性变化带来的冲击。有语言学家研究了墨西哥的原住民社区发现,为濒危语言提供社区支持至关重要”,这是“合理的政策和资源支持”的作用。

C.“因此语言的使用应以实际需要为准”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三,仙岛人特别是青少年“认为不管使用什么语言都以实际需要为准”,未说明原因。

D.“材料一、二……都认为……资源和社区支持”无中生有,材料二未提及资源和社区支持。

故选B。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观点是:语言是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采取措施保护濒危语言。

A.论证的是方言的演变或分歧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关系。不能支持材料二观点。

故选A。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由材料的出处《给濒危语言更广阔的世界》可知,材料一的中心话题是“濒危语言”。

材料一共六段文字,第一段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正式发布了首个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重要永久性文件《岳麓宣言》”引出濒危语言的现状“濒危语言面临的困境,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更多关注”,接着第二段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的内容具体展现“濒危语言”的现状。

第三段用“不过,对于语言多样性的未来,似乎不必过于悲观。随着相关数字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的最新应用,濒危语言抢救的速度在加快,参与范围也在扩大”引出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在濒危语言保护方面的应用;第四段“除了能为濒危语言建‘数据博物馆’,人工智能更积极的作用还在于互动学习的开发”说明三、四两段是从语言存档和互动学习两方面论证。

第五段“人工智能会成为濒危语言的救命稻草吗……不过,它依然不能有效地解决语言使用热情问题”指出人工智能在保护濒危语言方面的不足,第六段“帮助濒危语言的使用者打开更广阔的世界,或许才能成就真正意义上的挽救”呼吁为濒危语言打开更广阔的世界。

5.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材料三指出仙岛语处于濒危状态,考生需要结合材料一和二提出抢救的措施。

如材料二最后一段“但一般来说,像行动纲领、宣言之类的东西,是没有约束力的,我还是希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能形成一个约束性的文件,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那样”“需要采取硬性措施来保护濒危语言,才能避免民族文化因语言消失而蒙受损失”可知,需要政府出面,采取硬性的措施来为仙岛语提供政策支持。

如材料一提到“和传统手段相比,新兴数字技术正在带来一些改观,表现为语言存档速度和能力的提升”“通过人工智能模型转录原住民语言,为语言学家节省了数百万小时的时间。效率的提升,为全面记录濒危语言提供了可能”“濒危语言保护者发现,把不同的原住民语言和流行的应用程序结合起来,对于维持濒危语言的活跃度会有很大帮助。人工智能在这方面的能力,目前仅被开发出了冰山一角”“为濒危语言建‘数据博物馆’”,这些是新兴数字技术在保护宾语语言方面的价值,这说明可以为仙岛语建立数据库,提高存档速度和能力。

如材料一提到“有语言学家研究了墨西哥的原住民社区发现,为濒危语言提供社区支持至关重要”,这说明需要专家学者开展对仙岛语的研究。

如材料一提到“鼓励更多人使用濒危的母语”,材料三提到“这种开放型的语言观念在仙岛人中占主流,特别是青少年,认为不管使用什么语言都以实际需要为准,不担忧母语是否会消亡”,这说明要转变语言使用者的观念,提高使用仙岛语的热情。

6.C

7.B

8.①从结构上看,以无人四野、水流花开、长空明月等景物描写作结,含蓄蕴藉,余韵悠长(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的联想)。②从人物形象上看,这段景物描写烘托了于瑞军终于得到奇石后的复杂心情,也突出了徐老板超然洒脱的人物形象。③从主旨上看,这段景物描写重在写意,构筑了一个幽静开阔的艺术世界,寄托了于瑞军与徐老板两位奇人因石结缘,互为知音的惺惺相惜之情。

9.①奇石:这块石头形似东坡肉,天然珍奇。②奇人:奇在买家于瑞军的爱石成痴。他为了奇石三次拜访古玩店,甚至不惜卖掉了房子,充分表现了他对奇石的喜爱。③奇人:奇在卖家徐老板的任情洒脱。他不重钱财,最终将价值不菲的奇石赠送给于瑞军,充分表现了他的大气超然。④奇遇:奇在于瑞军一次无心的闲逛却遭遇奇人奇事,卖掉房子后又得到徐老板赠送的经历,也奇在徐老板六十年前因帮助他人而获得奇石的传奇。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

C.“收下两块鸡血石等细节均体现了他富有雅趣、不流于俗的特点”错误,文中徐老板收下两块鸡血石是为了让于瑞军心安理得地接受赠石,这是一种礼尚往来,体现了徐老板对他人的尊重与友善。

故选C。

7.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

B.“……到惊喜”错误,文中于瑞军“大吃一惊”中蕴含的心理不是惊喜,而是震惊和意外。

故选B。

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作为结尾段的景物描写,考生可以从结构、形象以及主旨等方面分析作用。

首先从结构角度考虑,小说结尾二人走出院子之时,“四野无人,水流花开。万古长空,一轮明月”,作者用这一画面收束全篇,至于之后如何,任由读者想象,这样的结尾属于戛然而止式,意味深长,给人以含蓄、深沉的感觉。

然后从形象角度考虑。“四野”“水流”“花开”“长空”“明月”,画面幽静开阔,结合上文可知,于瑞军仅凭两块鸡血石就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奇石,他的内心震惊而意外,这环境描写烘托了他此时此刻的心情;上文徐老板仅仅收下于瑞军两块鸡血石就把价格昂贵的奇石赠给了于瑞军,因为他要找有缘之人,这展现了徐老板任情洒脱、不看重金钱的形象,结尾的景物描写烘托了他这一形象特点。

最后从主旨角度思考。无人的四野,万古的长空,水流花开,明月当空,这样的画面静谧而开阔,而文中的于瑞军为了奇石不惜卖掉房子,徐老板因为于瑞军是懂石之人而赠石于他,这二人可谓知音,结尾在这景物描写之中寄寓了二人互为知音的惺惺相惜之情。

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分析文中“奇”的地方。

先看“奇石”。结合“果然是一块奇石,外形酷似红烧肉,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里的馆藏珍品‘东坡肉’极为神似”“不好再让啊,它就值这么个价钱”可知,这石头奇在形态,奇在价值。

再看“奇人”。文中主要塑造两个奇人,一是于瑞军,他极为爱石,为了一块石头不惜“三顾茅庐”,最后卖掉房子,并愿意搭上两块鸡血石来买这石头;二是徐老板,当于瑞军携带四十万块钱和两块鸡血石第三次来买这奇石的时候,他竟然只收下两块鸡血石就把价值不菲的奇石赠送给了于瑞军,因为于瑞军是懂石之人,是有缘之人。前者奇在爱石成癖,后者奇在任情洒脱。

最后看“奇遇”。从于瑞军的角度来看,“他信步踱进了一家‘徐家古玩店’”就看到奇石,之后携带四十万块钱和两块鸡血石来买奇石,结果徐老板把奇石赠送于他;从徐老板的角度来看,他“六十年前,有一个无儿无女的老人,落难到我家门前,当时我才七岁,给了他一顿吃食,他把这块石头送给了我。六十年了,我一直想找一个与它有缘的人”。这些都能体现“奇”。

10.B

11.C

12.C

13.(1)月赤察儿率领他的下属,穿劳作者的衣服,拿着筐和锹,带头走向分配的渠段。

(2)宗藩将领实际上是听从你的指挥。你应当尽心尽力,不要放弃你的职责。

14.①往返需要两个多月,等待皇上许可会失去收服笃娃的时机。②一旦失去时机便会国无宁日,百姓转运军需精疲财尽,将士们因战争而疲惫不堪。③马兀合剌是笃娃妻子的哥哥,派他出使更容易取得笃娃的信任。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然而你亲自带着武器,朝夕保卫,功劳不小,何必要亲自上阵杀敌,才遂心意呢?

“橐鞬”指箭袋弓囊,作“属”的宾语,后应断开,排除AC;

“行伍”是“践”的宾语,宾语后断开,排除D。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大夫死为‘不禄’,士死为‘卒’”错误,古代称大夫死为“卒”,称士死为“不禄”。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他发现桑哥的不法行径”错误。原文是尚书平章政事也速答儿发现桑哥的不法行径,并暗中吿诉月赤察儿。皇上评价月赤察儿“发其蒙菠”中的”发”含义应是“揭发”,而不是“发现”。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属”,部属,下属;“赋”,分配;“倡”,率先,带头。

(2)“悉”,尽;“替”,放弃;“所服”,所字结构,名词性,职事,职位。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然往返再阅月,必失事机”可概括出,往返需要两个多月,等待皇上许可会失去收服笃娃的时机。

结合“事机一失,为国大患,人民困于转输,将士疲于讨伐,无有已时矣”可概括出,一旦失去时机便会国无宁日,百姓转运军需精疲财尽,将士们因战争而疲惫不堪。

结合“马兀合剌,笃娃之内兄也,宜遣使报之,许其臣附”可概括出,马兀合剌是笃娃妻子的哥哥,派他出使更容易取得笃娃的信任。

参考译文:

月赤察儿,许兀慎部族人。世祖一向听闻他的贤名,并且怜悯他的父亲阵亡,在他十六岁时召见他。世祖见他言行庄重,对答详细明白,高兴地说:“失烈门后继有人啊。”至元二十六年,世祖在杭海讨伐叛贼,随征的人都上阵对敌,月赤察儿上奏说:“丞相安童、伯颜、御史大夫月吕禄都已经奉命出战,我不可以落后于这三个人。希望您怜惜我,让我出战。”世祖说:“你认为安童这些人和你家功绩、地位相同,他们各自立下战功,你以比不上他们为耻辱。然而你亲自带着武器,朝夕保卫,功劳不小,何必要亲自上阵杀敌,才遂心意呢?”二十七年,桑哥设立尚书省后,诛杀异己,使天下人不敢言。尚书平章政事也速答儿暗中将桑哥种种不法行径告诉月赤察儿,请他出面弹劾桑哥。桑哥被处死后,世祖说:“月赤察儿声讨大奸臣,揭发出桑哥掩盖的真相。”于是用没收的桑哥的黄金、水田来赏赐他的清廉强干。二十八年,都水使者请求开凿河渠,从西面引白浮诸泉水,这样江淮的船只就可以直接停泊在都城之下。世祖想尽快完成,下令各府派专人负责这一工程,度量河道深度,在地上画出区域界限分摊给他们,要求按期竣工。月赤察儿率领他的下属,穿劳作者的衣服,拿着筐和锹,带头走向分配的渠段。追随他的人纷纷聚集过来,按时修成了河渠。从前叛王海都、笃娃占据金山南北,不臣服于朝廷近五十年。大徳五年,海都、笃娃入侵。大军分为五队,月赤察儿领导一队。交锋之后,形势相当不利。月赤察儿大怒,披上战甲,手持长矛,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士卒全跟随他,从敌阵后方进攻,大败敌军。后来笃娃请求归附朝廷。月赤察儿派遣使者到诸王将帅处商议说:“笃娃请求投降,对我们是一件大好事,本应等待皇上的命令再定夺,但往返需要两个多月,一定会失去时机。失去时机,就会成为国家的大患,老百姓因转运军需困顿不堪,将士们也会因长期战争精疲力竭,那就国无宁日了。马兀合剌,是笃娃妻子的哥哥,应该派遣他去回复笃娃,答应笃娃称臣归附的请求。”大家商议都认为可以这样做。使者派出后,才把这件事上奏成宗,成宗说:“月赤察儿深谋远虑,能随机应变。”至大元年,武宗诏月赤察儿说:“你是国家的元老重臣,宗藩将领实际上是听从你的指挥。你应当尽心尽力,不要放弃你的职责。”四年,月赤察儿入朝觐见。不久因病在府上去世,谥号“忠武”。

15.C

16.①首联由家及国,从个人的离乱之情转及关心楚荆时局。②颔联由家及国,从白社恐无故老的丧亲丧友之痛,转至清江绕空城的国家动乱之痛。③颈联家国之痛弥合无间,在大兴兵戈的动荡之中写渔家尽被占为野营的家事之痛。④尾联写诗人故居破败的家痛,而又用“灰烬”隐含国痛。由此将家国之痛弥合无间。

【解析】

【分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再写当地渔家戒备森严,意在表现他们的杀敌斗志”错误。颈联是将驻守军队数量之多与战后百姓流离失所作对比,后句强调昔日渔家变成了军营,突出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故选C。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乡人来话乱离情,泪滴残阳问楚荆”,动乱后乡人来诉说乱离情,残阳里我洒泪把荆楚打听。由“乡”到“楚荆”,由家及国,从个人的离乱之情转及关心楚荆时局。

“白社已应无故老,清江依旧绕空城”,白社想必已没有故交老友,江水悠悠依旧环绕着空城。由家及国,从白社恐无故老的丧亲丧友之痛,转至清江绕空城的国家动乱之痛。

“高秋军旅齐山树,昔日渔家是野营”,深秋军旅排排平齐如山树,昔日渔家被占都变成军营。颈联家国之痛弥合无间,在大兴兵戈的动荡之中写渔家尽被占为野营的家事之痛。

“牢落故居灰烬后,黄花紫蔓上墙生”,乱后故居荒废到处是灰烬,黄花紫蔓横七竖八墙上生。村落变成了废墟,家乡一片荒芜离乱的景象。写诗人故居破败的家痛,而又用“灰烬”隐含国痛。由此将家国之痛弥合无间。

17.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扪”“胁”“膺”“拨”“帛”“沧”。

18.B

19.D

20.①句中用“烽烟”代指战争、战乱,用“庙堂”代指朝廷。②“烽烟不断”是指唐朝末年,战乱频发,社会动荡,“从庙堂走入寻常百姓家”意为本是宫廷贡品的狮子逐渐被民间大众所熟知。借代的使用让句子表达更形象具体、更简洁生动。

【解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呈送:恭敬地赠送或呈递。呈献:恭敬地送给或献给,强调主动进献,更符合前文“进贡”“贡品”等语境要求,应选“呈献”。

第二处,融会:融合。融汇:融合汇聚。“融汇”侧重于“汇集”“汇聚”。例如:涓涓溪流融汇成浩瀚大海。“融会”侧重于把几种不同的事物聚集起来有机地合成一体。例如:把人物的温柔和刚毅很好地融会在一起。语境是把对狮子的了解和大量中华文化聚集起来,制造出有关狮子的物品,应使用“融会”。

第三处,久而久之:经历了很长的时间。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多指不好的情况延续不变。语境不是坏的情况,使用“久而久之”。

第四处,想象:设想:对不在眼前的事物,利用过去的记忆或类似的经验,构想出它的具体的形象。幻想:没有道理的、无根据的想象,以理想或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语境是设想中的形象,应使用“想象”。

故选B。

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有三处语病:

第一处,“早就实际上”语序不当,应改为“实际上早就”;

第二处,“融合、吸收和改造”语序不当,应改为“吸收、融合和改造”;

第三处,“引进”“内涵”搭配不当,应改为“注入”“内涵”。

只有D修改正确。

故选D。

20.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借代,是用借体来代指本体。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划线句中有两处借代,一是“烽烟不断”中的“烽烟”代指战争;二是“庙堂”代指朝廷。

结合语境“唐朝末年,烽烟不断”可知,这里是说唐朝末年的社会状况,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结合“狮子慢慢地像‘王谢堂前燕’一样从庙堂走入寻常百姓家”“最早在汉代时通过西域诸国进贡而来,在之后一千多年里,狮子作为祥瑞贡品一直被呈现给皇帝”“狮子……来到中国后,起初也被奉为权威、庄严的代表”可知,狮子一开始是作为贡品呈现给皇帝,而在战乱之中,“从庙堂走入寻常百姓家”,这是说狮子被广大百姓所熟知,借代让句意表达更为具体直观。

21.B

22.①如何在寒冷中生存②为身体节省能量(或:以保存更多的能量)③储存更多水分

【解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结合上文“那生物又是如何在高温环境下生存的呢?”可知前句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下文重点讲的是骆驼如何使自己的身体保持水分,从衔接的角度考虑,“保持水分”应在最后,可排除CD。

前文已经给出环境条件,A选项第一个分句再次强调“生物生活在极端炎热气候下”,表述重复,可排除。

故选B。

2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此句主语为“生物”,又是一问句,根据“以生活在世界最寒冷大陆上的企鹅为例,它们的身体天生就有保温的功能”可知,此处是说生物如何在寒冷中生存。

第二处,根据后一句“而这些能量又可以用来使身体产生更多的热量”可知,此处要说到“能量”,心率会降低自然是节省能量,故此处可以表达为:为身体节省能量或以保存更多的能量。

第三处,结合骆驼“在不喝水的情况下也能存活长达7个月”“其皮毛也可以防止出汗和流失水分”可知,骆驼的血细胞储存更多水分。

23.略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指出2021年度十大流行语,第二部分指出因网络呼声极高的“YYDS”“绝绝子”“夺笋”等词榜上无名而引发争议,并列举了各种观点。学生可依据材料第二部分人们的评价和观点进行审题立意。

“以上三个网络热词该不该收录进‘十大流行语’”要求考生要就此表态,可以认为应该收入,也可以指出不该收入;“以南方中学的学生身份”“给《咬文嚼字》的主编写一封信”限定了考生的身份,也限定了文体。

第一个角度,如认为不该收入,考生应指出这三个网络热词的语言特点以及流露出的价值观和情感倾向,明确“十大流行语”的目的是规范语言并让正能量唇齿留香。《咬文嚼字》主编黄安婧在解释评选标准时称,这涉及“社会学价值”及“语言学价值”。因此,基于秉承规范理念,“yyds”“绝绝子”“夺笋”被淘汰。对“躺平”这一带有“消极”色彩的词语入选,发布方则表示,在词条阐释时做了积极引导,明确指出:“年轻人应理性地看待竞争,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压力,永不放弃,为理想和未来努力奋斗。”同样的,“鸡娃”指的是父母给孩子“打鸡血”,为了孩子能读好书、考出好成绩,不断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让孩子去拼搏的行为,尽管发布方不太赞同此类做法,若能激起社会各阶层的深层思索,也算是发挥出流行语的正面作用了。

第二个角度,可以结合三个热词明确要规范和引导流行语,使其保持活力。“语言的生命在使用者中间,评选可以基于自己的价值和准则,但并不能决定语言的存灭。”有语言学家对《工人日报》记者表示。语言学中有一个比喻:语言是一条河流,不断有旧的渣滓沉于河底,最终消亡,也不断有新的河流汇入,让这条河流保持活力。这个比喻用来形容新旧语言现象的出现和消亡。这能解释网络用语的“转正”现象。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的头版标题出现了网络用语“给力”,这成为标志性事件。此后,许多网络用语开始出现在主流媒体中。当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9》中还表示,网络热词不断丰富着民众的语言生活。仔细研究那些被认可并“转正”的网络词语,不难发现它们都带有这样的特征:符合汉语结构规律、符合汉语语法规范。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何即使使用者众多,时下的一些网络用语也越来越难以“转正”。北京城市学院国际文化与传播部教师包媛媛认为,即使出于纯洁和规范母语的良好目的,我们在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上,也不必“一棍子打死”。该规范的规范,该引导的引导,但网络世界,大可让“子弹再飞一会儿”,“我们理应相信汉语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自有其强大的自我净化和发展功能,自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三个角度,结合三个热词的落选,指出对流行热词要启用甄别机制。流行语中多个热词与家国叙事紧密相关,既浓缩了年度热点,又勾勒出充沛的情感图谱,这些具体词汇背后的家国情怀却永不过时。也有一些网络用词是“速朽”的,表达含义模糊且指向不明,只有那些全民语言中那些准确、鲜明、生动和具有普遍性的成分才有机会在语言的长河中葆有长久的生命力。《咬文嚼字》在评选流行语的时候,剔除了“yyds”等网络用语,也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不反对部分网友使用它们,但绝不赞成让它们进入年度流行语榜单。

第四个角度,可以结合流行语,从流行语中读懂时代。十大流行语虽难以概括一年来的所有变化,但也能从一个侧面,让人对这一年的重要事件有个粗线条了解,帮助我们“读懂时代”。语言是时代的晴雨表,流行语是社会的传感器。2021年十大流行语,我们看到的是时代昂扬前行,生活丰富多彩。“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时代大势,今日之中国发展,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小康”承载着新的时代内涵,焕发新的生命活力。“赶考”则生动地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一路披荆斩棘,在探索中铸就辉煌、不断开拓未来的奋斗姿态。“双减”政策,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深远影响,有利于遏制校外培训机构的无序发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双减”成为年度热词,也是顺理成章。而将“碳达峰碳中和”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充分彰显了中国言必信、行必果的大国担当,是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2021年10月,一家网络公司更名为“元宇宙”,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基于“元宇宙”而生发的一系列构想,背后是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河南遭遇特大洪灾,某国产运动品牌捐赠5000万元物资低调赈灾,网友深受感动,纷纷涌入该品牌直播间下单,表达自己对爱心企业的支持。网友们在弹幕喊出“我要野性消费”,“野性消费”其实是爱的体现。“破防”指内心受到触动后的共鸣与感动,2021年7月1日,张桂梅老师登上天安门城楼,穿的是送学生高考时的那件朴素衬衫,这处细节让网友直呼“破防”了,这是感动的美丽突破。不少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逼迫孩子大量补习,被人调侃为“给孩子打鸡血”,简称“鸡娃”。虽可以理解,但不值得提倡。“躺平”多指一种“不作为”“不反抗”“不努力”的生活态度。许多喊着“躺平”的年轻人,并未真正“躺平”,只是在用自嘲的方式吐槽当下的生活压力、“内卷”竞争。年度流行语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每年社会的波澜壮阔,是一个时期的文案缩影。

第五个角度,可以结合三个热词,读懂流行语中的温暖与感动。在这些年度流行热词中你想到了什么,又记住了什么,是难忘的记忆,还是不舍的感动?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不一样的体会。流行热词记录的是具有年度特征的流行用语和社会大事,反映的是人民群众对现实渴求的心声,它就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人间百态。通过回顾今年的这些网络热词,我们既感受到了岁月穿梭而过的时光味道,亦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点滴关怀和温暖。感人心者,莫过乎情。回首已经过去的2021年,在那些看似单调枯燥的日子里,同样有许多不一样的情怀带给我们“破防”的感动。2021年春节期间,国内一些地方出现疫情散发病例,面对严峻复杂的防疫形势,许多在外务工人员主动放弃与家人团圆,选择留在原地过年,用实际行动为抗疫贡献力量,充分展现了普通群众舍小家顾大家的责任担当。暖人心者,莫过乎爱。时间不语,却能见证大爱。在共克时艰的一年中,有很多平凡人用坚守和担当,把爱心汇成一束光,点亮人们前行的路。一句誓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一抹色彩“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一个承诺“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的航天员王亚平答应女儿,去太空给她摘星星”;一纸留言“袁隆平爷爷,愿世间如你所愿,人间太平,衣食无忧”;一个瞬间“送考车上,张桂梅与考生一齐唱响《我和我的祖国》”;一张合影“在东京奥运会颁奖礼上,中国乒乓球队与中国香港队一起合影留念”……这一年,有很多令我们“破防”的点滴瞬间,像涓涓细流汇成了爱的海洋。世界有时寒凉,温暖却从未缺席。这一年,我们依然在经历平凡,同时也在平凡中感受成长,无论输赢,所有的一切都不惊不扰、从容且共,恰到好处,或许这就是最好的安排。对新年度的期望,我们依然初心不改、心怀期许,无论明天会面对什么,我们将始终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钟情周围的一切美好,并在这份灿烂中积蓄一往无前的力量。

行文构思上,可以先概述三大流行热词的落选,然后对此现象做出自己的评价,引出自己的观点,如“对网络热词要学会甄别和扬弃”,接着分析流行语中的消极因素和正能量,并指出对此该有的态度,最后收束全篇,呼应开头。

立意:

1.对网络热词要学会甄别和扬弃。

2.透过表象,从网络语言汲取正能量。

3.网络流行语,读懂时代的文化密码。

4.对网络热词宽容但不纵容。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